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讓我如此美麗
“王文麗”這名字是父親給我起的,好友張學青曾經極為認真地對我說:“這名字起得真好!注定你是為語文而生的,是語文讓你如此美麗。”感激父母給了我健康的身體和聰慧的頭腦,還給了我充滿遐想和靈性的名字,讓我的命運和“語文”天然地聯係在一起。我父親是地道的東北人,而我的母親出生在江蘇的無錫。有人說,我看上去頗有些江南女子的婉約和雅致,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出生並長大的,我的骨子裏更多的是“草原茫茫天地間”的大氣與豪放,還有東北黑土地孕育出來的純樸與厚實。
近2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慢慢地也磨礪出我“精致、大氣、樸實、和美”的課堂教學風格。
一、精心設計教學,建構“小橋流水”般的精致格局
有人說:“一堂好課,如一幅國畫,總要講究整體的布局和格調。”啟課、結課,板塊、細節,承接、轉換、拓展,我都力求上得精美、上得別致。
《百合花開》一課,我以字詞聽寫、感悟百合的形象入手,以動筆寫話、體悟百合的精神結束,將那朵原本開在斷崖絕壁上的百合開在了每一個人的心田上。
生1: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總是遭到別人的嘲笑,但是它心中純潔的念頭沒有忘,在經曆了風風雨雨之後,它終於開花了,用花來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那些曾經嘲笑它的人都被它內心裏強大的力量所震撼,最後漫山遍野都長出了百合,它們都把第一株百合的堅強和信念銘記在心中……
師:並且還會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謝謝你,給這篇課文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生2:百合花是美麗的,它的內心深處比外在還要美,因為它憑著不懈的精神,努力釋放出內心的能量,才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師:這是一段很有詩情的文字。
生3: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隻有敢於去追求、去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師:你們注意到了嗎?前麵的同學講的都是關於百合,而這位同學想到的是人,由百合想到了我們自己,太好了!正所謂“沒有做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隻要你堅定了目標朝前走,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生4:一個純潔的念頭加上一份不懈的努力,你就會看到一道最美麗的風景,所以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在乎別人的嘲笑和挖苦,做最好的自己。
師:我想課文裏所說到的嘲笑和挖苦,在生活中應該算作是坎坷和挫折。
生5:百合花堅持不懈,不怕蜂蝶鳥雀的嘲笑、鄙夷、譏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百合花一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能夠芬芳了山穀,燦爛了天涯。
師: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具備了百合這樣的品性和理想,也就成就了自己豐富的人生。注意:這個地方要稍微修改一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具有像百合花一樣……就通順了。
生6:一份信念,一份執著,就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一份成功。
師:言簡意賅,哲理無窮。希望這株百合能夠盛開在每個人的心中。
“我想一堂好課,就猶如這一株百合花,每個環節,如同枝葉和花朵,搖曳生姿,顧盼有情,它是‘活’的。沒有耀人的花朵,沒有撲鼻的花香,靈氣十足而又大氣磅礴。既有對解詞、分段、朗讀的基本練習與指導,又有對學生寫作方法、欣賞水平、課外延伸的引導與展露,大潑墨的寫意和精致的工筆細描兼而有之,這樣的課堂堪稱精致。”(王永生《聽百合花開,感語文之美》)
二、觸動語文情智,追求“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大氣境界
王崧舟老師說:“一堂好課,如一盤圍棋,最講究一個‘氣’字。有氣則活、無氣則死;大氣則神、小氣則凡。氣是氣量、氣度、氣概、氣魄、氣勢、氣象、氣派、氣韻。氣要大,大氣的課,總是左右逢源、縱橫自如、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手術台就是陣地》一課,我以“爭分奪秒”為基點,小處落筆、層層深入,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引領學生走近英雄,感悟其偉大形象。
生:我覺得白求恩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他珍惜時間?
生:爭分奪秒。
師:(板書:爭分奪秒)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詞。哪個字表示時間呢?
生:分和秒。
師:爭分奪秒,爭取的僅僅是時間嗎?你們想一想,他在和誰爭?到底在爭什麼?
生:和死神爭。
生:和敵人爭。
生:和殘酷的戰鬥爭。
師:他爭來的到底是什麼呢?
生:是戰士們的生命。
師:有了生命做保障,於是就能夠爭來……
生:勝利的希望。
師:一個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醫生,就這樣站在中國的戰場上,冒著槍林彈雨,冒著隨時可能犧牲的危險,在手術台旁爭分奪秒連續工作了3天3夜69個小時。假如我們按照時間來計算,3天3夜應該是多少小時呢?
生:72個小時。
師:那僅剩下的3個小時,我們希望他做些什麼呢?
生:我希望他能休息一會兒。
師:哪怕隻是靠在一旁閉會兒眼睛。
生:我希望他能吃點東西。
師:哪怕隻是一塊粗糙的麵餅。
生:我希望他能喝點水,然後睡上一覺。
生:我希望他能趕緊撤退到後方去,那裏更安全。
師:從你們的希望中,我感受到,此時此刻我們分明也把白求恩當作了自己的親人,請你們帶著對親人的這份依戀與感激再來讀課文。
香港散文大家董橋說,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確,文字是有呼吸的,有脈搏的,有翅膀的。語文老師要深諳語文之本味,牢牢扭住語言文字的韁繩不鬆手。要善於把握文本裏那些有聲、有色、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與質感的字詞,引導學生細心體味、沉吟、把玩,從言語的表層走向言語的深層,並從中感受到一種語言的趣味。小開口,深立意,大氣場,語文老師要為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心搭一座橋。“天門中斷楚江開……孤帆一片日邊來”,這樣的氣勢和氣韻讓人舒服、酣暢。
三、夯實基礎訓練,秉持“冽冽清水”般樸實的教學態度
一節好課,如一首好詩。既感“到口即消”又覺“餘味無窮”。它並非依靠華麗的辭藻堆砌,更非故弄玄虛、晦澀難懂。質樸的文字,自然的情感,少不更事的孩子讀來不覺其深,飽閱世故的老人讀來不嫌其淺,則肯定是第一流的作品。好課亦如此,看似簡單、樸素的訓練後麵,打開的是另一扇窗,觀賞語文大世界的窗。
《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我借助文本對學生進行了補充句子的訓練,在紮紮實實的訓練中,豐富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受到了草原風光的綺麗,受到了審美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師:高低不平的草灘上還嵌著一窪窪清亮的湖水,那麼到底有多清亮呢?你能不能用“湖水清亮得可以……”來說一句話。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見底。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看見小魚。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句話說得更具體一些,清亮得可以看見小魚在幹什麼?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看見小魚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師:謝謝你帶給我們這麼美、這麼富有情趣的畫麵。
生:湖水清亮得還可以看見水中的小蝦、鵝卵石、還有水草。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句話也說得具體些?小蝦在幹什麼呢?鵝卵石什麼樣兒呢?水草是什麼顏色的呢?它隨著水波擺來擺去,可能在幹什麼呢?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看見水中你追我趕的小蝦,奇形怪狀的鵝卵石,還有碧綠的水草。
師:你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真是一窪窪富有詩意的清亮的湖水。 誰能把剛才他們幾個人說的內容梳理一下,連成一段話來說?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還可以……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看見自由自在嬉戲的小魚,可以看見可愛的小蝦和鵝卵石,還可以看見碧綠的水草在搖搖擺擺地跳舞。
生:湖水清亮得可以看見自由自在遊動的小蝦,可以看見五顏六色的貝殼,還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
師:這樣的湖水,我們就把它稱作是——
生:清亮的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