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通過角色互換,認清自己的不足,得到銷售的真諦,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成功提示:
隻有勤奮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總結新經驗,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持之以恒
成功與失敗最終取決於意誌的強弱。據我研究:凡有驚人成就的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意誌品質主要有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製性。由於達到目標一般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這其中對導購考驗最大的就是堅持性。
銷售協會一項調查研究指出,不能堅持是銷售失敗的主要原因,請看以下數據:
有48%的導購在受到一次拒絕後就放棄了。
有25%的導購在受到兩次拒絕後就放棄了。
有12%的導購在受到三次拒絕後也放棄了。
有10%的導購繼續銷售,直到成功為止。
而這10%的人正是收入最多的一部分人士,80%的生意就是這些導購做成的。看來,想要成為一個金牌導購,堅持是至關重要的。它雖然不能讓人第一個抽到幸運簽,卻可以讓人最後一個拿到財富的金鑰匙,登上成功的客船。
案例
小王和小李中專剛畢業,窮得叮當響,他們發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深圳闖出一番事業。兩個人沒什麼學曆,也沒什麼技能,就找了一份賣保險的工作,一個月底薪600元,業務提成另算。他們相互鼓勵,想著總有翻身的一天,忍忍也就過去了。
剛開始他倆沒有自己的顧客,隻好一家家地上門拜訪,每天都遭人白眼。最苦的時候,他們每天花5塊錢,買10個包子,早上吃2個,中午吃4個,晚上吃4個,喝公司免費的礦泉水。租不起房子,晚上就到網吧去包夜,10塊錢兩個人輪流上網,困了就輪流睡覺。
半年之後,小李對小王說:“小王,我實在撐不住了,你從小是吃麵長大的,我是南方人,我喜歡吃米飯,我現在一聞到包子味兒就想吐。你看這段時間我們很賣命地幹活,但是一點起色也沒有,我想回家了,回家了吃喝睡總有個著落,我們現在這樣真沒個人樣。”小王聽小李這麼說,心裏明白已經攔不住他了,也就由著他去了。
小王一個人咬緊牙關,挺過去一年。現在的小王可不比以前了,雖說算不上小康,但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了自己的“小金庫”。又過了五年,小王當上了銷售部經理,買上了房子,生活水平邁上了新的台階。而小李回到家後更加沒有幹勁,日子過得越來越平庸。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個道理是亙古不變的,“剩”者為王,剩下來的是老大,能不能堅持到最後,決定著你能不能成功。小王和小李就是典型的例子。
成功提示:
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
不斷付出
你會因為領導讓你把地板拖幹淨而抱怨麼?你會因為身在後勤部門不參與銷售而得過且過麼?你明白你的工作態度對成交的影響麼?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斷付出。如果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無悔地付出,那麼無論在哪個崗位,你都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往往超出你的想象。但如果你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那麼,你想得到的必將與你擦肩而過……
案例
小李去某家公司應聘,由於學曆不高,隻能被安排到後勤部從事清潔工作。但他並不氣餒,每天都勤勤懇懇努力工作。
一天上午,他正在公司大廳拖地,眼看著快拖完了,忽然聽到一聲痛呼。他抬頭一看,原來有個顧客出門的時候由於地滑,摔了一跤。雖然顧客並沒有流露出不滿,但小李心中卻產生了一連串的問題:
為什麼會摔跤呢?
如果摔壞了顧客,不就給公司造成了損失麼?
怎麼做才能讓顧客不摔跤?
他左思右想,一番考慮之後,便來到了經理室,向經理提出了幾點建議:其一,鋪設防滑地毯,一勞永逸;其二,保證地麵幹燥,在顯要位置放置“小心地滑”標示牌。
對於小李的建議,經理非常重視,通過會議討論後,采納了小李的第一個建議,並嘉獎了小李。
小李並沒有因這件事而洋洋得意,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這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大量的收益,他自己也因此而獲得領導的賞識,從一個普通的小清潔工,成長為公司管理層一顆閃亮的新星。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句話道出了付出的真諦。你要想“取”,就要先“與”。你要想在工作上幹出成績,就必須先付出心血和汗水。不斷地付出,總有一天會有回報。
成功提示: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不斷付出,往往能得到好的結果。
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