第1章 前言(2 / 2)

但是,以曆史唯物史觀衡量,近代宋詩派的作品雖然多數是抒寫恩怨、感歎身世、觴詠山水,有的脫離人民脫離社會現實,有的作品甚至有思想十分消極的一麵,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它的另一個重要方麵,這就是近代宋詩派的興起和發展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封建社會即將或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代。舊中國的黑暗、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廣大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英勇鬥爭,不能不在一些有良知的封建文人的頭腦裏打下一定的烙印。重大的社會變化,促使他們有支持反對外敵侵略,同情人民疾苦,同情、支持變法的積極的一麵。在這本選譯集子中,所選作品大致可分五種類型:一是感歎時局或身世;二是描繪山川風光或記述遊曆;三是宣揚刻苦學習、治學觀點或創作主張;四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或諷喻清王朝腐敗無能或頌揚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五是描寫人民生產、生活或同情人民疾苦。第四類作品占有較大篇幅,如《粵東雜感》、《滬上雜詩》、《吉隆車中口號》、《由滬還金陵散原別墅雜詩》、《題陳忠敏遺像練栗人屬作》、《短歌寄楊叔玫、時楊為江西巡撫令入紅十字會觀日俄戰局》、《故府》、《感春》、《懊儂曲》、《曉抵九江作》、《有感》等。描寫人民生產、生活或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有《播州秧馬歌並序》、《閑眺》、《黃焦石》、《晚望》、《者海鉛廠》、《大河北裏間自去秋至今無雨雪》、《旱》、《灘行》、《江邊老叟詩》、《索炬歎》、《次楊林晚望》、《酒店埡》、《南鄉哀》、《經死哀》、《餓》等等。單就上述最後兩類作品而言,足可窺見近代宋詩派詩人的作品中值得肯定的有益的方麵。

再有一點,也須提到:雖然近代宋詩派成員大多數是封建官僚、文士,但在“同光體”詩人中如陳三立、林旭、沈曾植、陳衍等人,曾是戊戌變法的直接參加者或宣傳者,他們與詩界革命派的康有為、黃遵憲、梁啟超,都有深厚友誼,雙方對於對方的詩都互相推崇與讚賞,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再從創作方法看,近代宋詩派雖然強調寫詩要“避俗避熟”、“力求生澀”,但他們中的不少詩作仍有值得借鑒之處。如有的作品,寫人記事采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就使形象十分鮮明生動。

請看五絕《果園》:“山妻識方法,栽接羅高卑。小女時偷果,持竿葉底窺。”一“持”一“窺”,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作品巧設比喻,妙用誇張:“欲識三坡路,看儂紡若何。轉轉複轉轉,日斜棉尚多。”(《三坡曲》)詩中用無窮無盡的紡紗說明三坡路的漫長,既形象、貼切,又通俗易懂。又如另一首五古,描寫月夜江舟行:“露氣如微蟲,波勢如臥牛。明月如繭素,裹我江上舟。”狄葆賢曾稱讚曰:“奇語突兀,二十字抵人千百。”至於那些描繪山水風光的詩歌,如《翠微亭》、《白水瀑布》、《雲棲寺竹徑》等大量篇幅的精當的比喻和誇張,更是不計其數。此處不具體列舉,相信讀者在閱讀其作品時,一定會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總之,近代宋詩派無論是思想內容或藝術創作方麵均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對待,對於好的一麵我們要借鑒、繼承,對於壞的一麵我們要批判、剔除。我想隻要讀者認真閱讀這本集子,一定會從內心接受這一看法的。

這本詩選,涉及近代宋詩派19位詩人的作品,為的是想讓讀者從群象上對其詩歌流派有一個比較全麵的認識和了解。這些選譯篇目,皆源於下列版本:

《巢經巢詩鈔、校箋》——鄭珍著,巴蜀書社出版。

《海藏樓詩》——鄭孝胥著,光緒二十八年武昌刻本。

《近代詩選》——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清詩三百首》——錢仲聯選,錢學增注,嶽麓書社出版。

《清人絕句五十家掇英》——王英誌注評,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嶽陽樓詩選》——方授楚等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代黃河詩選》——林從龍等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代詩三百首》——錢仲聯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選譯本中每篇作品分提示、原作、注釋、今譯四部分,比較起來,今譯是主要部分。古詩今譯是一項艱辛工作,翻譯時既要考慮盡量保持原意,又要令人讀起來覺得通俗易懂,富有詩味。

初稿完成後,牛仰山先生對其進行了認真審閱,作者根據牛先生的具體意見再次進行了修改,但仍很難盡善盡美,為此祈請各位詩家懇切指正。至於注釋部分,有的從上麵列舉的選本中進行了借鑒,在此特作說明,並對牛先生及有關諸家表示謝意。

劉大特199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