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曹操也聽說了劉玄德在河北的消息。
曹操叫來張遼,問道:“最近關羽的情況如何?”
張遼回答道:“好像沉浸在什麼往事的回憶中,酒也不喝了,整天沉默寡言地躲在內院的衛兵值班室裏看書。”
曹操的內心似乎有些焦慮不安。
當然,張遼注意到了這一點。由於曹操的心情非常不好,張遼好心地安慰道:“我打算最近去看望關羽,委婉地打探一下他的心境。”
說完後,張遼退了出來。
幾天後,張遼悠閑地來到了關羽內院的衛兵值班室。
“啊,你來得正好。”
關羽放下書本,把張遼迎入小屋。
小屋非常狹小,兩人盤膝入座後,就再也沒有多餘的空間了。
張遼關切地問道:“你在讀什麼書呀?”
“我讀的是《春秋》。”
“你愛讀《春秋》嗎?在《春秋》裏,寫著千古傳頌的管仲和鮑叔交往的故事,你看到那兒有什麼想法嗎?”
“沒什麼特別的感想。”
“你沒覺得他們倆的關係是多麼令人羨慕嗎?”
“……我並不怎麼羨慕……”
“那是為何呢?不論誰讀了《春秋》,都會對管鮑之交羨慕不已。特別是管仲的那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誰看了都會羨慕他們之間的信義。”
“對我來說,有劉玄德這樣現實的知己足矣,古人的交往實在不足以讓我感到羨慕。”
“哈哈,我明白將軍的意思。你是說你和劉玄德的關係遠遠超過古代的管鮑之交,對吧?”
“那當然。因為管仲、鮑叔之流從沒說過一句同生共死的話來。”
就像處於激流之中的磐石,盡管經受了幾百年來激流的衝刷,但是磐石依舊巋然不動。
張遼今天也被關羽的鐵石之心深深地打動了。但基於自己的立場,他仍不死心地追問:“那麼,你怎麼來看我和你的交情呢?”張遼心想這是個一針見血的問題,隻要一問就能試探出他的真心。
關羽聽後,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是偶然地認識了你,並結下了不淺的友情。我們吉凶相護,患難相知。但如果要我做違背君臣大義之事,我關羽則無法辦到。”
“你是說你和劉玄德的情義非一般君臣關係所能相比,是嗎?”
“提出這樣的問題不是很愚蠢嗎?”
“如果那樣,當劉玄德在徐州戰敗時,你為何不舍命死戰呢?”
“製止我這樣做的不正是閣下你嗎?”
“嗯嗯,如果你和劉玄德的關係真的到了一心同體的程度……”
“如果我知道劉皇叔已經死了,那我關羽今天也決定去死。”
“也許你已經知道了,現在劉玄德就在河北,難道你不想盡快去尋找他嗎?”
“你說得很對,如果過去的承諾還存在,我發誓一定要實現這個承諾。正巧你今天也在這兒,請你轉告丞相我的苦衷,並為我向丞相告假,我真誠地拜托你了。”
關羽說著,改變了坐姿,一再地向張遼拜謝。
(看來這個人已決心在近期離開京城,轉而投向他的故主。)
張遼現在不用看也非常清楚關羽的決心,所以他驚恐地離開關羽的客館,急急地向丞相府跑去。
關羽已經下定決心,他的心已飛向了河北的上空。
張遼如實向曹操作了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