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讓世界更生動--藝術家(二)(2 / 3)

從此,羅丹再也不敢當著父親的麵畫畫了,但這並不能打消他對繪畫的熱情,每當父親在家,他就悄悄地溜到外麵,在馬路上話,在牆壁上畫,無論哪裏,他都能畫上幾筆。

羅丹9歲時,成績還是沒什麼好轉,無奈的父親隻好將他送到了叔叔開辦的學校,希望叔叔能好好管教他,讓他認真讀書。但沒想到的是,羅丹的叔叔是個非常熱愛藝術的人,他看到羅丹如此熱愛畫畫,不僅沒有逼他放棄,反而非常支持他。在叔叔身邊的4年,羅丹每天都要畫幾個小時的素描,上兩個小時的人體繪畫課,還要去各個博物館觀摩雕塑作品。羅丹的繪畫水平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他的成績依舊沒有提高。

父親終於對羅丹失去了信心,他要羅丹去找工作,但羅丹卻想去學畫畫,父親憤怒了:"畫畫,畫畫能當飯吃嗎?再說家裏也沒有錢供你去學畫畫了!"

羅丹的姐姐瑪麗幫他說話,終於為他爭取到了去一所免費的美術學校學習的機會。後來,瑪麗又資助他上了巴黎工藝美術學院。為了減輕姐姐的負擔,節省畫油畫所需的買顏料的錢,羅丹才從繪畫班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

三次落榜不氣餒

羅丹在巴黎工藝美術學院遇到了他的啟蒙來時勒考克。勒考克隻是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從一開始,他就鼓勵羅丹要想創造出好的作品,就要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是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循規蹈矩,那樣隻會束縛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

羅丹在這裏刻苦地學習了三年,勒考克老師將他介紹給了當時的著名雕塑家曼德隆,讓他推薦羅丹,投靠巴黎美術學院,盡管如此,躊躇滿誌的羅丹依然落選了,學院派的老先生們接受不了羅丹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第二年,羅丹再次參加考試,但是依然落選。

第三年,甚至有一個老邁的主考看到羅丹的名字後,直接在旁邊寫了一句話:"該考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下去,純係浪費。"就這樣,羅丹三次報考,三次落選,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地拒之門外了。

對於渴望走進藝術殿堂,學到更多美術和雕塑知識的羅丹來說,這不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的老師勒考克卻鼓勵他說:"米開朗基羅也沒有進過專業的美術專科學校,但沒有人否定他是個偉大的雕塑家,你難道不能成為另一個米開朗琪羅嗎?"

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在他那難以遏製的源源不絕的創造力的推動下,羅丹開始了自己半工半讀的生活。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做模特兒。羅丹漸漸地看到了生活中的美醜與藝術中的美醜的不同意義,開始了自己對於藝術和雕塑的全新之路。

【反光鏡】

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羅丹的堅持不懈和他對藝術的執著再一次告訴我們,堅持下去,你會越來越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標。

【名言集錦】

工作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快樂,也是幸福之所在。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四年級下,第26課《全神貫注》

貝多芬

【名人檔案】

姓名:貝多芬(1770年~1827年),全名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家鄉:德國波恩。

個人成就: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代表作有《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九命運交響曲》、《月光曲》等。

【成長故事】

望子成龍的父親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小城--波恩,他所屬的家族可謂是一個音樂世家,祖父曾經擔任過宮廷樂團的團長,父親也是宮廷中的男高音歌手,但不幸的是,父親是個酗酒成性的酒鬼,就在貝多芬出生的那天晚上,他仍然在外麵喝的醉醺醺的。

也許是因為遺傳的原因,小貝多芬從小就表現出了對音樂的熱愛,他經常和爺爺一邊玩耍,一邊唱歌,奶聲奶氣的童音高亢嘹亮,音色優美,總是讓過往的路人翹起大拇指稱讚,說貝多芬將來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歌唱家。可是這位疼愛孫子的老音樂家卻在貝多芬4歲時去世了。爺爺的離開,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貝多芬的命運。

隨著弟弟的出世,小貝多芬一家人搬離了原來生活的地方,生活也變得更加拮據,父親厭煩這種窮困潦倒的生活,但又沒有掙錢的門路,每日隻喝悶酒。這時,音樂"神童"莫紮特的事跡傳到了父親耳中,這位音樂天才小小年紀就隨著父親周遊列國,表演琴藝,獲得了不少的鮮花和掌聲,而且也賺了數不清的金錢。這讓貝多芬的父親心動了,他把目光放在剛剛4歲多的貝多芬身上,把振興家族和過富有生活的期望放在了這個有些音樂天分的兒子身上。他認為,明天的貝多芬,會變成今天的莫紮特。

從那時開始,他就經常把貝多芬抱到腿上,讓他用稚嫩的手指練習彈一些簡單的琴曲,在父親的督促下,小貝多芬果然學會了一些小提琴和鋼琴曲,這讓父親看到了希望,也加強了他培養兒子的決心。

父親的望子成龍,卻成了小貝多芬的災難。每天,小貝多芬還在熟睡時,父親就把他揪起來練習鋼琴,當教堂的鍾聲敲過12點後仍然不準休息。這樣枯燥的練習,讓本來喜歡音樂和鋼琴的貝多芬開始心生厭煩,他多麼渴望外麵多姿多彩的世界,多想和小夥伴們一樣,能去蝴蝶飛舞的花叢間玩耍一會兒。終於有一天,小貝多芬忍不住,偷偷溜出去玩了一會兒,結果回來後卻被父親揪著頭發,狠狠地毒打了一頓。

母親心疼地看著傷痕累累地小貝多芬,心疼地流下淚來,她質問父親:"孩子不過是出去玩了一會兒,你為什麼這麼毒打他?"

"這孩子就知道貪玩,不打不成器,不好好練習彈琴,將來怎麼做鋼琴家。"父親又喝了一口酒,惡狠狠地說。

"為什麼必須要做鋼琴家,休息一會兒就不行嗎?"母親繼續問。

"不做鋼琴家,怎麼傳承我們家族的榮譽,不做鋼琴家怎麼賺錢,我可不想讓他將來和一樣賣嗓子。他必須好好練習,人家莫紮特也是從3、4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的。"父親大聲說,根本就沒有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一心想把年幼的兒子培養成第二個莫紮特。

為了讓小貝多芬能在家好好練琴,父親花盡繼續買了一架鋼琴,從此,小貝多芬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琴、練琴……隻要父親在家,他就必須在鋼琴練習,哪怕是深夜,父親喝的醉醺醺地回家,也要把貝多芬從被窩裏喚出來繼續練習,稍稍彈錯一點兒,或者累的打一下瞌睡,父親就會舉起鞭子,劈頭蓋臉地打過來。

父親的殘酷和嚴格,雖然讓小貝多芬的童年過的分外淒慘和單調,但總算沒有白費,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不但能彈流行的曲譜,而且那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樂譜,他也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撕毀了第一件作品

貝多芬的父親覺得自己有限的音樂知識漸漸無法跟上兒子學習的步伐了,他必須再為兒子另外找一個音樂老師,兒子的琴藝才能有所進展,因此,他就請德國歌劇作曲家聶費先生作貝多芬的老師。

聶費先生優雅親切,他的教育方法與父親的粗暴完全不同,為了擴大貝多芬的視野,它給貝多芬講解了很多優秀的古典音樂的範例,傳授了不少音樂知識,還經常和小貝多芬討論美學和哲學方麵的問題。如此的循循善誘,讓貝多芬完全放開了,他的曲子演奏的越來越好,經常讓老師和師母聽的如癡如醉。

有一天,貝多芬練完琴後,聶費先生先是誇獎了他純熟和巧妙的指法,然後問他:"貝多芬,你認為音樂是什麼呢?"

貝多芬一下愣住了,他隻知道每天學琴、練琴,還真沒有考慮過音樂是什麼的問題,他思考了一會兒,囁嚅著說:"我沒有想過,也許是彈鋼琴、拉小提琴……演奏什麼的吧?"

如此坦白而幼稚的回答,讓聶費先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那貝多芬,你說說,是不是如果沒有鋼琴、小提琴這些樂器,世界上就沒有音樂了呢?"

貝多芬想了想,臉紅了,搖搖頭說:"不是!"

聶費先生止住笑,語重心長地說:"貝多芬,你現在彈奏的是巴赫寫的曲子,知道巴赫是誰吧?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現在你彈曲子已經很熟練了,應該嚐試著拋開曲譜,用自己的手去彈屬於你自己的曲子了。"

"我自己的曲子?"貝多芬有些不相信地看看自己的手。

"對,寫出你的心聲,把你心靈的語言寫在五線譜上,這就是簡單的曲譜。"

貝多芬沒有說話,但是回到家,他立刻投入了創作。經過不眠不休的三天三夜後,貝多芬終於把一份樂譜的手稿交到老師的手裏。

聶費先生看了看,說:"C小調?你是怎麼寫的呢?"

貝多芬如實回答說:"我沒有多想,隻是隨著自己的心意,想到哪裏寫到哪裏。"

"那你來彈攤試試。"聶費先生把手稿遞給貝多芬。

貝多芬坐在鋼琴旁彈奏起來,他彈得非常投入,琴聲如行雲流水一般,充滿了悲涼和哀怨之感。一曲終了,小貝多芬已經淚流滿麵。

聶費先生說:"貝多芬,一個真正的作曲家應該擺脫個人的悲慘命運,激發人們對生活的希望,點燃人們的激情,而不是讓人們隨著你的琴聲墮入失望和痛苦的深淵。"

貝多芬恍然大悟,原來音樂史應該擺脫個人微不足道的命運的,他二話不說,把花費了三天心血的樂譜撕得粉碎,認真地說:"老師,我要再重新寫一首曲子。"

【反光鏡】

天賦絕不是成就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父親的嚴格要求,貝多芬忍受不了練琴的枯燥苦悶,他能創作出那麼多的優秀作品嗎?能夠與命運頑強抗爭嗎?

【名言集錦】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劃分天才和勤勉之別的界線迄今尚未能確定--以後也沒法確定。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六年級上,第26課《月光曲》

徐悲鴻

【名人檔案】

姓名:徐悲鴻(1895-1953年),原名壽康。

家鄉:江蘇宜興。

個人成就: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西安及人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其主要作品有《奔馬圖》、《九方皋》、《負傷之獅》等。

【成長故事】

少年畫虎遭打擊

徐悲鴻出生於江蘇宜興,他的父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家,下田勞作之餘,常常會畫些畫去賣以補貼家用。由於家裏掛滿了父親的字畫,徐悲鴻常常被那些逼真生動的形象所吸引,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他多麼渴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樣能夠畫出好看的畫啊!

徐悲鴻的父親雖然看出了兒子對於學畫畫的渴望,但卻沒有打算教他,因為在當時的舊中國,畫畫是沒什麼出路的,畫家很難靠賣畫維持生活,父親害怕徐悲鴻學畫畫會找不到工作,將來難以為生,因此就把他送進了私塾,要他努力讀書。

但是喜歡畫畫的徐悲鴻總有畫畫的衝動和欲望,他希望自己能夠畫出一幅好畫,以便能得到父親的欣賞,讓父親教自己學畫,可是自己畫的那些東西連自己都不滿意,又怎麼能博得父親的青睞呢?

有一天,小悲鴻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卞莊子這個名字,就覺得很好奇,心想,卞莊子是個什麼人啊,於是就去請教父親:"卞莊子是誰?"

父親看到小悲鴻如此好學,就向他解釋說:"卞莊子是春秋時期路過的一位勇士,他非常的勇敢,力大無窮,曾經一個人逮住過兩隻凶猛的大老虎。當時,齊國正想對魯國發動戰爭,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齊國的國君就想:魯國竟然有這麼勇敢的人,那他們的士兵也一定都很厲害了,因此就不敢再發兵攻打魯國了。"

徐悲鴻很奇怪,繼續問父親:"老虎是什麼啊?為什麼他一個人打死兩隻老虎就讓齊國人害怕了呢?"

父親看著他稚氣的表情,笑著摸了摸他的頭,說:"老虎是獸中之王,是一種非常勇猛厲害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