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篇外餘錄(3)(1 / 3)

就在他遵循孔明遺誌,不斷積極進攻的同時,成都內廷中的黃皓之流,卻在日甚一日地煽動反戰情緒。

在這種形勢下,薑維更加無法在前方放開手腳與敵作戰,蜀國已經開始麵臨空前的危機。

蜀國的延熙年號,在沿用二十年後改元為景燿元年。後主漸漸厭倦國政,開始日夜沉溺於觥籌交錯的歡宴之中。不言而喻,將胸中本無大誌的後主引向安逸享樂的正是黃皓一幫宦官佞臣。

“唉,國將不國了!”

“如此下去,蜀國就如夕陽一般,沒有多少餘暉了!”

有識之士禁不住扼腕嗟歎,但卻敵不過有恃無恐的後主寵臣黃皓。

隻有薑維不顧冒犯龍顏,幾次直言進諫,企盼後主能夠迷途知返,鏟除誤國害民的宦官佞臣。

然而,一筐爛水果中找不出新鮮不腐的好果子,後主身處讒臣環繞之中,白日遊玩,自有絕色美妾為其拂去肩頭柳絮;晚間歡宴,更可端著盛滿佳釀的琉璃酒杯,陶醉在絲竹管弦輕歌曼舞之中。他早已聽慣了甜言蜜語,忠臣苦口婆心的錚錚諫言,隻能使他徒生嫌惡。

薑維屢次進諫無果,隻能仰天長歎:“蜀國已成風前殘燈,壽數將盡了。”

魏國果然也看出了蜀國的端倪,當然不會放過這一天賜良機。景燿六年(公元263年)秋,魏帝命鄧艾、鍾會領兵數十萬,一舉攻入蜀中,以圖徹底摧毀蜀國政權。

魏軍滾滾而來,蜀軍的前衛頓時土崩瓦解。

國難當頭,薑維毅然挺身而出,率軍憑借劍閣天險殊死防守,未讓魏軍由此前進一步。

但此時鄧艾引領另一路魏軍人馬,卻已繞道突破陰平險隘,席卷漢中,不久便逼近到成都城外。

昔日繁花似錦的蜀國京畿,轉瞬之間變成了鬼哭狼嚎的人間地獄。

百姓做夢也不曾想到魏軍會出現在這裏,直至魏兵殺到眼前,他們才狼狽不堪地四散逃竄,口中仍在將信將疑地喃喃自語:“這難道是真的嗎?”

由於魏軍來得突然,成都守軍竟然毫無防備,所見皆是魏兵在凶殘地燒殺擄掠,滿眼是老弱婦孺在哭號著四下奔逃。昔日美輪美奐的豪宅,綻放異彩的華章,此刻盡皆黯然無光,隻能在魏兵肆意蹂躪的淫威中戰栗。

蜀宮之中此時已是一片混亂,後主一籌莫展,隻顧與嬪妃抱頭哭泣,失魂落魄的宦官們更是不知所措。

魏軍高唱著“蜀國已亡”,迫近城下,隻等著蜀帝打開城門跪伏在魏國軍旗之前。

後主半晌才說出話來:“事到如今,如何是好?汝等有何良策為朕化解災禍?”

重臣們徹夜商議至現在,卻仍然議不出可行之策。人人臉上呆滯慘白,不見一絲生氣。

“去向吳國求助吧。臣等護衛陛下的禦輦,一同投奔東吳,將來定有東山再起、重返蜀都的一天。”

“不可。吳國本無心為了蜀國與魏國交惡,孫權罔顧蜀吳同盟條約,正等著蜀國被魏所滅,丞相孔明辭世之後,這種企圖越發明顯,豈可去投奔吳國?”

“南方民風淳樸,丞相孔明當年曾廣布王道聖德於蠻地民眾,如今那裏最為安全,不如到南方去暫避一時。”

群臣議論紛紛,後主聽得一片迷惘,莫衷一是。

最後,重臣譙周終於操著沉痛的口吻說道:“任何事物均有其開始、終了,都要經曆中途階段。倘若事變發生在開始或中途階段,尚可設法努力挽回局麵;今日之變,卻是丞相孔明逝世之後國家萬事的歸結,此乃天數,非人力可左右。投奔吳國實為下策,去南方避難也隻會更加凸顯窮途末路的醜態。微臣唯望陛下切勿玷汙先帝禦德,勿使蜀國最終徒遺笑柄於後世。”

“如此說來,你是要朕開城向魏國投降?”

“微臣不忍口出此言,但陛下若願順從天命,則隻此一途,別無他法。”

眾臣盡皆不語,無人敢妄言是戰是降,不料後主出人意料地立即答道:“那就按此行事吧。看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後主說完之後,反而如釋重負地出了一口大氣。

眾臣紛紛失聲痛哭起來,但沒有一人覺得譙周的意見不妥,滿朝文武隻能在絕望的深淵裏保持沉默。

關於譙周,有一段盡人皆知的逸事。

他初進蜀宮是在建興初年,那時孔明尚健在。由於早已聽說他的學識與卓見,孔明將這個農家出身的學者推薦給後主,譙周因此被錄用為勸學從事。豈料首次進殿謁見後主,因他原本其貌不揚,加之木訥口吃,盡管滿腹經綸,答起話來卻頗不得體,故而惹得文武大臣失聲嗤笑。

蜀廷監察吏見朝綱遭人懈怠,當日來到孔明丞相府中,向其彈劾嗤笑的官員:“那等大臣不知自肅,竟然如此褻瀆朝廷儀禮尊嚴,應否嚴厲懲戒嗤笑之人?”

孔明並未同意懲戒諸臣,反而安撫監察吏道:“我尚且難以忍住不笑,更何況左右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