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聚散依依7(2 / 3)

“酒?就是前時您給我們介紹過的那幾瓶白蘭地和威士忌?”尹冰彥聽李宗仁說要送酒給毛主席和周總理,有些詫異。

“對,就那幾瓶。”

“好,我一定交給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人或是中央組織部的人幫轉送。”說到酒,尹冰彥想起李宗仁在西總布胡同宴請故舊時,曾不止一次地介紹那幾瓶酒的情形:那是幾瓶法國的白蘭地和英國的威士忌。酒瓶的造型和商標的裝幀都十分精美考究。據李宗仁介紹說,那幾瓶酒已經有兩個多世紀的曆史了。僅在他手中就保持了幾十年之久。酒瓶上都有曆代專家鑒定的簽字和貼有收藏家簽名的封條,算得上是酒中的珍品。那些酒中,有兩瓶是解放前華東大企業家楊樹誠先生送的。抗戰初期,李宗仁作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坐鎮徐州時,與楊樹誠先生過從甚密。

楊先生與英國人打交道多年,有幾位英國至交。台兒莊大捷震驚中外,楊樹誠先生便把英國友人饋贈的名酒,轉送給了李宗仁。另外幾瓶是金城銀行董事長周作民先生送的。周先生是解放前的中國金融家,並以收藏名酒著名。1948年,李宗仁當選副總統之後,周先生以奉送名酒相賀。這些酒,原先由外國進入中國,後來又由李宗仁帶到美國。16年後,又由美國帶回中國,可謂曆盡艱辛保存下來,李宗仁始終沒舍得開封品嚐。郭德潔在世時,一直把這幾瓶酒珍藏起來,不肯告訴外人。郭德潔去世後,李宗仁在收拾箱籠什物時,把它找出來,放在書房的櫃子裏,並不時取出來給友人們欣賞。

“冰彥,那幾瓶酒非常名貴,是可以入藥的。你一定要拜托可靠的人,送到毛主席、周總理手裏。”李宗仁聽尹冰彥說要托人轉送,心裏似感到不踏實。

“德公,您放心吧!我一定辦到。”尹冰彥估摸自己沒有直接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機會,也隻好答應盡力而為。

這一天,與其說李宗仁太興奮,不如說他太緊張、太勞累、太傷感。雖然要交待的,基本都交待了,可一停下來,精神和身邊都呈現出一種癱瘓狀態。他似乎累得再也睜不開眼睛,挪不動手腳。心、肺產生一種窒息感,虛弱的身體,不住地冒虛汗。

於是,醫生和護士走馬燈似地頻頻出現在病房裏。量血壓、聽心髒、探體溫,輸液、輸氧……可是,李宗仁的身體狀況,卻一小時不如一小時,越來越令人擔憂。

守護在一旁的胡友鬆,雖在醫院裏工作過多年,可是對付別的病人,隻有“盡人事”、“盡職責”之感,所以在那樣的場合,她還能應對自如。而今是自己人被搶救,她被一種惶恐的情緒籠罩著,一時竟無所措手足了。她站在一旁,看到李宗仁那垂危狀,一忽兒傷心流淚,一忽兒又緊張得直轉悠。醫生和護士安慰她,她想起自己過去安慰病人的家屬,不過是一句“工作語言”,起不了什麼效果。那時候,“清理階級隊伍”,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運動,是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掀起的又一個新波瀾,能自由活動的老友故舊很少,因而知道李宗仁病危的人也不多,隻有那麼少數幾個平日過從較多的和住在同一個醫院裏的來看望看望。因為李宗仁幾乎整天都處在半昏迷狀態,有時甚至不能睜開眼睛對視一眼。實際上,來人也隻能是看看胡友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