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醜是顏良之弟,也是河北的名將之一。
“哦,希望打頭陣的是文醜嗎?真是勇氣可嘉。現在就讓你出陣,一定要為顏良報仇雪恨。趕快去吧!”
袁紹不但對文醜大加鼓勵,而且還讓他率十萬精兵上陣作戰。
文醜即日便率軍到達黃河岸邊。
曹操擺開陣勢,在河南一帶部署兵力。他特意對守陣的將領們吩咐道:“此次不必主動進攻敵軍,隻要謹慎地防守即可。”
文醜帶著大量的旌旗、軍馬和十萬精兵,分乘無數的船隻橫渡黃河,向黃河的對岸發起猛烈的進攻。
沮授對此非常擔心,他對袁紹苦苦地諫道:“文醜的用兵方法雖無危險,但也缺乏隨機應變和巧妙用兵的謀略。他似乎認為隻要進攻就可以了。其實,現在的上策是首先在官渡和延津兩處分兵進攻,並乘勝徐徐推進。這樣就可穩妥無虞。如果現在輕率地渡過黃河作戰,一旦發生對我軍不利的情況,也許就沒有生還的可能。”
袁紹平時並不是個聽不進善言的頑固分子,但不知為何,偏偏在這時一味地固執己見。他罵沮授道:“難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你也不懂嗎?不要亂嚼舌根,不要蠱惑我軍的士氣。”
沮授默默地退出,走到外麵,長歎道:“悠悠黃河,我們真的過不去嗎?”
自那天起,沮授稱病不出,再也不參與排兵布陣。
袁紹雖然事後也後悔自己說得有點過分了,但又覺得如果把他重新請出來會令自己生氣,所以幹脆對他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在此期間,劉玄德對袁紹提出了自己的願望:“我平時備受大將軍的厚恩,但碌碌無為地待在中軍也不是我的本願,所以我想利用這次機會報答大將軍。另外,我也想去查清斬殺顏良將軍並自稱是關羽的人到底是誰。所以請您允許我去打頭陣吧。”
袁紹爽快地答應了劉玄德的請求。
不久,文醜獨自一人乘著輕舟來到了中軍。
他對袁紹氣呼呼地說道:“我一人擔當先鋒大將,主公是否有點不放心?”
“沒有那回事,你為何要這樣憤憤不平呢?”
“劉玄德以前就不善打仗,他作為一個懦弱的大將倒是很有名氣的。但是,現在主公卻命令他也當先鋒大將,這究竟是為何?我實在不明白主公現在的想法。”
“不,不,你不要抱有偏見,我隻不過是想試試劉玄德的才幹而已。”
“那我把四分之一的兵力交給他,把他放在第二線陣地可以嗎?”
“嗯,那樣也好。”
於是,袁紹按照文醜的意思重新布置劉玄德的任務。
從這件事上也顯示出袁紹性格上的弱點。不論碰到什麼事,他都采取猶豫不決的態度。對於戰爭,他幾乎沒有自己獨創的想法和信念。
他隻是靠著祖輩、父輩代代相傳的門風和威勢來統禦自己的將士。雖然他儀態雍容,平時難以窺其缺陷,但是一旦上了戰場,這種名門風采便無法發揮作用。戰場上需要的是智勇雙全的統帥,憑借明斷是非和洞察局勢的能力,方能掌控全軍的命運。
文醜歸陣之後,立即以袁大將軍的命令為借口,將四分之一的弱兵分給劉玄德,讓他退居二線陣地,而自己則在一線陣地配備了優勢兵力,並開始了全線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