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老虎那麼厲害,徐悲鴻就想:老虎那麼厲害,到底長得什麼樣子呢?一定是威風凜凜的。我要是能看看老虎,把它畫出來就好了。這個願望,徐悲鴻一直藏在心裏,他太想看看老虎了。
但是那時候既沒有動物園,也沒有電視,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徐悲鴻是不可能見到老虎的,徐悲鴻隻能自己去想象。一天,父親的一位畫友來到了徐家,恰好徐悲鴻的父親不在家,小悲鴻就把那位叔叔拉進自己的屋子裏,問:"叔叔,你見過老虎嗎?"
那位叔叔笑著說:"沒有,不過我看過老虎的畫。"
小悲鴻一聽高興極了,就拽著他的袖子央求說:"叔叔,您能幫我畫出來看看嘛?我很想看看老虎長什麼樣子。"
那位叔叔說:"好啊,這有什麼難的。"說著就坐在書桌前,小悲鴻趕緊上去,擺紙磨墨。就見那位叔叔唰唰幾筆,就已經勾勒出了老虎的線條,再繼續畫一些背景,著上顏色,一隻威風凜凜的下山猛虎就出現了。
徐悲鴻高興極了,原來這就是老虎啊,老虎的頭上還有一個"王"字,身上是一條條的橫紋,看著看著,徐悲鴻有了主意,心想,如果我能把這隻老虎畫下來,父親說不定就會教我畫畫了。他悄悄地藏起了這隻猛虎圖,一有時間就照著上麵臨畫。終於有一天,徐悲鴻畫了一幅自己比較滿意的,就興衝衝地拿給父親看。
父親問他:"你畫的這是什麼啊?"
"是老虎啊!就是你給我講的卞莊子打死的那種老虎。"小悲鴻回答說。
父親故意說:"這哪裏像老虎啊,一點兒也不威猛,簡直就像家裏養的小貓嘛!"
徐悲鴻覺得很失望,他含著眼淚低下了頭。父親慈愛地抱起了他說:"孩子,你要記住,隻有自己親眼看到的、觀察過的實物,畫出來才會像,才有那種神韻,你沒有見過老虎,怎麼會畫的出來呢?"
徐悲鴻用力地點點頭,從那之後,他就不再執著於畫老虎了,而是開始關注身邊的事物,認真欣賞和觀察大自然,火紅的太陽,碧綠的珠子,飛翔的小鳥,奔馳的馬匹……然後回到家裏就趴在桌子上,一邊回想,一邊作畫。
父親看徐悲鴻是真的喜歡畫畫,又這麼有毅力,終於決定教徐悲鴻畫畫了,但同時,他又告誡徐悲鴻:"畫自然是應該用心畫的,但你也要用功讀書,因為一個畫家必須有淵博的知識,否則也難成大器。"
從此,徐悲鴻就一邊讀書,一邊和父親學畫,9歲就讀完了四書等啟蒙讀物,畫也畫的越來越好了。
【反光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徐悲鴻沿著自己的興趣堅持下來,最終成為書畫界的一代宗師。同學們,你是否清楚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你是不是也能像徐悲鴻一樣堅持下來,努力地在自己興趣的道路上走遠呢?
【名言集錦】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江蘇教育出版社版2004年版》四年級上,第6課《徐悲鴻學畫》
肖邦
【名人檔案】
姓名:肖邦(1810年~1849年),全名為弗雷德裏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家鄉:華沙附近的熱裏亞佐瓦·沃利亞。
個人成就: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其代表作有《圓舞曲》、《鋼琴協奏曲》、《夜曲》等。
【成長故事】
神童的成長
肖邦出生在波蘭的一個城市,他的父親尼古拉·肖邦曾參加過波蘭起義,後來起義失敗,尼古拉就做了法語家庭教師,並以此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肖邦從小就受到了正規的普通教育,他的父母也很關心他的學習,一直為他創造著安靜而又單純的學習環境。
肖邦年幼時,一聽見媽媽彈鋼琴就會哇哇大哭,這讓他的父母很是擔憂,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喜歡他才哭的。肖邦剛會走路時,就喜歡爬到桌椅上胡亂地敲打鍵盤,隻要能發出聲音,他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的,仿佛真的能聽懂一樣。
肖邦三歲時,有一天晚上,家裏舉行晚會,肖邦的媽媽在一邊彈琴,別的孩子都在跳舞,但是小肖邦看著媽媽的手指柔美地在黑白二色的琴鍵上跳躍時,他被深深地迷住了,整個晚上,他都一直盯著彈琴的媽媽,而不願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跳舞。
晚會結束後,送走了送油的客人,媽媽收拾完雜亂的客廳,正準備帶小肖邦去睡覺,小肖邦卻拉著媽媽坐到了鋼琴前麵,小手指不甚靈活的按在琴鍵上,雖然還不能成為流利的曲子,小肖邦卻彈得非常認真。媽媽驚訝地抱起他說:"肖邦,你在彈什麼呢?"
小肖邦得意地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你一直都是這樣彈的,我也會彈啊!"媽媽高興地抱著他說:"你很喜歡彈琴嗎?"
小肖邦點點頭:"媽媽彈得很好聽,我也要學。"
後來,當肖邦的姐姐學彈鋼琴時,小肖邦就吵著也要學,母親被他纏的沒有辦法,隻好答應讓剛滿4歲的小肖邦和7歲的姐姐一起學琴。
自從正式和老師學琴後,小肖邦彈得更認真了,每天,不用父母督促,他都自覺地坐在琴凳上,不停地彈著,小腦袋還隨著樂曲晃蕩,很沉醉的感覺。但小肖邦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他年齡太小,手還沒有長開,因此彈琴的時候,手指總是夠不著琴鍵,這可怎麼辦呢?最後,小肖邦想了一個辦法,每天晚上睡覺時,在手指縫裏夾上一個木塞,時間長了,手指間的距離自然就變大了。但是這樣是很疼的,尤其是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小肖邦疼的整夜的睡不著,真的想拿掉算了,可是想想自己心愛的鋼琴,小肖邦還是堅持了下來。
時間就這樣在練琴中一天天過去,勤學苦練的小肖邦琴藝很快就超過了姐姐,當他6歲時,鋼琴就已經彈得非常出色了,父親覺得他在鋼琴方麵天賦異稟,因此正式為他請了一位音樂家教他學習音樂。
到肖邦7歲時,他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8歲時就在華沙的音樂會上舉行了公開演奏,被聽眾們譽為"莫紮特第二"。後來,去波蘭開會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也出席了肖邦的演奏會,對肖邦的琴藝大加讚賞,還當場贈給了肖邦一枚鑽石戒指。
【反光鏡】
如果沒有這則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音樂天才肖邦曾經為了練琴用木塞撐開手指呢?風光的人生背後勢必有不尋常的辛苦。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雖然是老話,但對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啟發的!
【名言集錦】
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的行為。
愛祖國高於一切。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江蘇教育出版社版2004年版》六年級上,第3課《把我的心髒帶回祖國》
聶耳
【名人檔案】
姓名:聶耳(1912年~1935年),原名聶守信,字子義。
家鄉:雲南昆明。
個人成就: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其他主要作品有《賣報歌》、《昭君和番》、《畢業歌》等等。
【成長故事】
抄在香煙紙上的課本
聶耳春生於雲南昆明的一家中藥鋪"成春堂",父親給他取名守信。他的父親是一位中醫,對醫學的造詣很深,靠給人治病抓藥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母親是一位粗通文字的傣族婦女。
小守信四歲時,父親就因操勞過度去世了。母親成了他的啟蒙老師,不但教他識字,閑暇時還給他將一些民間故事。小守信6歲時,就考入了縣師範學校的福利小學。守信讀書非常努力,每門成績都很優秀。當他上三年級時,母親已經為他交不起學費了,本來,一家人就靠她為別人做針線生活,能吃飽飯就不錯了,現在,哪裏有錢給小守信交學費買書呢?
守信的媽媽思來想去,再怎麼也不能耽誤了孩子,為了籌集學費,她就悄悄地把守信父親在世時候最喜歡的八音鍾給賣了。學費總算是有了著落,但母親還是發愁,買書的錢又去哪裏湊呢?為此,媽媽整天悶悶不樂,每天都在為小守信的課本發愁。守信知道了媽媽的心事,就想自己想些辦法,來解除媽媽的煩惱。
學校就要開學了,眼看著為小守信買書的錢還沒有湊齊,媽媽難過的吃不下飯,四處奔走借錢。小守信悄悄地拉了拉媽媽的衣服說:"媽媽,你不用發愁了,我已經有書了。"
"有書?"媽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書?"
"當然是上課用的課本啊!"小守信說著,笑眯眯地從書包裏拿出兩個本子。
媽媽接過來一看,那是什麼書啊?分明是兩個用香煙盒紙裝訂的整整齊齊的本子。翻開來,媽媽一下就愣住了,原來,那本子上是抄寫的工工整整的課本,一本是國語,一本是算數。媽媽這才明白為什麼小聶耳這些時間總是白天出去撿香煙盒紙,晚上回來趴在桌子上寫字了。想到這裏,媽媽的眼淚流了下來。
聶耳一邊給媽媽擦眼淚,一邊說:"媽媽,你別哭啊,你看抄書多好啊!還沒上課,我就已經對課文有了很深的印象,而且還練了字,不是一舉兩得嗎?"
媽媽聽了,一把把小守信摟在懷裏,說:"懂事的好孩子。"
學小提琴的"拚命三郎"
1931年,聶守信來到了上海,舉目無親的他在"申莊"采購站找了一份工作,可是沒過多久,這個店就關門了,他也隨之失業了。為了維持生活,他不得不再次四處奔波,尋找工作。
就在這時,守信注意到了《申報》上刊登的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的招生啟事,如果能夠考上,不但能學音樂,還管吃管住,每月發10元錢的津貼。這對於從小喜愛音樂,曾經和鄰居、老師學過吹笛子、拉二胡、彈三弦和月琴的聶守信來說,實在有著太大的吸引力,更何況,他現在真的需要找一個維持生計的事情。於是,他懷著一顆期盼和忐忑不安的心,走進了考場,雖然因為緊張,他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在那些考生中,仍然是比較出色的,所以他最終被主考官錄取了。
這個歌舞學校就是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舞團",其前身是中華歌舞劇團,雖然陣容不大,但當時在上海乃至全國也算是很有名氣的了。說起來,聶耳這個名字還是在"明月"獲得的呢。
他的聽力特別好,不但有音樂天分,還很擅長表演,善於模仿各種人說話的聲音和表情,最絕的是他的兩隻耳朵能夠分別一前一後的動,這一招,別人都學不會,於是他就成了歌舞團裏公認的"耳朵先生",叫的多了,他就幹脆改名叫聶耳。
當時,聶耳在歌舞團裏是一名小提琴練習生,他和7、8個人住在一間窄小的宿舍裏,練琴時必須站在牆角,但是即便這樣,他還是不知疲倦地拉著,掙到的錢,他一般寄給母親,另一半則買了小提琴和樂譜,卻舍不得為自己買點好吃的和新衣服。教聶耳小提琴的是團裏的王人藝,師徒二人一個願意教,一個願意學,每天都在認真地矯正指法。
聶耳長這麼大,是第一次接觸小提琴,連樂譜都看不太懂,更不懂得什麼對位、和聲等專業性的東西了。於是人們就看到聶耳和老師學琴時,常常會傳出"錯了"、"又錯了"的聲音。為了能練好小提琴,聶耳都來不和大家去逛街、看雜耍,每天一吃完晚飯,他就躲進房間裏練琴,有時候,為了怕影響同宿舍的夥伴休息,他就獨自拿了琴曲林蔭道上練,有時候拉琴太專注了,連下雨都感覺不到。他每天練琴的時間都沒有低於七個小時的。
歌舞團的人看他如此拚命地練琴,就又給他起了一個"拚命三郎"的雅號。聶耳的努力沒有白費,不到一年,他的小提琴就拉的相當熟練了。
【反光鏡】
聶耳的小提琴為什麼進步的那麼快呢?難道他每天會比我們再多24個小時嗎?不是!時間是公平的,隻有勤奮的人才能跟上事件的腳步,享樂懶散隻能讓我們一事無成。同學們,你是否能想聶耳一樣,勤奮地度過每一天呢?
【名言集錦】
如果知道光陰的易逝而珍貴愛惜,不作無謂的傷感,並向著自己應做的事業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時代一點也不把時光濫用,那我們可以武斷地說將來必然是會成功的。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A版》四年級上,第26課《
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