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曆史前進的馬達--科學家(1 / 3)

如果把曆史比作一輛汽車的話,那麼,科學家就是它的馬達。沒有他們,或許登月永遠是個美麗的夢;沒有他們,或許至今還與油燈相伴;沒有他們,我們或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沒有他們,或許我們還處在蠻荒和懵懂之中。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和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拚搏精神,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推動著曆史不斷前進,人類不斷進步。

華羅庚

【名人檔案】

姓名:華羅庚(1910~1985年)。

家鄉:江蘇金壇金城鎮。

主要成就: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其姓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等,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成長故事】

不參加數學考試

華羅庚上小學的時候很貪玩,成績也並不突出,甚至需要補考才能升級。可是到了初中二年級,華羅庚的數學天賦就表現出來了。

當時,王維克是他的數學老師,他所教的班裏共有8位學生,王維克老師非常心細,他接手這個班的一兩個月後,就發現華羅庚的作業有很大問題,不但字寫的很潦草,而且往往還經過多次修改,有些地方幹脆就是一個黑漆漆的大墨團。

最初,王維克認為這是不認真、不用功的學生的通病,可是,他仔細看了華羅庚塗抹過的痕跡後,覺得非常驚奇,原來,那些被塗抹過的算法與最後采用的算法相比,都是很複雜的方法,而通過這些修改,也恰好看出了華羅庚對題目的思考,以及他尋覓最好的解題方法的過程。

於是,王維克老師開始留心觀察起這個經常調皮搗蛋的學生來。有一次,王維克無意間從一本古代的書中發現了一道數學題,於是饒有興致地拿給學生們,讓他們試著去算。題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2,五五數之剩3,七七數之剩2,問物幾何?"意思是,有一堆東西,不知道有多少個,如果每次數出來3個,最後餘下2個,如果每次數出5個,最後會餘下3個,如果每次數7個,會餘下2個,問這堆東西究竟有多少個?

王維克剛剛把題目讀完,就聽見下麵一個清脆的聲音回答說:"老師,是23個。"

王維克放下書一看,正是華羅庚,驚奇地問:"你怎麼算的這麼快呢?以前是不是見過這道題?"

華羅庚搖了搖頭說:"沒見過,但是每次數3個和每次數7個都是剩餘2個,那麼這個數就應該是3乘以7再加上2,結果就是23個,而且23除以5餘數正好是3,那就肯定是23了。"

聽完華羅庚的敘述,王維克意識到,這個孩子的思維邏輯如此縝密,心算如此快捷,肯定是一位難得的數學天才,因此,從那時起,王維克就非常關注華羅庚,時不時就會給他"開小灶"。

華羅庚經常會去王維克家裏,或是借書,或是請教問題。他每次去總能受到王維克和夫人的熱情款待,有什麼問題也會得到悉心地指導,華羅庚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漸漸地收起了貪玩的心思,開始努力地鑽研起數學來。

到了期末考試時,王維克告訴華羅庚說:"你不用參加考試了。"

"為什麼?"華羅庚驚奇地問。

王維克說:"因為如果為專門考你出題,別的同學肯定會回答不上來。而我為同學們設計的這套試題,對你來說又太容易了,你肯定會考100分。因此我另外給你出一套題,你拿回家裏去做吧!"

就這樣,華羅庚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套獨立的數學試卷。後來,華羅庚在數學的;領域中越走越遠,王維克老師的講授已經滿足不了他,他就如饑似渴地閱讀課外數學書籍。一次他向王維克借了一本微積分教科書,不到10天就還了回來。

王維克有些生氣,以為華羅庚沒有認真看,於是就挑了一些書中的問題向他提問,沒想到,華羅庚不但對答如流,而且有些問題還想出了新的解法。更令王維克想不到的是,華羅庚居然還能指出書中一些印錯的地方。

"天書"幫了大忙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考上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由於家裏生活困難,已經交不起學費了,但這時華羅庚已經深深愛上了數學,他多麼希望能夠繼續深造啊!

他的父親告訴他:"孩子,家裏已經交不起你的學費了,初中畢業後就在家裏幫爸爸經營雜貨鋪吧!"

"爸爸,我還想繼續上下去。"雖然華羅庚明白家裏的困難,可還是想要繼續求學。

"上完職校還要花不少錢呢,孩子,那沒個頭啊,咱們家小門小戶的,哪裏還供得起你啊!"父親歎息著。

就這樣,華羅庚輟學了,回家時,他沒有帶太多的行李,隻把自己愛如性命的幾本書呆了回來。父親不理解兒子對學習的熱愛,一直念叨著:"以後你就好好守著這個小店,也夠吃夠喝了,別再想讀書那些事情了。"

從此,華羅庚就開始經營他們的小店了,每天早上,華羅庚就會默默地打開店門,掃地、擦櫃台、擺東西,收拾完以後就站在一邊捧著書本看。有客人來買東西時,他也隻是悶不吭聲的為客人拿了他需要的東西,然後繼續看書、演算。有時候由於看書太入迷了,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招呼。人們都笑他是華家的書呆子,隻會看那些誰也不懂的"天書"。

有時候,父親氣急了,就會抓起華羅庚的書演算數學題的草稿撕成幾片扔到大街上去,華羅庚家隔壁有一個好心的女孩,她每次都會把那些草稿拾回去,悄悄地還給華羅庚。有時候,父親甚至把草稿紙扔進火爐裏,每逢此時,華羅庚總是拚命地搶回來,甚至還為此燙傷過手和胳膊。

後來有一次,華羅庚和父親一起去給人盤點蠶繭,白花花的蠶繭堆了滿滿一院子,父子倆從早忙到晚,好不容易幹完了活,華羅庚累得倒頭就睡。可是當他醒過來卻發現,院子裏跪了黑壓壓的一群人,他吃了一驚,問父親:"爸爸,這是發生什麼事了?"

父親哭喪著臉說:"賬本對不上了,差了好幾千塊錢呢!"

華羅庚聽了,說:"給我看看!"就向老板要來了賬本和算盤。老板看大家都幫不上忙,就讓剩下的人都去吃飯了,屋子裏隻剩下華羅庚一個人在仔細地計算著。

等到夥計們吃飯回來,華羅庚已經算完了,他迎著父親說:"爸爸,不用擔心,我已經算完了,賬和貨都對上了。"

老板又讓人算了算,果然是分毫不差,他豎著大拇指對華羅庚的父親稱讚說:"你兒子可真是一個神童啊。"

這話雖然讓華羅庚的父親心裏美滋滋的,可是他也有些後悔,看來兒子看那些天書還是有用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會撕華羅庚的書和演算草紙了。

【反光鏡】

華羅庚勤奮苦學,最終用事實改變了父親的看法,讓父親不再阻撓他學習數學。證明自己,就是對別人最有力的回擊。我們也應該通過勤奮學習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不讓別人小看自己。

【名言集錦】

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二年級下,第22課,《回自己的祖國去》

達爾文

【名人檔案】

姓名:達爾文(1809年~1882年),全名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家鄉:英國希魯茲伯鎮。

主要成就: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被恩格斯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成長故事】

和小動物做朋友

達爾文小時候,就非常熱愛大自然,他不喜歡悶在房間裏,總是跑到野外去玩,不管是天上的飛鳥,水裏的遊魚,還是地上各種各樣的昆蟲,他都非常喜歡,有時候,他常常在外麵一呆就是一天。

達爾文家裏有一個花園,那裏就是他的樂土,每天一睜開眼睛,他就會跑到花園裏去。因為那裏不僅有各種美麗的花朵,高大的樹木,還有很多小鳥和小蟲子。

一天,達爾文又去花園裏玩,他看到有一棵樹的樹皮幹裂了,就走上去順手掰了下來,這才發現樹皮的縫隙裏有一隻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小甲蟲。達爾文興奮極了,他一手捉了起來。這時候,又有兩隻奇怪的小蟲子爬了出來。達爾文來不及多想,就把手裏的那隻小蟲放進嘴裏含著,空出手去捉住了另外兩隻。

他仔細觀察著手裏的兩隻小蟲子,卻把嘴裏的那隻給忘記了,冷不防就被那隻蟲子咬了舌頭,他這才記起來,趕緊又吐到手裏。雖然舌頭又疼又癢,但小達爾文卻顧不得了,他高興地跑回屋裏,拿出媽媽給他買的圖畫書,想要查出這幾隻小蟲子的名字。

還有一次,小達爾文去樹林裏玩,他發現樹上飛來了幾隻羽毛豔麗的小鳥,就站在樹下,仰著頭仔細地看,因為怕把小鳥驚飛,他就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那天,他穿的又是棕色的外衣,所以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棵樹幹。樹林裏的一隻小鬆鼠從一棵樹蹦到另一棵樹上,玩的非常歡快,不一會,他就來到了達爾文身旁,順著達爾文的腿一直爬到了他的肩膀上,達爾文笑了笑,並沒有動,仍然仰著頭聚精會神地觀察那幾隻小鳥。但樹上的鬆鼠媽媽很著急,她"吱吱"地叫著,仿佛是在警告小鬆鼠,人類會傷害你的,趕緊下來。

其實達爾文是不會傷害小鬆鼠的,那天,他一直等到那幾隻小鳥飛走了,才輕輕地把小鬆鼠放回地麵,然後轉身回家了。

也許,正是因為從小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探索,才逐漸打下了他今後寫出名著《進化論》的堅實基礎。

遵從自己的興趣

達爾文上中學時,依然每天沉醉於觀察各種各樣的生物,這引起了父親的不滿,他希望達爾文能夠繼承祖業,將來做一名出色的醫生,因此,他覺得不能在聽任達爾文這樣自由發展下去了。

他把達爾文叫道自己的房間,嚴厲地訓斥他:"達爾文,夠了,你不能在這樣遊手好閑了,我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能上醫科大學。"

達爾文分辯道:"爸爸,我沒有遊手好閑,我感興趣的是自然學,不是醫學,我每天都在學習和觀察和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生活習性。"

父親生氣極了,他大吼道:"說的好聽,你隻關心打獵、玩狗、捉老鼠,在這樣下去,你這一輩子就完了,我們的家族也會因你蒙羞的。"

達爾文16歲那年,就被父親送進了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達爾文本來就對醫學沒有什麼興趣,再加上他們的老師上課時也總是照本宣科,因此,達爾文很不喜歡去上課,他認為,與其去上課,還不如自己閱讀課本。

達爾文把自己的目光轉移到了學校的圖書館中,他幾乎每天都泡在那裏,看自己喜歡的書,在那裏,他還結交了一些喜歡自然科學的新朋友。

當父親聽說達爾文既不上課,也不參加考試和實習的時候,再次對達爾文失望了,也就不再管束他了。沒有了父親的管束和要求,達爾文更加全心致力於自己所喜歡的自然科學了。

【反光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達爾文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他不顧父親的反對,最終堅持下來,並提出了劃時代的學說"進化論"。由此可知,一個人隻有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努力,才能夠越走越遠。

【名言集錦】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如果說我有什麼功績的話,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結果,而是勤奮和有毅力的結果。

【課文鏈接】

《小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三年級上,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李四光

【名人檔案】

姓名:李四光(1889年~1971年),原名李仲揆,字仲拱。

家鄉:湖北黃岡縣。

主要成就:科學家、地質學家、家愈加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他帶領的勘探隊相繼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為中國摘下了"貧油國"的帽子,在中國的石油工業發展中立下了不朽功勳。

【成長故事】

石頭的秘密

李四光原來名叫李仲揆,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村,那裏到處是起伏的山脈和丘陵,但在香爐灣尋的村前,卻又一塊非常平整的土地。村裏人經常把柴草對在那裏。小時候的李四光就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在柴草堆中做遊戲、捉迷藏。

捉迷藏的時候,小夥伴們有的爬到柴草堆上,有的會在柴堆裏掏一個洞躲進去,花樣繁多。但是李四光卻總喜歡藏到屹立在坪壩上麵的一塊大石頭後麵,那裏沒有什麼可以躲藏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會被小夥伴們捉到了。由於他從來不改地方,玩的次數多了,小夥伴們常常直接去大石頭後麵找他。

有一天,一幫小夥伴又開始玩捉迷藏了,輪到李仲揆藏時,小夥伴直奔大石頭後麵,果然,李四光還是藏在那裏。小夥伴們高興地又笑又鬧,其中一個人問他:"李仲揆,為什麼你每次都躲在這塊大石頭後麵。"

李仲揆回答:"因為隻有這一塊石頭,沒有別的石頭可以躲啊!"

小夥伴們聽完,笑的更厲害了,都說李仲揆有些呆,沒有別的石頭可以躲在草垛裏啊!為什麼一定要找石頭呢!李仲揆沒有再說話,他一直在喃喃自語:"這裏為什麼隻有一塊石頭呢?這塊地這麼平整,石頭又是從哪裏來的呢?石頭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

小夥伴們沒有一個人知道,於是李仲揆就不死心地去問村子裏的大人,但人們都認為李仲揆的問題非常奇怪,因為自從他們出生,這塊石頭就已經立在那裏了。那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從來沒有人問這個問題,那不過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

回答不出來的大人們就敷衍他說:"那塊大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啊,石頭那麼大,沒有人有力氣把它從山上運下來。

但李仲揆對這個答案一點也不滿意,石頭怎麼會從天上掉下來呢?如果天上會時不時的往下掉石頭,那人們豈不是都被砸死了嗎?他找不到答案,但是卻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破解石頭的秘密。

後來,李仲揆出國留學,學了地質學後,他常常想起家鄉的那塊石頭,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破解那塊石頭的秘密,否則,將來又怎麼能找到礦藏呢。李仲揆學成歸國後,一次在太行山進行抵製考察時,他第一次發現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存在的痕跡,他想,家鄉的那塊石頭,是不是就是冰川推移過來的呢?他回到家鄉,專門研究了這塊困惑了他半生的石頭,寫下了一篇《揚子江流域第四紀冰川》的論文,最終找到了大石頭來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