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讓世界更生動--藝術家(二)(1 / 3)

齊白石

【名人檔案】

姓名:齊白石(1864年~1957年),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

家鄉:湖南湘潭。

個人成就:20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十大書法家之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近百種畫集。另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

【成長故事】

齊白石學畫

齊白石小時候家境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過的很是清苦。齊白石是家中的長子,當他的兩個弟弟出生後,家裏再也無法為他籌集上學的費用,因此小小年紀的齊白石就隻能留在家裏幫忙,別看他年紀不大,但是,挑水、仲裁、掃地,做雜物、帶弟弟等事他都會做,有時候甚至還要上山打柴。

齊白石11歲時,他們家租種了人家十多畝地,父母甚是勞累,齊白石就包攬了放牛、砍柴、拾糞等雜事。盡管如此,他仍然不忘學習讀書,每天出去幹活時都把原來學校發的舊課本帶在身上,常常是一邊幹活,一邊讀書。有時候,他隻顧讀書,甚至忘記了砍柴。後來,有人說他:"你都這麼大了,不好好幹活,偏偏去看什麼書,光看書難道就有飯吃了嗎?我看你是投錯了胎,不該生到這樣的窮人家吧!"這話對齊白石的刺激很大。從那以後,他每次出門幹活總是把書先掛在牛角上,等砍完柴、拾好糞才做下來看書。每次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自己先在書上做個記號,等晚上回家後,再繞道去外祖父家裏請教。盡管每天的讀書時間有限,但他如此堅持下來,竟把一本《論語》都讀完了。

除了讀書,齊白石還堅持每天寫字畫畫。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像王冕那樣的畫家。後來齊白石的祖父也去世了,家裏缺乏勞動力,作為長子的齊白石就開始幫父親挑起了全家的重擔。

從此,齊白石每天就跟著父親下田耕種了。他們家種的是水田,插秧的時候要彎著腰,小腿整天都泡在水裏,這樣忙一天,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的,連飯都不想吃了。

但是即便生活如此艱苦,也沒有抹煞齊白石對所有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的熱愛。閑暇之時,他常常蹲在花草邊,仔細觀察花蕊、花瓣的形狀,比較不同的花之間花瓣的不同。他觀察樹的葉、枝、幹的長勢,連樹葉的脈絡紋理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一天傍晚,勞累的齊白石從稻田裏走出來,坐到池塘邊洗腳,腳上忽然傳來的疼痛讓他跳了起來。原來把他洗腳時驚擾了草蝦,腳趾被一隻草蝦鉗出了血。齊白石拿下那隻草蝦,認真地觀察起來,他覺得那隻蝦非常有趣,小小的身體似乎積聚了無限的力量,這引起了齊白石的極大興趣,晚上回去,他畫出了平生的第一隻蝦,雖然稚嫩,刻也引發了他對繪畫的興趣和熱情。

後來,因為齊白石身體瘦弱,幹不了太重的農活,父親就送他去學手藝,齊白石選擇學習雕花木匠,他拜周之美為師學雕花,這也是一項與美術息息相關的受益,齊白石學的很是精心。3年後,他已經是湘潭一帶小有名氣的雕花木匠了,生活也比以前有保障多了。盡管活很多,很忙,但齊白石對繪畫的喜愛一天也沒有熄滅過。有一次,他在一位主顧家裏幹活,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繪畫書籍《芥子園畫譜》,畫譜從作畫的第一筆開始,一直講解了整幅畫創作的全過程。而對於著色的濃淡、深淺、先後、遠近等手法,也都做了十分詳細的講解,齊白石看的如癡如醉。對照畫譜,他再看自己原來畫的東西,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人物有時頭與身體的比例失調,花葉的搭配不適合等等。齊白石越看越入迷,每天吃過飯就回到屋裏認真地看《畫譜》。

那家人的活很快就完工了,但是那本《芥子園畫譜》他還沒有看完,於是,他就向主人借了那本書,回家後,買來紙筆,按照畫譜上的方法開始學習構圖和著色等基本知識。這幾乎花去了他所有的業餘時間。

這套畫譜不但讓他的雕花技術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也讓他的繪畫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後的六年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臨摹畫譜,光手稿就積累了上千張。

直到1888年,齊白石才正式拜師學畫,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而年輕時的觀察、臨摹也為他今後的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曾給自己立下了"不教一日閑過"的規矩,每天都要畫夠5幅畫才會去休息,正是這樣堅持不懈地日積月累,才造就了他爐火純青的畫技。

【反光鏡】

齊白石之所以能成為我國書畫界的泰鬥,與他年輕時候的刻苦自學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沒有對《芥子園畫譜》六年不輟的臨摹,是不可能有後來的齊白石的。"不教一日閑過",我們是否也該立下這樣的決心呢!

【名言集錦】

每一天醒來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結束,都是"不教一日閑過"的勝利。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六年級下,第23課《敦煌壁畫》

《小學語文·江蘇教育出版社版2004年版》五年級上,第22課《滴水穿石的啟示》

達·芬奇

【名人檔案】

姓名:達·芬奇(1542年~1519年),全名列奧納多·達·芬奇

家鄉:意大利佛羅倫薩。

個人成就:意大利文藝複興三傑之一,整個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多才多藝,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代表作有《蒙娜麗薩》、《最後的晚餐》等。

【成長故事】

童年時期刻苦求知

達·分歧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一個著名人物,家庭富有,不過達·芬奇隻是他的私生子,從小就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達·芬奇7歲時就被送進教會學校讀書,學的是各種經書和拉丁文。但達·芬奇的求知欲很強,經常向老師提出很多大自然中遇到的問題,而且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老師們答不出來,就會指責達·芬奇不聽話。達·芬奇漸漸地就對學校裏的課程失去了興趣。他喜歡放學後四處去溜達,觀察那些美麗的花花草草以及各種各樣的小動物。

這一天,達·芬奇放學後又出來閑逛,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一個工地上,看到往日玩耍的平地上竟然冒出了一幢高高的尚未完工的房子,達·芬奇覺得很有意思。就站在一旁觀看。負責建築這幢別墅的正式佛羅倫薩著名建築師阿爾伯蒂的土地畢亞卓,他看到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兒,就讓他走遠一點,以免被那些建築器械碰傷。達·芬奇就向他提出了心中的疑問:那些工人是按照什麼砌牆的呢?房子蓋得那麼高,怎麼把磚頭和其他的材料運上去呢?那些工人是怎麼爬到那麼高的地方工作的呢?

聽著小達·芬奇的問題,畢亞卓被他的求知精神打動了,他拿出自己的建築圖紙,不厭其煩地向達·芬奇講述著其中的科學和美學方麵的原理,如何省力地把材料運到房頂,牆壁要怎麼樣才更漂亮……

對這些還有些深奧的問題,小達·芬奇卻聽的很入迷,而且似乎他也能理解其中的很多東西,覺得這比課堂上枯燥的經文有趣多了。畢亞卓驚訝於這個孩子的理解能力,就問他:"小朋友,你今年多大了?是不是學過計算和圖形方麵的東西啊?"

小達·芬奇搖搖頭說:"沒有,不過我覺得他比課堂上的語法有趣多了,而且也很有用處。你能教我嗎?我想跟你學這個。"

畢亞卓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說:"你對計算很有天分,理解能力也很強,我很樂意教你數字計算和幾何圖形的知識,但你每天都要上學,沒有時間啊!"

小達·芬奇立刻說:"我可以每天放學以後來和你學習啊!"

於是,每天放學後,小達·芬奇都會來到工地附近找畢亞卓,畢亞卓看到達·芬奇這麼好學,也毫不保留地將算術、代數、幾何和力學等方麵的基本知識教給了達·芬奇。沒多久,聰明的達·芬奇就掌握了這些知識,他還自己嚐試著運用這些知識和原理去解題呢,這讓畢亞卓很是高興。

別出心裁的盾麵畫

童年時的的達·芬奇不僅喜歡有趣的科學知識,也對魅力無窮的大自然有著莫大的興趣。他喜歡遠足,喜歡安靜地坐在草叢中沉思,喜歡認真觀看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每當興致來時,他還會興致勃勃地將那些花瓣和樹葉的形狀描繪下來。他還經常觀察那些可愛的小動物,並用筆把它們畫出來,最初畫得很不好看,一點也沒有那些動物靈活的樣子,但畫的時間長了,慢慢地就有些意思了,後來他就能把那些小動物畫的栩栩如生了。看到他的畫,人們都誇獎他是一位小畫家。

他的父親想看看孩子是否有畫畫的天賦,因此就拿了一塊木板給他,讓他在上麵畫些東西,達·芬奇想了想,就把自己最熟悉的一些小動物,如蝴蝶、蚱蜢、蛇、蝙蝠等畫了上去。父親看到他的畫,覺得不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而且結構也很合理,頗具美感。因此他覺得兒子很有畫畫的天賦,就決定支持小達·芬奇學習繪畫。

他把達·芬奇送到佛羅倫薩,拜著名的藝術家韋羅齊奧為師,開始係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達·芬奇隻有14歲。

達·芬奇有很強的想象力,當地的一位農民聽說他會畫畫,就請求他為自己做一副盾麵畫,達·芬奇心想,盾牌就是要嚇跑敵人、保護自己的,那一定是越恐怖、越嚇人越好,因此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畫出了一個奇形怪狀的妖怪,完工的那天,他把畫架支在窗戶邊,把窗簾拉上一半,讓透進來的光線正好落在妖怪的身上,然後才去通知那個農民來取畫。

那個農民一進屋,一眼就看到了那個奇形怪狀的妖怪,嚇得拔腿就跑。達·芬奇追上他說:"這就是你要的盾麵畫啊!並不是真正有妖怪!你不就是想要這樣的效果嗎?"

農民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剛才看見的隻是一幅畫。

【反光鏡】

達·芬奇不僅為我們留下了無價的藝術瑰寶,更給我們留下了熱愛科學、注重思考的精神。他的勤奮好學、善於思考、熱愛自然的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名言集錦】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老年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致空虛。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二年級下,語文園地八《畫雞蛋》

羅丹

【名人檔案】

姓名:羅丹(1846年~1917年),全名奧古斯特·羅丹。

家鄉:法國。

個人成就:法國著名雕塑家,為歐洲雕塑"三大支柱"之一。其代表作有《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等。

【成長故事】

違背父親學畫畫

羅丹是法國著名的雕塑家,他出生在一個平窮的雇員家庭,父親是個信差,母親隻是個普通的平民婦女。

羅丹小時候很聰明,父親對他抱著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通過讀書將來謀一份好工作,於是就在羅丹5歲時,提前把他送進了離家很近的一個教會學校。但是羅丹對於學校裏安排的文法課程沒有絲毫興趣,他喜歡的是畫畫。一有時間,他就會趴在桌子上畫個不停。由於畫畫占用了他大量的時間,所以他的成績很不好。這讓父親很生氣。

家庭的貧窮和父親的反對,讓羅丹根本就得不到錢去買畫畫要用的材料,幾乎連紙都沒有。於是羅丹就用母親收拾出來的廢紙畫。羅丹發現,鄰居家總是用畫著各種插圖的紙包裝貨物,他就想方設法地把那些插圖收集起來,然後一筆一畫地模仿著畫上麵的動物、房子、人、花草,後來,他畫出的作品,令鄰居們讚歎不已。

羅丹太愛畫畫了,有一次和家裏人一起吃飯時,羅丹發現父親腳邊有一張廢紙,他不由地放下手中的刀叉,蹲下身去,用筆畫起了父親皮鞋的樣式。

羅丹的哥哥看到他不吃飯,覺得很奇怪,就大聲說:"羅丹,你趴在地上幹什麼?快點起來吃飯了。

父親本來正在吃飯,這一來,也就低頭看趴在地下的羅丹,等看到他又在畫畫,父親生氣地大吼:"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不好好上學,也不好好吃飯,畫的什麼鬼東西,過會兒看我怎麼教訓你!"結果,羅丹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父親還讓他保證,以後再也不畫畫了,一定會好好學習。羅丹看著父親生氣的樣子,含著眼淚委屈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