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寫的是高爾基從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經曆。小時候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纖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裏,阿廖沙看到最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在這個家裏,小阿廖沙唯獨得到的是外祖母的疼愛,外祖母每天給他講故事。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歲月裏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帶給了小阿廖沙一生的愛和感激。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阿廖沙的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生活的折磨使她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由於和繼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麵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母親逝世後,阿廖沙便到"人間"去謀生了。
【名著背後的故事】
愛讀書的高爾基
高爾基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辦法,他隻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裏,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後,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麵,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衝衝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有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下了大禍,凶狠的老板娘抄起一根鬆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紮進肉裏去了。後來老板娘害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才答應他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氣憤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基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裏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夥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討論書中的各種問題。
在童年時期,高爾基和他筆下的阿廖沙,遭受了很多磨難。但是,讀書一直是高爾基童年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他在書中不僅汲取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識,也練就了一顆敏感樂觀的心,為他後來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感言】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想想高爾基的童年,再看看我們自己的童年,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和優秀的學習環境而努力學習。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五年級下,回顧·拓展二課外書屋
《荒野的呼喚》和《海狼》
【作者小檔案】
傑克·倫敦(1876~1916),美國的著名作家,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一生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篇短篇小說和故事,3部劇本,以及一些論文和特寫等。《狼的兒子》是他的成名小說,《荒野的呼喚》和《白牙》被認為是卓越的作品,另外,《鐵蹄》、《馬丁·伊登》等也是非常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
【作品簡介】
《荒野的呼喚》
一隻名叫巴克的大狗被販賣到了做苦工,他每天都要趕很重的活,而且所處的環境也很危險,它和其他的狗組成一隊,每天都要拉著雪橇在茫茫的雪地上跑40英裏,但是得到的食物卻少的可憐,不過是一磅半難以填飽肚子的魚幹,如果有的狗因為疲累而無法支撐下去,就會被主人無情地賣掉。巴克剛來到這裏時,就被主人打了一頓,它忍受著各種各樣的虐待,努力訓練自己,讓自己更加的靈敏和勇猛,後來,巴克在和別的狗爭奪強者的地位時,成為生存鬥爭中的勝利者。巴克總感覺到有一種野性的力量充斥著他的內心,在呼喚他,最終巴克回到了狼群中。
《海狼》
有一艘以捕獵海豹為生的帆船,名叫"魔鬼號",船長是海狼拉爾森,他救起了因渡船失事而落海的文學評論家亨甫萊凡·衛登,並強迫他做茶房。在魔鬼號上,水手和船員互相爭鬥,拉爾森冷酷無情,整艘船上都維持著弱肉強食的法則。亨甫萊凡在這裏學會了航海知識,身體也越來越強壯了。後來他們又救起了一位女性幸存者--默德·布利斯特,亨甫萊凡愛上了默德,兩人找機會逃走,可卻偏離了航線,在一個海豹聚集的小當上安頓下來。後來,眾叛親離的海狼拉爾森也流落到了這個小島。拉爾森的身體逐漸衰弱,經常頭痛,他幾乎失明了,亨甫萊凡和默德努力修複魔鬼號,但卻遭到拉爾森的阻撓,最終拉爾森病亡了,亨甫萊凡和默德也修好了魔鬼號,離開了這個地方。
【名著背後的故事】
光環背後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寫了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深受人們的推崇,但是他小時候生活卻非常的貧苦,家裏供不起他上學,隻好讓他出去做童工,他曾經在海上漂泊、在曠野雪原中跋涉,吃了很多苦,雖然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卻壓抑不了他對學習的渴望,每天下了班,他就飛快地吃完老板提供的難以飽肚的食物,回到簡陋的住處讀書學習。
不到9歲的時候,傑克·倫敦就已經熟讀了華盛頓·歐文寫的西班牙旅行記《阿爾罕波拉》。沒有書讀的時候,他就四處找有書的人家去借,甚至去撿拾街上帶字的小紙片。他不放過一絲一毫學習的機會。就這樣,他半工半讀了一段時間,離開了工作的地方到了奧爾蘭,奧爾蘭有一個免費的公共圖書館,傑克·倫敦就像發現了一個寶庫一樣欣喜若狂,他在這裏連續讀了好幾天的書,這才想起自己身上空空如也,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了。沒辦法,他隻好出去找了一份工作維持生計。從此,一有時間,他就來這家免費的圖書館讀書。
傑克·倫敦這樣生活到16歲,他的天性中的冒險欲望占據了上風,他和一些人乘船去海上捉海豹,遊曆了太平洋上的很多島嶼。在這樣刺激而又艱苦的海洋生活中,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讀書習慣,把出海時帶的書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讀得多了,他就提起筆開始自己進行創作。由於要一邊工作一邊寫作,傑克·倫敦的時間都是零零碎碎的,他隻好帶著筆和一些小紙條,一有時間就寫寫畫畫的,把腦海中的一些靈感,或者是從書上看到的有用的材料記錄下來,然後貼在自己房間裏顯眼的位置,時間長了,傑克·倫敦住的房子的牆壁上,家裏的櫃子上、床頭、鏡子……到處都貼滿了小紙條,上麵記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寫作材料。
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傑克·倫敦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他於1900年首次出版了自己的小說集《狼子》,立刻受到了國內文學界的關注。緊接著,他又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小說,如《荒野的呼喊》、《海狼》等,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他靠著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在美國和世界文壇上的聲望。
【閱讀感言】
無論伸出多麼惡劣的環境,傑克·倫敦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望,靠著自己鍥而不舍的努力,他終於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們現在不用再撿廢棄的紙條,不用再苦苦哀求別人借書,不用再為生計發愁,我們有很好的讀書條件,那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如果我們能有傑克·倫敦一半的努力和堅持,那成功不也是指日可待的嗎?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六年級上回顧o拓展七課外書屋
《父與子》
【作者小檔案】
埃·奧·卜勞恩(1903~1944),原名埃西裏·奧塞爾,德國著名的漫畫家,出生於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的翁特蓋滕格林村。少年時代學過鉗工,後來在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學習,曾經給《橫斷麵》、《新萊比錫報》、《前進》、《詼諧報》等報刊畫過插圖。他的代表作《父與子》深受廣大讀者喜愛,風靡全球半個多世紀。
【作品簡介】
連環漫畫集《父與子》講述的是一位和藹、慈祥、幽默的大胡子爸爸和他聰明、調皮、可愛的兒子之間發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麵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尤其是小讀者們的心。
【名著背後的故事】
卜勞恩的童年
在德國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裏有潺潺流淌的小溪,青青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原野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有一個名叫埃西裏·奧塞爾的小男孩,就出生在這個童話般的地方。他就是多年以後的著名的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
小奧塞爾的父親保羅·奧塞爾,出生在一個磨坊主的家庭。他溫和冷靜,喜歡思考,並且從來不會用傷害別人的辦法來謀取私利。保羅·奧塞爾年輕的時候當過12年的兵。後來被分配到邊境的海關工作。保羅·奧塞爾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並且也一直這樣教育他的兒子小奧塞爾。他常常帶著小奧塞爾穿越森林和田野,爬上高山或是趟過小溪,去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了解德國底層人民的艱辛的生活,這一切都深深的烙在了小奧塞爾的腦海裏。
小奧塞爾的母親勤勞善良、活潑開朗,總是會盡她最大的努力去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她的收入不多,但她會盡可能地讓她的孩子們能有個好一點的住處。在那樣的時代和處境裏,她是個難得的好主婦。不過她把耳背的毛病遺傳給了小奧塞爾,使得這位大畫家一生中聽力都很差,尤其是在得了感冒後,他的聽力就更差了,可是這並沒有絲毫減弱奧塞爾對藝術的熱愛,他也不會因為聽力差而思路紊亂,或者做出一些無理的舉動,他像他的父親一樣冷靜而溫和。
小奧塞爾五歲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工作調動,他們全家人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搬到福格蘭特山區的首府卜勞恩市。幾年後,小奧塞爾到了上學的年紀,他的父親保羅·奧塞爾把他送到了一所公立學校,在學校裏小奧塞爾聰明好學,並總能把好成績帶回家。最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那所公立學校畢業。遺憾的是,小奧塞爾卻沒能上中學,因為那時候他家十分貧窮,他不得不輟學,去當了一個鉗工。在學徒那段艱辛的日子裏,並沒有削弱奧塞爾對藝術的追求,學徒生涯剛剛結束,他就再一次踏上了艱難的求學之路。
【閱讀感言】
從鄉村少年奧塞爾到漫畫大師卜勞恩,父母的愛給了他巨大的力量。父母之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感恩父母。當父母下班回到家累了,我們可以為父母捶捶背,或者為父母端來一盆洗腳水,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報答父母的愛。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五年級上冊,回顧拓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