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所學校裏最大的收獲是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像拜倫、海涅、司各特等等,從那些作品裏獲得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期間,他沒有忘記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受到了好評。
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他終於成功了。
到這裏,安徒生的童年算是結束了,但是安徒生的童話卻剛剛開始。
【反光鏡】
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並不可怕,如果你有勇氣麵對它,就能變成一株在寒冬中挺立的翠綠的青鬆,一朵在寒風中盛開的清香的紅梅,或是風雨後掛在天邊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名言集錦】
如果你是一隻天鵝蛋的種子,那麼即使出生在養鴨場也無所謂。
幸福不是藝術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幸福存在於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在追求的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五年級上,第5課,《堅定的錫兵》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三年級上,第20課,《一顆小豌豆》
巴金
【名人檔案】
姓名: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堂,字芾甘。
家鄉:四川成都。
主要成就: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成長故事】
同情窮人的倔孩子
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大家族,他的父親曾經做過縣官,家裏出了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妹還有很多丫鬟仆人。當時,這些人被稱作"下人",是侍候主人的。
巴金小時候非常內向,也不喜歡大家族裏的各種是非,因此,對於家族裏的聚餐、祭拜之類的活動很是反感。有一年吃年夜飯時,家裏的人都聚集在正屋裏,到處都是大人、小孩的說話聲,還有敲打鑼鼓的聲音,巴金對此很是反感,就偷偷溜出去找鄰居的小孩兒玩。
可是很快就被家裏的人發現了,把他找回來,找他給每個長輩叩頭拜年。但巴金說什麼也不肯拜,他自己後來還說:"我最害怕那些大場麵和那些儀式禮節。"
不過,雖然巴金不喜歡家族中的這種聚會,但他卻喜歡去"下人"房裏和家裏的用人呆在一起,他與傭人們相處得相當融洽。
小巴金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喜歡聽那些窮人的故事,這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吃不飽穿不暖的人。
巴金就見識過一個窮人的命運,那是他們家的一個傭人老唐,老唐經常給巴金講故事,給他做一些小玩具,兩個人是忘年交。但是有一次小巴金又去找老湯,可是卻聽到了老唐上吊自殺的消息。這讓小巴金很是震驚,他問了別人才知道,原來是老唐替他的祖父晾曬字畫,收起來時丟了一幅,祖父就說是老唐偷的,就將老唐解雇了。老唐百口莫辯,又走投無路,就在門口的歪脖樹上上吊自殺了……
這讓巴金很是氣憤,雖然他很害怕嚴厲的祖父,但他還是跑到祖父的書房裏爭辯道:"那幅字畫一定不是唐大叔偷的,你冤枉他了。"
祖父並沒有理會巴金的話,相反卻告訴他:"你是個少爺,以後不許和那些下人在一起。"
巴金看到祖父對老唐的死竟然這樣漠不關心,一股熱血直充腦門:"他對著祖父大聲喊:"下人怎麼了,他們也是人,我討厭你們這些冷血的上人,是你們害死了唐大叔。"
雖然那天巴金被罰不許吃晚飯,但他認定自己沒有錯,就倔強地不肯向祖父認錯,以後仍然偷偷地去下人的門房。在那裏,他牢牢地記著自己聽到的故事,都寫到了以後的作品裏,讓更多人了解了窮人的生活。
【反光鏡】
在當時,很多有錢人都看不起窮人,但巴金作為一個孩子卻非常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寧願不吃飯,也不向漠視生命的祖父低頭。我們也應該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善待生命,善待每一個人。
【名言集錦】
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隻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隨著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無論大小,我都會感到喜悅。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五年級上,第7課,《海上日出》
莎士比亞
【名人檔案】
姓名:莎士比亞(1564年~1616年),全名威廉·莎士比亞。
家鄉:英格蘭沃裏克郡斯特拉福鎮
主要成就:英國文藝複興時期的劇作家、詩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等。
【成長故事】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在英國中部斯特拉特福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個雜貨商,主要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曾經被選為鎮長。
約翰望子成龍,對小莎士比亞的期望很高。在莎士比亞的少年時代,父親就把他送進伊索的一所主要教拉丁文文法的學校學習。雖然在文法學校枯燥的學習讓人非常討厭,老師的打罵和懲罰也讓小莎士比亞戰戰兢兢,不過他還是在這裏初步了解了寫作的基本技巧,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知識,
但是後來他的父親破產了年少的莎士比亞隻好自己出門謀生。他先後去肉店做過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做過其他各種各樣的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曆。
20歲後的莎士比亞來到倫敦,一文不名的他隻好先在劇院做一些雜活,或者給一些有名的演員趕馬車,後來,他逐漸站穩了腳跟,就進入劇團做演員、導演、編劇,經過艱苦奮鬥,成了劇院的股東。
莎士比亞開始寫作時在1588年前後,最初,他也隻是改編別人以前的劇本,不久就開始自己獨立創作。當時創作劇本的人多時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出來的"才子們",他們看到這個曾做過馬夫、雜役的人也來寫劇本,立即輕蔑的嘲笑他,他們說莎士比亞是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認為他不配與"才子們"並列在劇壇上。麵對他們的責難,莎士比亞不但沒有氣餒退縮,反而越戰越勇,不久後,他寫出來的劇本就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其中包括很多大學生團體。
在學校裏,也有不少學生業餘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等。成名後的莎士比亞返回家鄉,在那裏購置房產度過了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光。
【反光鏡】
在困難和屈辱麵前,莎士比亞始終沉默地做自己的事,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第前進著。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挫折,麵對逆境,你會怎麼做呢?
【名言集錦】
報複不是勇敢,忍受才是勇敢。
對自己不信任,還會信任什麼真理。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五年級上,語文百花園四,《積少成多》
茅盾
【名人檔案】
姓名: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家鄉:浙江嘉興桐鄉。
主要成就: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等。
【成長故事】
母親的教育
茅盾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16歲歲就中過秀才,為人正直,具有進步思想。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
茅盾小時候,母親常常講《西遊記》的故事給他聽。茅盾五歲時,母親想送他去讀私塾,但父親認為私塾裏的教材太陳舊了,孩子在那裏學不到什麼新知識和有用的東西,因此就決定自己給孩子製定一套學習內容。由於父親平日裏忙於研究數學,因此教小茅盾讀書認字的任務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父親給茅盾選定的教材是《字課圖識》以及《天文歌略》等自然常識讀物。母親曾問父親:"為什麼不教曆史?"父親說:"沒有淺近文言的曆史課本。"他要母親試編一本。母親就把她自己曾經讀的《史鑒節要》分編成節,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節節地講給小茅盾。
茅盾讀小學時,最喜歡寫作文,在文學方麵的天賦也逐漸表現出來。他從小就喜歡讀小說,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誌異》等等,都是他很喜歡的書,雖然這些書被人們認為是沒什麼用處的閑雜書,但是母親卻很支持他,認為看書沒什麼壞處,父母的支持,讓小茅盾能夠在文學的天空裏自由翱翔,為他今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書忘歸
茅盾小時候非常喜愛讀書,他把平時母親給他的零花錢都積攢起來買書和雜誌。
茅盾在湖州中學上學時,有一年暑假,學校裏組織全體師生去參觀南京著名的雨花台,雨花台附近有許多賣各種雨花石小攤,看著那各種各樣美麗的雨花石,同學們都戀戀不舍端詳著、撫摸著,流連忘返。很多同學都買了許多準備帶回家去。矛盾也不例外,他千挑萬選,終於看中了一枚色澤豔麗,光滑圓潤的雨花石,他拿起來仔細看著,越看越喜歡,一旁的小販也在熱情地向他兜售。
可是一問價錢,茅盾立時就猶豫了,太貴了,雖然他衣兜裏的錢能買下這顆雨花石,可那些錢是打算買書的,買了石頭,就不能買書了。茅盾猶豫地再次看了看手中漂亮的雨花石,終於狠狠心放了回去,另外買了幾顆最普通的雨花石。
離開雨花台後,茅盾一頭紮進街上一家擺滿了各種書籍的小書店裏,那麼多的書,看的茅盾愛不釋手,拿起了這本,郵箱看另一本,選了好一會兒,他才拿起了古人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站在櫃台旁貪婪地看了起來,茅盾被一個個新鮮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一條腿酸了,他下意識地換另一條腿撐著,渾然不覺天已經逐漸暗了下來,書店裏點起了燈,就在昏暗的燈光下,茅盾看的津津有味。
同學們逛完了街,正要回去,回頭卻發現不見了茅盾,一行人急忙四處尋找,找遍了整條街,才終於在小書店裏找到了茅盾。在同學們的催促聲中,他終於戀戀不舍地合上了書。他買下了這本書,又挑了幾本其他的的書,才跟隨同學們一起回到旅店。
回到學校以後,茅盾為知道了中國曆史上那麼多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而開心,他覺得這是南京之行的最大收獲。
【反光鏡】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看了茅盾先生的讀書故事,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多看一些書了呢?
【名言集錦】
隻有竹子那樣的虛心,牛皮筋那樣的堅韌,烈火那樣的熱情,才能產生出真正不朽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