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永恒的兒童文學經典(二)(1 / 3)

《森林報》

【作者小檔案】

維塔利o比安基(1894~1959),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生物學家。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家裏養著許多飛禽走獸。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和父親的熏陶,他從小就喜歡看動植物標本,或跟隨父親上山打獵,跟家人到郊外、鄉村野遊。他學會了觀察、積累和記錄大自然,寫下了大量科普作品、童話和小說,代表作有《森林報》、《少年哥倫布》和《寫在雪地上的書》等。

【作品簡介】

《森林報》是一部兒童森林百科全書,不但內容有趣,編寫方式也極其新穎。全書據月報形式編排,每月一期,共分為春夏秋冬四冊,每冊書都按照獨特的"森林曆"編排,把3月21日看做春天的開始。3月,禿鼻烏鴉從南方飛回來,揭開森林之春的序幕。4月,候鳥回歸,蝰蛇在太陽下曬日光浴,鼯鼠樹葉般地在空中飄飛。5月,動物們在森林裏召開音樂會,秧雞從遙遠的非洲徒步返鄉。6月,花草開始貯存太陽的生命力,鳥兒忙著築巢和下蛋。7月,鳥兒開始哺育後代,草莓和黑莓漸漸成熟。8月,幼鳥開始學飛,蜘蛛帶著細絲在空中飛翔。9月,候鳥悄然遠行,槭樹的翅果在風中尋找歸宿。10月,西風開始采集樹葉,鬆鼠把蘑菇穿在鬆樹枝上,當做冬天的點心。11月,秋天到來。12月,無數屍體被積雪掩埋。1月,一切都被白雪覆蓋。2月,當禿鼻烏鴉再次出現,新年又將從頭再來。

作者比安基用輕鬆的筆調,有層次、有類別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森林中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比如:嚴寒的冬季裏,沒有翅膀的小蚊蟲從土裏鑽出來,光腳丫在雪地上亂跑;森林中的大漢麋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的旅行等等。

除了動植物故事,《森林報》中還提供了大量觀察和研究自然的方法,還配了伏·庫爾多夫繪製的許多精美插圖。另外,書中附錄了許多有趣的問答題。比如:什麼昆蟲把耳朵生在腿上?什麼鳥的叫聲跟狗差不多?青草何時會變成天藍色?癩蛤蟆冬天吃什麼?讀完這本妙趣橫生的自然之書,你不但會從中找到答案,還能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知識,懂得熱愛自然和生活,為保護自然盡心盡力。

【名著背後的故事】

比安基與他的動植物世界

1894年,維塔利·比安基誕生在一個養有許多魚兒、鳥兒、烏龜、蜥蜴和蛇的家庭裏。他的父親是俄國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在科學院動物博物館工作。

比安基的家就在動物博物館對麵。小時候,比安基就常常到哪裏去玩,去看那些罩在玻璃裏麵的動物標本。

在少年時期,比安基的父親出去打獵,就經常帶著他,告訴他所遇到的每一株小草、每一隻飛禽走獸的名字,教給他怎樣根據飛行的模樣來識別鳥兒,根據腳印來識別野獸。

那時候,每年夏天,比安基全家人都到郊外、鄉村或者海邊去住。他們在那裏釣魚、捕鳥、在森林裏散步,喂野鳥、野兔、刺蝟、鬆鼠、鹿。這些生活,都給比安基打下了很好的觀察大自然和描寫大自然的基礎。

長大以後,比安基開始在烏拉爾和阿爾泰山區一帶旅行,沿途詳細記下了他所看到、聽到和遇到的一切。到了27歲的時候,他已經積累了一大堆日記。他決心當個作家,用藝術的語言,讓那些奇妙、美麗而又珍貴的動物,永遠地活現在他的書裏!

於是比安基開始創作,寫科學童話、科學故事、打獵故事……

他把一幅幅活生生的自然圖景通過童話、故事和小說展現在了少年讀者們的麵前。

【閱讀感言】

《森林報》向居住在鋼筋水泥建築中我們展示了森林裏的動植物們五彩繽紛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無窮奧秘,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有趣的知識。

《森林報》也在告訴我們:自然是動植物的樂園,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我們不注意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在動植物滅絕的那一天,就是我們人類失去生存家園的那一天。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五年級上,回顧·拓展三課外書屋

《古麗雅的道路》

【作者小檔案】

葉·伊琳娜,蘇聯女作家,曾參加反對德國法西斯的蘇聯衛國戰爭,1946年出版了小說《古麗雅的道路》。

【作品簡介】

《古麗雅的道路》是一部描寫蘇聯衛國戰爭女英雄古麗雅的紀實小說。古麗雅從小活潑、開朗,惹人喜愛,是天才的兒童演員。她具有少年兒童共同的優點和缺點。在家長、老師和社會的教育引導下,她通過一件件小事磨練意誌,克服缺點,逐步成長為意誌堅強、堅韌果斷、熱愛祖國、關心他人的優秀青年。衛國戰爭爆發後,她毅然拋下年幼的兒子,奔赴保衛祖國的戰場。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為了奪回被德寇占領的五六·八高地,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為祖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成為一名蘇聯英雄。

本書自1946年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青少年讀者的歡迎。中文版的《古麗雅的道路》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任溶溶先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翻譯,由時代出版社出版,半個世紀以來,始終為中國青少年讀者所喜愛,成為影響了幾代人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名著背後的故事】

伊琳娜和古麗雅

《古麗雅的道路》原來的書名叫《第四高度》,講述了古麗雅短暫而輝煌的人生道路:她的第一高度,是12歲時作為兒童演員,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策馬躍過一道柵欄;第二高度,是二次成功的考試;第三高度,是登上8米跳台,向遊泳池中一躍而下;第四高度,是她在20歲時,投身衛國戰爭,為保衛一個高地壯烈犧牲。

據作者葉·伊琳娜講,古麗雅這個人物並不是她空想出來的,而是她從小就認識的一個朋友。

古麗雅小時候非常勇敢也非常倔強,無論動手做什麼事情,她總要做到底,否則決不罷休。每個人看著她都會這樣想,一切東西她都會輕輕易易得到手的,他是那麼活潑快樂,並且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自己。她從小就自立愛,愛向比她強的人學習。她身上的些優點深深的吸引了女作家伊琳娜。

伊琳娜就這樣仔細地看著古麗雅長大,後來不管伊琳娜住在什麼地方--在她居住的城裏也好,在離她老遠的莫斯科郊外也好,她都一直關心著她。

在偉大的衛國戰爭的第一年,古麗雅上前線不久,她們倆碰巧又遇到了。伊琳娜驚奇的發現,五年沒見,古麗雅雖然還很年輕,卻已經長得那麼大了,在她麵前儼然已經不是一個小姑娘而是一個大人了。

後來古麗雅被安排到傷病醫院照看傷員。自然,醫院裏的工作不是普通工作,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都要盡力減輕傷員的痛苦,於是,他們念書給他們聽,照著他們的話寫信,給他們開音樂會。古麗雅很聰明,她很快就學會像真正的護士那樣看護傷員了。

在那些艱苦的戰爭日子裏,古麗雅的表現卻像個可愛的天使,她對傷員特別關心也特別溫柔,使那些傷員看到她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到溫暖。

1942年5月1日,古麗雅誌願上了前線,把隻有九個月大的孩子交給媽媽照管。到了前線她勇敢堅強地與敵人作戰,在戰鬥空隙還曾給伊琳娜寫過一封信。可是過了幾個月,噩耗傳來--古麗雅英勇犧牲了。當天伊琳娜聽到這個消息她便決定,一定要把古麗雅短促而美好的一生寫下來。

後來伊琳娜就從古麗雅的小時候回憶起,把她短暫的人生所超越的四個高度串聯起來,寫成了《第四高度》一書。

【閱讀感言】

《古麗雅的道路》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本很好的勵誌書,尤其是對於我們少年朋友來說。我們也要像古麗雅一樣,克服缺點,成為一個意誌堅強、堅韌果斷、熱愛祖國、關心他人的人。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五年級上,第4課《我的"長生果"》

《孤島野犬》

【作者小檔案】

椋鳩十,日本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本名久保田彥穗,1905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赤石山山腳下的喬木村。小時候,他整天和動物玩耍,還經常和父親一起打獵。他喜歡文學,為孩子們創作了很多以動物為主要對象的小說,是日本少年動物小說的開拓者。他一生出版了幾十部作品集,有的作品被編為《椋鳩十全集》、《椋鳩十動物童話》等。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獨耳大鹿》、《孤島野犬》、《雁王》、《老鼠島的故事》等。其中,《孤島野犬》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

【作品簡介】

在一個孤島上,駐紮了一支軍隊,他們飼養了一批狼犬。為了將來能讓狼犬協助作戰,就派了專人來訓練,這批軍犬被訓的勇猛異常而又非常有紀律。後來,軍隊接到命令,要立刻調走,必須輕裝簡從,扔掉很多東西,這批狼犬也就隨之被遺棄了,他們流落在這個孤島上,四處遊蕩。由於沒有野外生存的經驗,他們經常被野狗攻擊咬死,成為野狗的美餐。這批軍犬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了藍奇。靠著在軍隊裏所受到的訓練,藍奇成了這群野狗的領導者。而且由於它曾和人一起生活過,所以不怕火,就經常帶領野狗去突襲人類的村落,叼走他們喂養的牛羊等牲畜。然而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藍奇還麵對另一個挑戰者,他們誰將成為這群野狗的領導呢?

【名著背後的故事】

與動物"結緣的作家"

1905年,一個名叫久保田彥穗的男孩兒在日本長野縣喬木村呱呱墜地了。與喬木村相連的赤石山脈山勢陡峭、怪石嶙峋,生長著鬱鬱蔥蔥的喬木。在那些喬木林的深處,則是各種動物的天堂,它們在那裏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從來也不會知道自己會成為這個剛出生的小男孩筆下的主角。

久保田彥穗繼承了山裏人肯吃苦、大膽、勇敢的個性,小時候就經常隨父親出入山林打獵。在打獵的過程中,他緊緊跟隨在父親身邊,很認真地觀察著所要列不得動物的一舉一動:它們悠閑地覓食時會使什麼樣子;發現食物時如何表達高興和興奮;叫聲有什麼不同;聽到風吹草動會有怎樣的表現;看到獵人或者天敵,驚慌失措時會做出那些動作等等。除了細心地觀察之外,他一有空閑糾纏著父親和其他打獵的能手們給自己講捕獵時發生的一些趣事以及飼養野生動物的經曆。除此之外,他還在父親經營的農場中潛心觀察各種動物的行動規律和生活習性,尋找剛捕獲的野生動物和家畜之間的不同。他如癡如醉地坐著這一切,而且還經常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和觀察的各種情形記錄下來,整理成一個一個的小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他家鄉的小朋友都非常愛聽他講故事。

久保田彥穗上學以後,非常喜歡文學,尤其愛寫詩。這時候,他還沒有發現自己在講動物故事方麵的潛能,隻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隨便寫各種樣式和題材的文章。也許是因為喜歡動物,它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椋鳩十。在日語中,椋指的是灰椋鳥,鳩則是鴿子的意思。擁有了這樣一個與動物密切相關的名字,他卻還沒有考慮專門從事些動物小說。

大學畢業後,椋鳩十開始潛心創作山民小說。他的處女作《山窩調》發表後,引起了文學界的注意。當時一家雜誌社的編輯讀了他的這篇小說後,就認定椋鳩十是一位能夠創作動物小說的天才作家,因此就很熱情地和他談了一番話,並向他約稿,請他專門寫動物方麵的小說。椋鳩十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隻說考慮一下。就這樣,一直過了四年,他終於寫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有關動物的短篇小說《山中的太郎熊》。這篇小說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從那時候起,椋鳩十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開始選擇了動物小說的道路。

【閱讀感言】

發現自己的潛能,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為之堅持不懈地努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偏離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非要去自己不熟悉的方麵尋找出路,可能一生都會默默無聞了。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六年級上,回顧·拓展七課外書屋

《愛的教育》

【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