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跋(7)(2 / 2)

徐懷中

十一月十六日

首先,我要借此機會鄭重聲明:封麵上“沒有一聲巨響,世界是不會理你的!”周總理說的這句話是李樹林同誌(新華出版社責任編輯)發現並在設計封麵時加上的,我要把徐懷中同誌對我的讚譽之詞轉送給他:“足見你作為一位資深新聞記者的敏銳觀察和長於凝練思考。”人們知道,徐懷中同誌是一個著名的作家,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位甘於奉獻的“無名英雄”!我永遠不能忘記,他作為總政文化部部長,和著名作家陸柱國同誌(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一起,不僅審查《巍巍昆侖》(還有《大決戰》劇本),而且還親自動手修改,一字一句,一遍一遍,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我早就想表示由衷的感激,正好借此機會向他們說一聲:“謝謝!”

我之所以要公開發表徐懷中同誌的信,最重要的是,他在信裏中肯地指出了“在寫作上還存在某些不足”。這句話,使我十分感動,因為我最喜歡聽的是批評意見。我不是專業作家,從小喜歡寫作,後來當記者,成了一個業餘文藝愛好者,但對自己的作品從來不滿意,總希望老作家、老導演多多指教。過去,我把劉白羽、陳荒煤、丁嶠、林杉、成蔭、王願堅、菡子等當老師,從《無產者》到《巍巍昆侖》,他們都對我諄諄教導,使我終生難忘。老作家、老導演都已作古,我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教誨了。在我心目中,徐懷中同誌是一位品德高尚、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師。他在信中的每一句話,即使委婉而又輕微,我都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對我都是一種鼓舞,一種鞭策。他說的“某些不足”,豈止是“不足”啊!他說的“也可忽略不計”,怎麼能“忽略不計”啊!

我必須承認,在文藝創作上,我還是一個沒有畢業的小學生,因為我的文學功底差,“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調”,以致沒有成才,最多隻是一棵“老苗”。

我從小喜歡語文,小學作文連連得獎。愛虛榮的父親時常拿著它們笑眯眯地對人說:“這是我家小三子(我兄弟排行老三)寫的。”初小還未畢業,抗戰爆發了。輟學在家,爺爺教我們兄弟姐妹讀古書。他是清朝舉人,眼睛瞎了,《大學》《論語》《孟子》卻能倒背如流。我的一點古文就是從他那裏學來的。可惜,時間不長,我又太調皮,並沒有專心學。想來很可笑,我小時候的興趣就在政治(抗日)上!1936年,我的姑媽在北平做地下工作,為了掩護“坐機關”,她特地把我和奶奶接到北平。我在西四普化小學讀書,經常和蠻橫無理的日本人打架,有一次把右胳膊摔斷了。姑媽去延安之前,把我和奶奶送回老家。路過南京,住在三叔——國民黨中央軍委上校家裏,我竟然高呼:“打倒蔣介石!”把全家人嚇壞了。回到天長,在街頭,在店鋪裏,我時常慷慨激昂,宣傳抗日。有一次,在全縣演講比賽中,我壓倒了縣長的兒子,獲得了第一名。在這樣的氣氛中,我還有什麼心思學古書呢?何況,背死書,死背書,我最反感。為了趕快逃脫,背書時,我拿著書念,因為爺爺是瞎子看不見。奶奶發現了,悄悄地告訴了爺爺。在我又一次“作案”時,不動聲色的爺爺,突然用長長的煙袋杆向我抽來。說時遲,那時快,我一溜煙逃了。可門被反鎖著,隻好在房間裏“捉迷藏”,我沒有被打著,幾個兄弟姐妹卻挨了打。他們大喊冤枉,因為他們不但沒有跟我學壞,而且還一直為我保密。趁爺爺拿著煙袋杆“橫掃”之際,我先是躲在奶奶供菩薩的經堂桌子下邊,後來從馬桶旁的小門逃之夭夭。在家裏經曆了一場混戰,我又喊著“衝呀”!率領西門大街的上百個孩子,沿著曲曲彎彎的戰壕前進,和北門大街的上百個孩子“打仗”——扔磚頭瓦片。哈哈,又是一場混戰,又是一場遊戲!直到日本鬼子來了,我們全家逃難到鄉下,我才知道什麼是饑餓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