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七十二 慧眼之士(2 / 3)

司馬懿將魏國諸州的精銳集中於長安,總共有四十四萬之眾,隨後如前次一樣,在渭水前布下了戰陣。

祁山的蜀軍與魏軍至今對壘多次,雙方均愈益重視戰術研究,各自的裝備與兵力也不斷增強,與最初兩次交手時相比,雖然並未經過多少年月,但雙方的實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魏軍此番使用的戰術與前幾次不同,司馬懿首先命令五萬工兵砍伐竹木,在渭水上遊架設了九座浮橋,讓夏侯霸、夏侯威兩支人馬渡過渭水,在渭水對岸構築陣地。如此積極的進攻態勢,魏軍以往從未采取過。

在中軍背後東部的曠野上,司馬懿還頗有用意地建起一座城池,以此作為永久性基地。

此次蜀軍的備戰,也更為體現了孔明進行持久戰的堅定決心。他在祁山建造的五處陣營,與以往相比,規模並無甚不同,但在斜穀至劍閣途中,他又修建了十四處營寨,每處均派強兵駐守,構成了與蜀中呼應、確保運輸聯絡的係統。這一舉措不啻是在無言地宣示孔明的決心:不滅魏國,誓不收兵。

這一天,一處陣營送來敵軍異動的情報:“魏軍大將郭淮、孫禮統領隴西兵馬進抵北原,目的不明。”

孔明得此消息,即召諸將說道:“司馬懿派兵於北原安營,是怕我像前次那樣斷其隴西之路,才急忙早做準備。我們不如就此擺出進攻北原的態勢,司馬懿怕失隴西,必派主力精銳前去救援,那時我軍便可攻其不備,乘虛直搗渭水側畔的魏軍大本營。”

北原在渭水上遊。孔明的計策是將百餘隻木筏堆滿幹柴,挑選五千熟習水性的士兵隨木筏去襲擊北原,待魏軍主力出動前去增援後,立即點燃木筏上的幹柴,使其順流而下,一舉燒毀敵人的浮橋,乘勢消滅已渡過渭水的夏侯霸、夏侯威兩支人馬,並立即派大軍登上渭水南岸,奪取魏軍大本營。

孔明的妙計若想引得魏軍上鉤,卻須騙得過司馬懿才行。

司馬懿最終還是看破了孔明的計策。

“孔明現將許多木筏漂浮在上遊,擺出一副要攻北原的架勢,實則肯定是打算尋隙放木筏順流而下,點燃滿載其上的幹柴與油脂,將我們的幾座浮橋燒毀。”

他對夏侯霸、夏侯威授予應對機宜,又對郭淮、孫禮、樂□、張虎諸將分別下達了密令。

過不多時,蜀軍開始進攻北原,拉開了兩軍交戰的序幕。吳懿、吳班則按照既定計劃,率領熟習水性的五千蜀兵,將柴草堆滿百餘隻木筏,在渭水上待命。

夜幕降臨了。北原的魏軍守將孫禮出陣迎戰,未經幾個回合,便敗下陣去。領兵來攻的魏延、馬岱見其敗得蹊蹺,心中生疑,不敢貿然追擊。正猶豫間,四下鼓鳴喊聲大震,魏國軍旗也忽然從隱蔽處閃現出來。

“司馬懿恭候已久!”

“郭淮在此!”

隻見左右殺出的兩支人馬,合成半圓形的戰陣,將蜀軍逼迫到河邊。

魏延與馬岱雖率軍殊死奮戰,無奈身處毫無勝算的地勢,轉眼之間,手下大半蜀兵或落水淹死或被誅殺,魏延與馬岱九死一生,總算突出了包圍。

卻說吳懿、吳班此時早已忍耐不住,率領手下乘著木筏開始順流而下。但木筏尚未飄到魏軍搭建的浮橋,便被張虎、樂□在河中拉起的繩索攔住,緊接著,雨點般的箭矢便向木筏射來。

這支蜀軍並未配備任何弓箭,隻得設法將木筏靠岸,以圖上岸去與魏軍廝殺,但幾次靠近岸邊,均被魏軍的箭雨射得退回河中。蜀將吳班身中一箭,落水而亡,火攻之計徹底失敗,蜀軍傷亡慘重,大敗而歸。

木筏火攻的失敗,自然無法不累及王平、張嶷率領的兩支攻堅兵馬。

王平、張嶷奉孔明之命,一直在屏氣凝神地觀察渭水對岸的敵營動靜,隻等看到燒浮橋的火光,便要立即攻進司馬懿的中軍大本營。豈知一直等到夜深,也不曾看到上遊一線火光。

“奇怪!為何還不見火光?”張嶷等得不耐其煩,躍躍欲試地說道,“對岸敵營看來並無多少人馬,不如現在就衝將過去。”

王平卻不讚成貿然采取行動,堅持要等上遊火起,“不管敵營防備如何薄弱,也絕不能隻憑此地的狀況,就擅自改變原定戰鬥計劃。”

正爭論間,一名傳令兵飛馬疾馳而來,一見二將,急忙大聲喊道:“王、張二位將軍,丞相令你們火速退兵。北原方麵已經戰敗,燒浮橋的人馬也遭到強烈阻擊,我軍已全麵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