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A:
師:同學們,今天王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文的名字叫——
生:百合花開。
師:百合花開是一種特別美麗、特別神聖的景象,該怎麼讀呢?
生:百合花開。(感情充沛)
片段B:
師:這篇課文的自然段很多,數過嗎?
生:數過,一共有16個自然段。
師:好,我來讀第1到第9自然段,這位同學來讀第10到第16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我們倆為什麼這麼分工?(師生分工合作讀課文)
生:(讀畢)這樣分工是因為第1到第9段講的是百合花還沒有開的時候,第10到第16段講的是百合花已經開花了。
師:是呀,根據這個線索我們就可以把課文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第1到第9段,是講——
生:百合要開花。
師:第二大部分是從——
生:第10到第16自然段,講百合已經開花。
師:課文的題目叫做《百合花開》,我們就先來看看百合花開的景象。請你自己來讀一讀第10到第16段,想一想:哪些語句,哪些段落直接講到了百合花開?
中國有句古話叫“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那麼,這一課的“領”又在哪兒呢?讀了這兩個教學片段,再加上前麵講到的聽寫詞語和朗讀相關句子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在王老師的心目中,本課的課題《百合花開》就是貫穿全篇課文的一根主線,就是全課的行文思路,就是應該牢牢抓住的“領”。隻要牢牢地抓住了這根線,“百毛”就會順暢起來。
精彩之三:既重視表達內容,又重視表達方法
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黃城根小學聽完《新型玻璃》一課後,對任教的老師說:“這堂語文課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表達、用詞、口語、習作的訓練還可以加強一點。要告訴學生,一個事物,為什麼這麼表達?用你自己的話怎麼表達?還有些詞語的應用,可以講得更寬一些,就像‘藕斷絲連’這個詞,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這裏,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溫總理的講話提醒我們:閱讀教學,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不但要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而且要讓他們讀懂課文是如何表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後者更是語文學科的特殊任務和使命。當然讀懂課文是如何表達的,並不意味著要回到以往的背誦寫作特點的老路上去,而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去領悟、去體驗。
從課文看,本課最值得稱道的表達方法主要有二:一是擬人化的寫法;二是課文兩條線索,即主線百合花開與副線雜草和蜂蝶的嘲笑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還是讓我們看看王老師在課堂上是怎麼做的吧。
片段A:
師:想一想:你最欣賞百合的什麼?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合適的詞語表達出來。(學生默讀,批注)(反饋,彙報)
生:我欣賞百合不放棄開花的精神。(板書:不放棄)
生:我欣賞百合堅持不懈的精神。(板書:堅持不懈)
生:我欣賞百合花的自信。(板書:自信)
師:那是一種源自骨子裏的自信。
生:我欣賞百合花的執著。(板書:執著)
生:我欣賞百合花持之以恒的精神。(板書:持之以恒)
師:我和你一樣欣賞它的不離不棄。
生:我欣賞百合花的那種隱忍的精神。(板書:隱忍)
師:你為什麼認為它是隱忍的呢?
生:對於雜草和蜂蝶的嘲笑它都不在乎,很寬容,隻專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師:你認識得真好!這就是寬容與大度的百合,懷抱著內心裏最純潔的念頭執著前行,那就是——開花。
生:我欣賞百合花敢於維護自己的尊嚴。
師:你認為它是用什麼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呢?
生:用開花這個實際行動來維護尊嚴。
生:我欣賞百合花堅定的信念。(板書:堅定)
生:我欣賞百合花努力開花的精神。(板書:努力)
師:你們說得多好啊!每一句話似乎都閃著光亮。有了執著的信念,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就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這是在議論百合花的精神品質嗎?是,也不是。因為學生此時說的是自己欣賞百合花的地方,更是在議論一個像百合花一樣的人所具有的高貴品質。你看,課文采用的擬人手法,學生不但領悟、體驗到了,而且有了自己的見解。
片段B:
師:……這篇課文的題目叫做百合花開,但是卻用很多筆墨來寫蜂蝶鳥雀,這是為什麼?
生:為了襯托這種精神,所以寫蜂蝶鳥雀嘲笑它。
師:這個襯托和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襯托一樣嗎?剛才我們說的是從側麵來襯托,而這些是從——
生:反麵來襯托。
好一個反麵襯托!學生們在王老師的引領下,不但讀明白了課文的兩條線索,而且明確了副線對主線的反襯作用。
王老師課堂教學的精彩不可能一一道來,但窺其一斑已經能夠知其全豹了。
古人曾以“接葉多重,花無異色,含露低垂,從風偃柳”的詩句來讚美百合,我要說的是,王老師和她《百合花開》的教學,又何嚐不是一株含露噴香的百合花呢!
(蘇教版教材培訓部主任,特級教師,高林生)
體會專家型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差別
——聽王文麗老師的課和講座有感
房山區河北中心校和佛子莊中心校聯合開展了“名師走進,走近名師,共建精彩課堂”係列活動。活動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探索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提高山區小學的教學質量;其二,探索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和規律,以促進山區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4月15日,北京市崇文區教師研修學院小學教研室副主任,著名小學語文教師王文麗到佛子莊中心校為山區教師做觀摩課,並以“構建理想課堂,提高教學實效”為題,作了閱讀教學的專題講座。我有幸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並深有感觸。從王老師身上,我能夠深切地體會得到專家型教師與一般教師甚至優秀教師的差別。
感觸之一:職業態度與專業情意是成就精彩課堂的動力源泉
關於教師培訓我曆來的觀點是:最好的培訓是能夠調動教師自主意識的培訓。一節課、一次講座並不能真正解決一個專業性問題。但是,一種職業狀態卻能讓人怦然心動。這種職業狀態以精彩的課堂和對教學經驗的理性提升為表征,如果認真體會,是職業態度和專業情意做了支撐。聽王文麗老師的課和講座這種感受很強烈。一個純潔美好的意象——百合花,一個自然流暢的文本——《百合花開》,一群眼神裏透著天真的山裏的孩子,一位用聽、說、讀、寫將自己也融入其中的教師,這不正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生命課堂嗎?教師眼睛裏充盈著對孩子的喜愛,話語間流淌著對語文的熱情;學生在聽、說中體悟著母語的美妙,讀、寫中練就了言語的技能。這不正是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期望的精彩課堂嗎?成就這種課堂效果的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動力和源泉卻是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專業情意。教師的職業態度核心是對學生的態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照每一顆尚未成熟的心靈,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卻不是任何人在所有狀態都可以做到的,而王老師做到了,做得那般自然和真切:
師:百合為什麼而泣?(叫了一個一直沒有發言的學生。)
生:(話語不清,不知嘟噥了一句什麼。)
其他學生:(笑。有人小聲說:“他智障。”)
師:你想說“百合為自己開出了美麗的花朵而泣”,是這個意思嗎?
生:(點點頭,笑著坐下了。)
這裏教師所表現的教育智慧應該不是簡單的技能所能解釋的,它包含了對人的缺欠的理解,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