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世界文學經典(一)(2 / 3)

另外還有一種,塞繆爾的船長塞勒斯,也曾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領航員。那時候,他經常為報紙寫些介紹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筆名就是"馬克·吐溫"。1859年,塞勒斯船長發表了一篇預測新奧爾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調皮的塞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誰知這篇遊戲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長的心,老船長從此棄筆不寫,"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也從此在報紙上銷聲匿跡了。

四年後,當上記者的塞繆爾得到塞勒斯船長去世的噩耗,為自己當年的惡作劇追悔不已。他決心彌補這一過失,於是他繼承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並從此以這個筆名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

當然,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真的,或者還有另外的原因,作者自己沒有解釋過,所以誰也說不清楚,也不能確定。

【閱讀感言】

《湯姆索亞曆險記》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少年,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見許多人的童年幻想。湯姆的經曆告訴我們隻要有歡樂,有夢想,美夢便可成真。另外,也告誡人們,要做個善良的好人,千萬不能像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印第安·喬一樣,壞事做盡,人見人憎。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六年級下,17課《湯姆索亞曆險記》

《悲慘世界》

【作者小檔案】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麵春》、《九三年》等。

【作品簡介】

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了一塊麵包。不幸的是,他被人抓住了,還判了5年徒刑。在坐牢的時候,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複仇。這時,一個叫米裏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裏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裏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準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裏。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裏。

【名著背後的故事】

雨果的"悲慘"人生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複辟的封建王朝再一次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讚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雨果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再次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

1851年12月2日淩晨,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實行軍事獨裁;雨果參加共和黨人組織反對政變的起義,遭到獨裁者的鎮壓,被迫於12月11日流亡國外。

流亡的歲月相當艱難。為養家糊口,雨果在自己的花園裏種下四季豆。可惜,鄰居養的一群蠢鵝趨來將豆種統統刨出,吃了個精光。1856年,雨果用《靜觀集》的稿酬在格尼塞島上買了一幢據說經常鬧鬼的房子。由於該島歸屬英國,雨果得向當時的英國女王的維多利亞進貢,每年向英國上繳兩隻母雞。這樣,在暗夜裏冷酷的礁石上,他孤寂地度過了將近十九載漫長光陰。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侖三世在戰爭中被俘,帝國的統治垮台,雨果才結束了長期流亡生涯,回到自己的祖國。

雨果的巨著《悲慘世界》就是在流亡期間創作的,在這部書裏,雨果讓人們看到:"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他一生主張人道主義--反對暴力、希望能夠以愛製"惡",《悲慘世界》就貫穿了這樣的思想,被譽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電影發明以後,這部巨著也曾經多次被搬上銀幕,影響了全世界無數人。

【閱讀感言】

《悲慘世界》描寫了19世紀法國社會中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同時也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任何刻意的偽裝最後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麵前永遠不能站立起來。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六年級下,回顧拓展四

《我的叔叔於勒》

【作者小檔案】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趕上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也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莫泊桑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

【作品簡介】

法國西北部哈佛爾海港達佛朗司家有兄弟兩個,哥哥叫菲利普,是個小職員,弟弟叫於勒,年輕時候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一些錢,因而被家裏人看不起,甚至看成是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去碰運氣。過了些時候,接到他的信,也聽見到過美洲的人說起,知道於勒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打算發了財就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這時候,哥哥、嫂子把於勒看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著他回來。已經長到26歲還找不到人嫁的於勒的二侄女兒,也由於他發財的消息找到對象,馬上要結婚。菲利普帶著將要結婚的女兒、女婿和全家坐船到附近一個英屬小島──哲爾賽島去旅行,在船上無意中發現了於勒。從旁打聽,知道他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後來被這個船的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子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哥哥、嫂子一見大為驚慌,深怕被這個倒黴的弟弟看見,在新女婿麵前出醜,更怕他再回家來吃他們。"希望"破滅了,於勒重又成為他們的"恐怖"。他們急急忙忙躲開了日夜盼望的"福音",帶著幻滅沮喪的心情溜回家去。

【名著背後的故事】

莫泊桑拜師

莫泊桑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就拜老作家福樓拜為師。有一次他去拜訪福樓拜,福樓拜熱情地接待了他。莫泊桑說:"我想了幾個故事,講給你聽……"

"好的。"福樓拜點頭說。

當莫泊桑講完了他自以為十分生動有趣的故事以後,等待著福樓拜對他的故事發表意見。沒想到,福樓拜想了想,搖了搖頭,然後建議說:"我不主張寫這些故事。我希望你騎上馬,到外邊去跑一圈,一兩個鍾頭之後,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記下來。"

"好吧。"莫泊桑就騎上馬出去轉了一圈並把看到的一切都記錄了下來。後來莫泊桑就用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一年以後,果然有了很大的長進。

後來,他又將自己的作品十分虔誠的送給福樓拜,請這位前輩指教。"您不要客氣,我認真地聽取您的批評。"莫泊桑恭敬地說。

福樓拜很快讀完了這些作品,他讀得很認真。然後,對莫泊桑說:"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才氣。在你帶給我的作品裏麵,可以看出你有某些聰明。但是,青年人,你永遠不要忘記,照布豐的說法,才氣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你努力幹吧!"福樓拜又具體地指點莫泊桑:"當你從一個坐在他自己店門前的雜貨商跟前走過,從一個吸著煙鬥的守門人跟前走過,從一個馬車站門前走過時,請你給我描繪一下這個雜貨商和這個守門人,他們的姿態,他們整個的身體外貌,要用畫家那樣的手腕傳達出他們全部的精神狀態,使我不至於把他們和任何別的雜貨商人、任何別的守門人混同起來。還請你隻用一句話就讓我知道馬車站有一匹馬和它前前後後五十來匹是不同的。"

在運用語言的準確和精煉上,福樓拜教導莫泊桑說:"我們無論描寫什麼事物,要說明它,隻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隻有一個動詞;要區別它的性質,隻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不斷地推敲,直到獲得這個名詞、動詞、形容詞為止。不能老是滿足於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難,用類似的語句去敷衍了事。"

莫泊桑日後在創作上巨大的成就證明,堅持不懈、體察入微、精心提煉和準確使用語言,確實是寫作成功的訣竅。成功的作品不能憑空想象,而是要傾注觀察力,聽力,和想象力於一體,要認真地觀察人物、事件的細節,才能夠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莫泊桑的這些寫作訣竅都是來自於他的寫作老師福樓拜。

【閱讀感言】

《我的叔叔於勒》塑造了一對自私、勢利、貪婪、虛榮的菲利普夫婦的形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一個是金錢的誘惑,一個是親情的溫暖。在這個重要的選擇中,菲利普夫婦選擇了前者。他們雖然生活變好了,但是他們卻失去了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親情。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21課《莫泊桑拜師》

《童年》

【作者小檔案】

高爾基(1868~1936年),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代表作品有《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在底層》等。

【作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