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程恩澤(2 / 2)

荷葉上滯積著細小的雨珠,

柳絲在微風中展示優美舞姿。

叼魚的白鷺總是先隱藏自己的身影,

肥大蟬蟲為躲避啄食而屢次更換樹枝。

程恩澤·邳州道中

邳州道中

此詩為詩人晚年所作。大約寫於道光十二年(1832),詩人再次經過江蘇邳縣途中所見的蕭條衰敗景象,引起了詩人對仕途奔波的厭倦,並發出晚年無所作為的慨歎。十六年來此重過,石梁全圮水增波石梁:石橋。圮(pǐ):倒塌。

樹如客鬢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廩多坎廩(lǐn):不平。

但使耕桑歡畎畝畎(quǎn)畝:有水渠溝通的田地,泛指農村,不勞詞賦動關河詞賦動關河: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這裏聯係上句的意思是說:隻要能在家鄉快活務農,又何苦到處奔波,寫詩作賦。

行蹤已踏天涯半,豈料羸驂困碾窩羸(léi):瘦弱。驂(cān):駕在車兩旁的馬。

十六年以後我再次在這裏經過,

目睹的是石橋倒塌、水卷巨波。

凋零的樹木像客人稀疏的鬢發,

道路如人心一樣坎坎坷坷。

我隻想安居家鄉快活務農,

又何苦要寫詩作賦四處奔波。

我的行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

哪想到像一頭瘦弱牲口仍然困守在碾窩。

程恩澤·索炬歎

索炬歎

這是一首憫農詩。全詩分三層意思:一、二句直述農夫車水抗旱十萬火急的情形;三至六句寫官府夜晚捕人,為其服勞役,農夫遭受鞭笞的慘狀;最後三句寫地方官吏破門怒索火炬,進一步揭示了農夫遭受的欺壓和痛苦。一月不雨稻不粒,東疇西疇戽水急疇(chóu):田地。戽(hù):戽鬥,汲水澆地的器具。戽水,指用戽鬥灌田。這裏泛指車水。

官府夜下鳩丁男鳩(jiū):糾集,即抓人,明日行縢舁貴官行縢(téng):纏腿,指出差服役。舁(yú):扛抬。

鞭之不起訴非懶,心逐桔槔輪裏轉桔槔(gāo):汲水器具,利用杠杆原理製成,以木架懸一橫木,一端係汲水桶,一端係一重物,以省汲水之力。這裏指水車。

歸來一飲未安處,忽聞伍伯詬且怒伍伯:古時五家為一伍,伍長為一伯。這裏指地方役吏,

踏破柴門索蕉炬柴門:用樹枝、稷杆等做成的門,舊時用來比喻貧苦人家。蕉炬:用麻做的火把。蕉:生麻。炬:火把。

一個月不下雨稻穀全無收,

東西邊田裏車水的農夫心裏如湯煮。

卻有官吏夜晚來抓人,

明日就得給官吏抬轎而趕路。

被鞭打的農夫訴說並非抗命而不去,

隻因心憂幹旱而愁苦。

農夫車水晚歸匆匆吃飯未休息,

忽然又聽到伍長大發怒,

強行踢開柴門索火炬。

程恩澤·渡淮即事

渡淮即事

詩為途經淮河而作,描述淮河風物。陳衍評此詩時認為:“伯嚴(陳三立)近體,多學此種。”由此可見作者在宋詩運動中的巨大影響,其詩也成為同仁學習的典範。汝潁沙渦競短長汝潁沙渦:指淮河的四條支流:汝河、潁河、沙河、渦河,還收睢澮五文章睢澮(suīhuì):指淮河的支流:濉河、澮河。五文章:《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文章:指河流顏色。

遂磨洪澤而東鏡此句意為淮河東注,形成洪澤湖,湖麵平靜,如鏡一般,似築深江以外牆此句意為淮河自古以來為南北分界的好地方,屏蔽長江,好像在長江北麵築起一道牆。

天際數峰眉嫵翠眉嫵:像眉毛一樣嫵媚動人,中流一畫墨痕蒼“中流”句:謂淮水中流像蒼黑的畫筆塗成一色。

即看歌舞雄都會都會:指揚州,何處風雲古戰場古戰場:指江淮地區,這裏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汝河潁河沙河渦河相互比試短長。

還搜集了濉河澮河繪出多姿多彩的文章。

洪澤湖以東水平如鏡磨一般,

淮河南北分界處好像築起一座高牆屏蔽長江。

天邊無數青翠山峰如黛眉般嫵媚,

淮河中流似畫筆塗成一片蒼茫。

看到那歡樂歌舞的揚州城如此壯麗,

誰能知曉這裏曾是古代烽煙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