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跋(8)(3 / 3)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如此,黨也如此。人會犯錯誤,黨也會犯錯誤。錯了就改,改了就好。要改,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空氣中吸取氧氣,逐步地健康成長起來的。1945年和1981年我們黨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就是共產黨人勇於並善於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典範。恩格斯說:“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麵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鄧小平說:“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胡錦濤同誌在擔任總書記之後第一站就到了西柏坡,重溫毛主席“兩個務必”和“三大作風”的教導,接著又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什麼?我認為,就是要全黨同誌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掃帚”,掃掉我們身上的塵土,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可是,不少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對批評和自我批評采取錯誤的態度,有的避重就輕,敷衍了事;有的當麵一套,背後一套;有的懷恨在心,打擊報複。“三講”也好,“保持先進性教育”也好,他們都順利“過關”,甚至官越做越大,私心也越來越膨脹,大搞歪門邪道,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2005年12月6日,《人民日報》報道,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近日痛批“小人得誌,好人受氣”的庸俗作風。他指出:庸俗作風是通向腐敗的引橋。腐敗現象的發生,往往是從行為的庸俗化開始的。目前在我們的黨員和幹部隊伍中,有極少數人熱衷於舊社會官場上的一套,有的到處找“靠山”,搞小團體;有的為了個人的升遷,搞五花八門的關係投入;有的散布流言蜚語,傳播小道消息;更有甚者,玩弄陰謀,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麵對這些歪風邪氣,有的同誌卻奉行好人主義,以不得罪人為最佳取向,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庸俗作風。庸俗作風的滋生蔓延必然造成歪風邪氣上升,小人得誌,好人受氣,這是非常可怕、非常危險的。看到這裏,我的心激動得發抖,又一次想呼天喚地:天啊,太好了!太痛快了!“小人得誌,好人受氣”,實在太可怕了!太危險了!我身不由己,馬上拿起筆來給白克明同誌寫了一封信:

克明同誌:

您好!看到《報刊文摘》上,您痛批“小人得誌,好人受氣”庸俗作風一文,特向您歡呼致敬!您講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裏話,發出了“正義的怒吼”!

……

緊接著,我聯係實際講了一些“家醜”。這些“家醜”,本來“不可”也決不想“外揚”,關起門來解決為好。可是,麵對如此頑強的阻力,要想辦成一件事,非衝破常規公開揭露不可。經常聽人說:“做人難,做好人更難。”難在哪裏?我看,難就難在一個“私”字。“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什麼為人民服務,什麼事業、理想、主義,扯淡!”“一切為了錢,有錢就有一切!”君不見,這樣的“小人”到處都有,這樣的“小人之心”,不是比比皆是麼?“好事”遇到他,自然就辦成了“壞事”;“好人”遇到他,自然也變成了“壞人”,那麼,你還想做什麼“好事”、做什麼“好人”呢?或者,你就“退避三舍”、“惹不起,也躲得起”,甚至看破“紅塵”,“難得糊塗”吧;或者,你就挺身而出,正如毛主席教導的那樣,“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們在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鬥爭的時候,必須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不怕一切,不顧一切,向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坦誠地、尖銳地提出各種批評和建議。結果呢,有的成了“英雄”,有的挨了整,甚至含冤而死。這樣慘痛的教訓還少嗎?所以,有人勸我:“批評建議,人家聽了不高興,事情辦不成,還要給你‘穿小鞋’,何必自討苦吃呢?”又有人勸我:“批評多了,影響團結,算了吧!”

聽到這些好心人的勸告,我不想“辯護”,更不想反駁,隻有苦笑,隻有仰天長嘯:天啊,老祖宗的教導難道都忘了嗎?我這個“天天學”的老古董,又一次打開了領袖們的《選集》,現摘抄如下——

恩格斯說,團結並不排斥相互間的批評。沒有這種批評就不可能達到團結。沒有批評就不能相互了解,因而也就談不到團結。

列寧說,聰明人並不是不犯錯誤的人。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聰明人是不犯重大錯誤同時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糾正錯誤的人。

列寧又說,不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這些錯誤,這樣,我們就會登上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