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是創造美的人,書法家用點劃創造美妙,畫家用色彩展示世界,音樂家用音符闡釋生命,雕塑家借竹刀和泥巴塑造精彩,戲曲家表演家通過唱念做打演繹人生……有了他們,才有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迷醉世界的美神"維納斯"、見證曆史勝景的《清明上河圖》、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感天動地的《竇娥冤》……偉大的藝術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既能給人以心靈的安慰,也能給人以精神的鼓舞和性情的陶冶。
唐伯虎
【名人檔案】
姓名: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家鄉:今江蘇蘇州。
個人成就:明代畫家、詩人,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擅長詩文,其畫更為有名,主要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傳世的繪畫作品有《山路鬆聲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
【成長故事】
聽詩詞報菜名
唐伯虎是我國明朝時的一位天才畫家,他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名叫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從小聰明伶俐,不但書讀的好,而且酷愛畫畫,經常在下學後,一個人躲在屋子裏畫畫。
他的父親靠經營一個小酒店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過得甚是清苦。唐伯虎放學回來,就回到後麵的房間裏自己作畫。
過了一會兒,門外來了三位客人,唐廣德走上前去問道:"不知三位客官要用些什麼。"
其中的一位客人笑了笑,並不看唐廣德手中的菜單,隻是隨口吟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句詩把讀書不多的唐廣德聽的目瞪口呆,可還是不知道客人要吃什麼,正記得一頭大汗的時候,卻見唐伯虎走了出來說:"爹爹,客人是要一盤燒雞和鱖魚。"唐廣德有些不太敢相信,看向客人時,卻見三位客人都讚賞的點了點頭。就急忙回廚房裏去忙活了。
那位客人似乎有意要考考唐伯虎,又低頭想了想,吟出一句詩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小唐伯虎不假思索地對著廚房高聲叫道:"爹,再上一盤茴香豆。"幾位客人又點了點頭。這一來,引起了小店中其他客人的注意,都伸長了脖子看著這張桌子的動靜。
其中的一位客人似乎想有意為難小唐伯虎,因此接著吟誦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唐伯虎想不出來了,他搔搔小腦袋瓜,圓圓的眼珠轉了又轉,可還是猜不透客人點的是什麼,這時,最先吟詩的那位客人在一邊提示道:"月亮是圓圓的,烏鴉是禽類呀。"唐伯虎眼睛一亮,大聲叫了出來:"是板栗燒雞,肯定是板栗燒雞。"眾人聽了連連點頭,不禁一起為小唐伯虎鼓起掌來。自此,小唐伯虎的才名就逐漸傳揚開來,還被大家譽為"小神童"呢!
潛心學畫
唐伯虎從小就很喜歡畫畫,而且自己也確實下過一番苦工鑽研練習,因此可以說畫什麼,山水畫的尤其出色,再加上他書法也很好,又能詩善文。因此常常有人請他作畫,唐伯虎漸漸地就驕傲起來,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了。
這一切都被唐伯虎的母親看在眼裏,她知道,如果任由唐伯虎這麼走下去,他肯定會一事無成的。因此,母親決定讓他出去拜訪名師,長長見識,因此就告訴他:"孩子,你現在對繪畫隻是初步了解而已,還沒有掌握畫畫的精髓,當今的大畫家沈周還是很欣賞你的才華的,我已經托人求過他了,他已經答應收你為徒了。"
唐伯虎很舍不得離開母親,因此聽完母親的話就說:"娘,孩兒想留在您身邊侍奉您,而且也有很多人喜歡我的畫,為什麼還要去學習呢?"
母親生氣地說:"如果你不思進取,總有一天你的畫會被人踩在腳下的。人不能驕傲,一驕傲就沒有進取之心了,去吧,學不好不要回來見我!"
唐伯虎看著母親嚴肅的表情,隻好答應去拜沈周為師,用心學畫了。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一年就過去了。唐伯虎沒有辜負母親的希望,這一年,他勤學苦練,在沈周的精心指導下,畫技終於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唐伯虎覺得自己已經學到了師傅的本領,他把自己畫的畫和師傅的畫放在一起,無論怎麼看都覺得水平已經相差無幾,甚至他還覺得自己比師傅畫的還要好。因此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母親的要求,就去向師傅辭行。師傅沒有挽留他,隻是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出師了,那就讓你師母明天為你準備一頓豐盛的酒菜,為你送行吧!"唐伯虎聽了非常高興。
第二天,師傅告訴他,送行宴在後花園東北角的小屋裏舉行。那間小屋平常都是緊鎖著的,沒有師傅的允許,誰都不能進去的,唐伯虎早就非常好奇了,因此,他一早就走進了那間小屋。
屋子裏靜悄悄地,一個人也沒有,唐伯虎一進去,就覺得這間屋子非常奇怪,因為這間不大的屋子一扇窗戶也沒有,但四麵牆上卻修了四個房門,他順著門向外看去,不禁被外麵的美景驚呆了,藍藍的天上飛翔著小鳥,美麗的花草競相開放,一彎清淺的溪水上有一座古雅的小橋,那溪水清澈無比,還可以看見遊動的金魚。不由得心裏開始埋怨師傅不早點讓他去欣賞美景。看的入神,唐伯虎不由得伸手去推門,想出去好好地享受一番。可是沒想到,這門管得太緊,一下竟沒有推開。唐伯虎又使勁推了推,還是沒有開,他想,也許是師傅在外麵鎖上了,我就從另一扇門出去,可是沒想到,另外的門也都打不開。
正在這時,他聽到了師傅在後麵發出的笑聲,因此轉回身說:"師傅,你快打開門讓我出去玩一會兒吧!我都可以出師了,不會再耽誤學業的。"
師傅沒有拿鑰匙,隻是語重心長的說:"伯虎啊,你再好好看看那幾扇門,看看你為什麼打不開。"
聽師傅這麼一說,唐伯虎這才仔細地打量那幾扇門,原來除了他進來時的那扇,其他的全都是師傅畫在牆上的。聰穎的唐伯虎頓時明白了師傅的用意,麵紅耳赤地跪倒在師傅麵前,懇求說:"師傅,是徒兒無知,太驕傲自大,還請師傅原諒徒兒,再讓我跟隨師傅好好學習吧!"
師傅將唐伯虎扶起來,說:"看你還能知錯改錯。好吧,以後你可要好好學習啊!"
從那以後,唐伯虎就專心致誌地跟著師傅學畫畫,再也不驕傲自滿了。
三年後的一天,唐伯虎和師傅、師娘在吃飯時,一隻貓跳到桌上吃魚,被唐伯虎追打,那隻貓想要跳過窗戶逃走,沒想到怎麼也逃不出去,原來那是唐伯虎畫在牆上的窗戶。
師傅在後麵看著這一切,欣慰地點了點頭說:"伯虎,你的畫技終於大成了,你可以回家見你娘了。"
【反光鏡】
山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想出人頭地,學到真本事,就不能驕傲自滿。唐伯虎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畫家,是因為他知錯就改,在自己的領域中下了苦功,那麼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又該怎麼做呢?
【名言集錦】
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一年級上,語文百花園七,背一背,《畫雞》
顏真卿
【名人檔案】
姓名:顏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
家鄉:今臨沂費縣。
個人成就:唐朝中期的傑出書法家,其創立的顏體與柳公權合稱為"顏筋柳骨",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多寶塔碑》、《祭侄文稿》等。
【成長故事】
刷子為筆泥漿做墨
顏真卿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筆力剛健,雍容壯美,世人稱之為"顏體"。但顏真卿的童年卻甚是艱苦,就在他3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了,從此就隻剩下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由於孤兒寡婦沒有什麼收入,生活難以為繼,母親就帶著小顏真卿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顏真卿的外祖父是當時一位有名的書畫家,而且博學多才。他見小小的顏真卿非常聰明,就打算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很喜歡練字,每次外祖父教給他新的字後,他就專心地練習起來,一筆一畫地從來不馬虎,常常一些就是大半天。
看著兒子每日如此勤學苦練,母親很是欣慰,兒子長大了一定會很有出息的。但是高興之餘,做母親的又暗暗發愁,兒子每日練字都需要筆墨紙硯,可是貧寒的家境能維持母子倆的生活就不錯了,哪裏還有多餘的錢給兒子買學習用品呢?母親琢磨著,想找個掙錢的辦法,解決兒子的學習問題。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顏真卿年齡雖不大,但是早早就了解了生活的辛苦,因此看到母親皺緊的眉頭,就知道母親在為沒錢買筆墨紙硯供自己練字的事情發愁,因此就悄悄地開始想別的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顏真卿想出了辦法,他急忙跑去告訴自己的母親:"娘,以後你就不用發愁為我買筆墨紙硯了,我有不花錢就能用的紙筆了。"
母親很是奇怪,就摸著顏真卿的頭說:"傻孩子,母親一定有辦法給你買紙筆的,你不要說傻話了,怎麼可能有不花錢的紙筆呢?"
顏真卿看母親不信,就拉著她來到了牆邊,端起旁邊的碗調了一些泥漿,又拿出了一把小刷子,得意地對著母親說:"看,這就是不花錢的筆墨啊?"然後他拿著刷子在碗裏蘸了蘸,開始在牆壁上寫起字來,邊寫邊說:"這牆壁就是我用的紙了,娘,你看,我在牆壁上寫的字是不是和在紙上寫的一樣好。"
母親高興地點了點頭,卻又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顏真卿把一麵牆壁寫滿了字後,就用清水把牆麵衝洗幹淨,然後又重新寫起字來。
從此,無論嚴寒酷暑,顏真卿一直堅持著這個不花錢練字的辦法,每天都在這裏寫上很久很久。
書法沒有竅門
為了練好書法,年輕的顏真卿多方拜師學藝,最初,他拜唐初書法名家褚遂良為師,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會寫各種各樣的字體,其中最擅長的就是草書。拜在張旭門下後,顏真卿希望這位大書法家能夠告訴他寫好字的竅門,讓他能夠很快地寫出好字,從而聞名天下。
但對於顏真卿急於求成的心理,張旭卻視而不見,關於練習書法的訣竅,他一點也沒有透露。隻是把一些名家字帖丟給顏真卿後,向他簡要地指點了一下這些字貼的特點和架構,讓顏真卿自己臨摹。接下來的時間,他時而帶顏真卿去爬山;時而又去遊水;時而去趕集、看戲,時而又讓顏真卿自己回家練字,或者是自己揮毫疾書,讓顏真卿在一旁觀摩。
一轉眼,過去好幾個月了,眼看師傅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心思,不傳授自己書法秘訣,顏真卿急的不得了,決定直接向師傅提出請求。他壯了壯膽子,紅著臉對張旭說:"學生拜入師傅門下,是想和師傅學習書法的秘訣,可是師傅您卻每日隻帶著學生四處遊走,這與書法又有什麼好處呢?學生隻想請求師傅能夠把寫好書法的秘訣告訴我。"
張旭聽後笑了笑說:"我不是告訴過你很多次了嗎?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就是書法的秘訣啊!"
顏真卿聽後,認為是張旭藏私,不願意把秘訣傳授給自己,因此又向前邁了一步,跪地懇求道:"老師所言的工學與領悟的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我想老師在行筆落墨時一定有自己的絕技秘方,學生想知道的就是這個,還請老師不吝指教。"
張旭看顏真卿還是沒有領悟,就隻好耐心地開導他說:"我看到車夫和擔夫相互正路,就能從中領會到落筆的意法,看到公孫大娘舞劍就能察覺到落筆的神韻,練好書法,除了平日的埋頭苦練之外,還要注重於觀察生活和自然,從生活中體會落筆著墨的技法,其他的沒什麼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