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2 / 2)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世間的女子是否多有此歎?

娘親,終究不甘心。

再後來,她扶柩回京。雖然大娘為人持中平和,畢竟家事繁多,難免對她失了照拂,而父親,公事愈加繁忙,或許早已將她遺忘。失了母親的她,生活日益艱難。先是姐妹間人人皆有的物件,分到她手上的,必定有些殘次,繼而連每月的份例亦開始短缺,到了後來便連伺候她的人都不甚盡心。所以當她的乳母死去,貼身的丫鬟被派給父親新納的如夫人時,她倒十分淡然,隻是想著,再沒有什麼可從她身邊奪去了。

她開始學著自己梳發、洗衣、縫縫補補,偶爾彈彈古箏和琵琶,讀些詩詞打發時間。那些都是娘親的遺物,都留在她們共同生活過的屋子裏。有時候,她會覺得娘親還在她身邊,就像從未離開過。

她漸漸大了,幾個年長的姐姐都已出閣,卻沒有人替她操心這些。她是沈府裏不是小姐的小姐,即便父親是當朝權臣,好一點的人家亦是看她不上的。庶女,從來都是很尷尬的存在。

所以,當有人上門提親的時候,連她的父親亦有些訝異,隨後才想起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女兒,在江南的時候,那女兒也曾是他的掌上明珠,還有她的母親,畢竟是一個溫婉美麗的女子,不禁憶起她們母女許多好處來,便真的要為這女兒定下一門好親事。因而,她竟被允許在屏風後觀察那提親的男子,由她自己決定是否允婚。

她在屏風後聽那男子與父親交談,聲音沉穩,談吐不俗。她偷偷從屏風後探出頭來,想看一看他,卻冷不丁與他四目相對,很久以後,想起那一段往事,男子的麵容一片朦朧。或者即便在當時,她亦沒有真正看清他的麵容,隻記得那一襲青色長衫,以及那淡淡然似曾相識的眼神。

因了那眼神,她答應了這門婚事。雖然閑言閑語很多,不外是這男子姓柳,家道中落,卻硬要和她的嫡母柳夫人攀上親戚,柳家哪裏看得上這種破落戶兒,他便又打起了這沈府裏小姐們的主意,沈家的女兒裏隻有她尚未出閣,便才有了上門提親這一說。

這類流言,她向來不放在心上。而且於她來說,她倒寧願自己的丈夫隻是一平凡男子,沒有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隻要有情便可以了。

然而她的未婚夫婿終究沒有辱沒未來嶽丈的名聲,竟在與她定親的當年,考中了進士,且是殿試三甲,成了京都中人人皆識的探花郎,並被封為翰林學士。

而這一年,她已十五歲,及笄之禮後,便要嫁與這位柳姓公子為妻。她早已決心要在婚後努力做一個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牢牢守護自己的家庭。

她好像,又再次沐浴在江南的春風裏。

片時春夢,江南天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