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學史上,誕生了許許多多才華橫溢的文學巨匠,他們用畢生的精力構建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文學大廈,為世界文學樹立了一個又一個裏程碑。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它們曾經給無數讀者帶來的美的洗禮與心靈的震撼,並且,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它們改變了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曆史發展進程。讓我們重讀經典,隨著那些跨越千年、風情迥異、優美動情的文字穿越歲月的屏障去領略那沁人心脾的年輪故事吧。
《一千零一夜》
【作者小檔案】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這些故事的作者是誰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大概在1200多年前就已經流行了,大約500多年前,這部故事書基本定型。現在,人們一般認為,這些故事出自阿拉伯人、埃及人和波斯人之手。這些故事也並不是某個作家獨創的,也不是在一時一地形成的,而是廣大市井藝人、文人學士經過幾百年收集、提煉、加工而成,是阿拉伯、波斯等各民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清朝末年的時候,這些故事逐漸有了中文譯本,這些故事在中國也流傳起來。
【作品簡介】
《一千零一夜》,又叫做《天方夜譚》,"天方"是我國古代對阿拉伯的稱呼,是一部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在這部書裏,有神話傳說、寓言童話、婚姻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宮廷趣聞和名人軼事等等,人物有神仙精怪、國王大臣、富商巨賈、庶民百姓等,三教九流,應有盡有。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織,組成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複雜畫麵,是研究阿拉伯和東方曆史、文化、宗教、語言、藝術、民俗的珍貴資料。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情節離奇而曲折,人物形象而生動,一經產生,便廣為流傳,對後世文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負盛名、擁有最多讀者和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直到今天,仍以其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無數讀者。
【名著背後的故事】
"一千零一個故事"的來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個島國叫薩桑國,這個國家的國王叫山魯亞爾。有一天,國王偶然發現美麗的王後在和奴仆們嬉戲取樂,並且似乎玩得非常高興,他勃然大怒,懷疑王後對他不忠誠,就把王後殺了,並發誓要對所有的女子進行報複。從此以後,他每天娶一個少女,第二天清晨便把她殺掉,然後再取一個少女,如此循環。
國王的命令實施了3年之久,這個國家的少女幾乎都被殺光了,整個京城充滿了恐怖的氣氛,青年女子不是成了國王的刀下鬼,就是跑到別處逃命去了,城裏的人家越來越少,幾乎都快空了。
但是國王不管這些,繼續命令宰相為他尋找女子進宮。這天國王又讓宰相去尋找女子,但是宰相找遍整個京城,也找不到一個女子了,他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中,準備等候國王的處決。他的女兒山魯佐德見父親悶悶不樂的樣子便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父親把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女兒。
山魯佐德說:"父親,您帶我進宮吧,我願意嫁給國王!"
宰相怎能忍心眼睜睜看著女兒去送死,他堅決不同意女兒進宮。但是山魯佐德態度很堅決,她說:"父親隻要你帶我進宮,我會讓他放過其他的女孩,您是這個國家的宰相,您也不想看著這個國家的人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吧?並且您也不希望國王一直這麼昏庸下去,不是嗎?我有辦法讓他停止殺人,您就讓我去試一試吧……"宰相拗不過女兒,終於答應帶她去見國王。
山魯佐德進宮見到國王後,說:"今天晚上讓我給您講個故事聽吧,因為國王您明天就要把我殺掉了。這個故事是我最喜歡的,在我死之前我想有人能夠和我一起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國王聽了很好奇,就讓山魯佐德講起了故事,山魯佐德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國王聽得也津津有味,但是天亮了,故事還沒有講完,於是國王說:"今天就先不殺你了,等你的故事講完吧。"山魯佐德又活過了一天。
就這樣,每天天亮的時候,故事都沒有講完,因為一個故事裏還包含著另一個故事,國王總是想聽下一個故事,就舍不得殺掉她,於是山魯佐德躲過一天又一天。後來,國王每天晚上都會興致勃勃地來聽山魯佐德講故事。她的故事無窮無盡,一個比一個精彩,這些故事深深吸引了國王,使國王每天都不舍得殺她,後來一直講到第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她的故事感動了,不再殺害女子了,並且和山魯佐德白頭到老。國王命令史官記下山魯佐德所講的每一個故事,並命名為《一千零一夜》。
後來在山魯佐德的影響下,國王山魯亞爾不再濫殺無辜,他開始每天勤於朝政,那些搬走的國民聽說了這件事,也都紛紛搬回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閱讀感言】
《一千零一夜》講述了許多幽默的、悲哀的、有趣的、可怕的、悲慘的故事,它們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醜與美、善與惡,什麼是快樂,什麼又是幸福。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四年級下,語文園地八口語交際
《魯濱遜漂流記》
【作者小檔案】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他出生於倫敦,隻受過中等教育,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後來定居倫敦,開始了記者的生涯。因抨擊國王和執政黨,數次被捕入獄,後來轉向小說創作。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孫飄流記》,大受讀者歡迎。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25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膾炙人口。隨後又寫了《魯濱孫飄流續記》、《魯濱孫的沉思集》、《辛格爾頓船長》等作品。
【作品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是: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賓遜,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曆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賓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那裏沒有房子,也沒有食物,更沒有夥伴。於是他自己搭建房子,嚐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幹,還摸索著自己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麵包。另外他還搭救了一個野蠻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成了自己的一個忠實的奴仆和夥伴。他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在孤島上度過了28年的時光。直到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製服了叛亂的水手,才得以返回自己的家鄉。
這部小說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敘事語言通俗易懂,一問世就風靡英國。從出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名著背後的故事】
真實的"魯濱遜"
笛福創作《魯濱遜漂流記》,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704年9月的一天,一名叫亞曆山大·賽爾科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島上。這個島上荒蕪人煙,沒有食物,沒有房子,也沒人能夠幫助他,賽爾科克的心情壞透了,他痛恨船長把他拋棄,也後悔和船長爭吵。開始,他想了很多辦法逃離荒島,但是都失敗了。時間久了,他開始慢慢習慣這種荒島生活,他捕獵山羊做為食物,用木頭和羊皮蓋了兩間小房子,拿釘子做針,把破襪子拆開來做線,用來縫東西。在這個島上,隻有他一個人,他沒有朋友,就和自己說話,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四年過去了。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國航海家經過這座荒島,發現了賽爾科克,把他救離了海島。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經成了一個野人。賽爾科克回到蘇格蘭後,經常在酒店裏向人們講述他在島上不平凡的經曆。
笛福也聽說了這個故事,賽爾科克的傳奇生涯吸引了他。於是,笛福根據賽爾科克這個生活原型,以他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曆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從而創作出了魯濱遜這一英雄形象。
【閱讀感言】
魯濱遜麵對絕境,他沒有絕望和放棄,還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免不了碰上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難,關鍵是如何對待它。巴爾紮克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因此,挫折和苦難是信念、意誌和能力的試金石:信念堅定、勇於接受挑戰的人,能夠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喉嚨,從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長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膽怯、懦弱的人常常被挫折和困難嚇倒,最終自暴自棄、一事無成。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16課《魯濱遜漂流記》
《湯姆索亞曆險記》
【作者小檔案】
馬克·吐溫(1835~1910),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美國著名作家,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出生於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他當過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士兵,還經營過木材業、礦業和出版業。馬克·吐溫一生創作了大量中篇和短篇小說,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主要作品有:《競選州長》、《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鍍金時代》《哈克貝裏·費恩曆險記》、《傻瓜威爾遜》、《赤道環行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神秘來客》等。
【作品簡介】
《湯姆·索亞曆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於1876年。小說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葉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湯姆·索亞是個調皮的孩子,他和同父異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媽波莉的監護。他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惡作劇,讓波莉姨媽無可奈何,而他也總能想盡辦法來躲避懲罰。後來他結識了鎮上一個叫哈克貝利·費恩的孩子。這是個大人們都不喜歡的孩子,卻和湯姆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晚上他們一起去墓地,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魯濱遜醫生、惡棍英喬·瓊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廝打,混戰中印第安·喬把醫生殺死了,然後又嫁禍於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湯姆和哈克被嚇壞了,立了血誓決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後,湯姆十分內疚,經常去看望他。此時的湯姆事事不順,他的好朋友貝姬生了他的氣,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媽也總是嗬斥他,他覺得沒有人關心他。於是,湯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個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個海島。村裏的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沒想到他們在村民們為自己舉行葬禮的時候回來了。夏天的時候,法官將對波特的罪行作出判決。湯姆終於戰勝了恐懼與自私,指出了印第安·喬就是殺人凶手。可凶手逃走了。後來,湯姆和哈克偶然發現了印第安·喬和他的一大筆不義之財,但他們卻不知道他把錢藏在哪裏。在湯姆和貝姬以及同學們外出野餐時,哈克得知印第安·喬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婦,及時報信才避免了一場悲劇,可印第安·喬再一次逃之夭夭。野餐時,湯姆和貝姬走進了一個山洞,因迷路被困在了裏麵。可他們在山洞裏再一次遇見了印第安·喬。村民們費盡周折救出湯姆和貝基之後封死了山洞。湯姆告知村民印第安·喬還在裏麵。當他們找到他時,他已經死在山洞裏了。惡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而後,湯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裏,找到了那筆寶藏。
【名著背後的故事】
"馬克·吐溫"的來曆
"馬克·吐溫"是早年水手們常用的一句術語,意思是:水深12英尺。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為什麼會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呢,說起來還有一些故事。原來,塞繆爾早年曾當過領航員,在和他的夥伴們測量水深時,他的夥伴叫道"MarkTwain!"--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後來,在他發表文章的時候就想起了這個詞,於是就把它當成了自己的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