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唯有懷著感恩的心態去麵對生活和工作,才能勇往直前,活得越來越好。
顧客是你的衣食父母,沒有他們的消費,你就不能完成自己的業績,就不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你要像感恩父母一樣,去感恩你的顧客,隻有這樣,顧客才能體會到你的真心。
感恩是真心實意幫助顧客;感恩是用產品滿足顧客,同顧客分享快樂;感恩是以顧客為中心,從顧客角度考慮問題;感恩是急顧客所急,想顧客所想,更好地服務顧客。
案例
美國有三個兄弟,功成名就的那一天相約給他們的母親買份禮物。老大說:“母親辛苦一輩子,我給她買個別墅。”老二說:“我給母親配個勞斯萊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老三說:“你倆都不了解母親,母親信仰上帝,讀《聖經》。我在兩年前給她訓練了一隻鸚鵡,花了十萬美金,可以讀《聖經》,點到哪一章讀哪一章,可以讀給母親聽。”
三個兄弟實現了願望,三個月後收到母親的來信:
“老大,你的別墅很不錯,可惜我隻能住一個房間,還要打掃所有的房間。老二,你的車也很不錯,隻是我現在腰酸腿疼,哪兒也不想去了,你把你那個車開走吧。還是我們家老三最好,送的那隻雞味道很不錯。”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有感恩的心的同時,你還要知道對方想要什麼,不然等於白費。三個兒子懷著感恩的心報答母親,可並沒有給予母親真正想要的東西。作為導購,或許你是懷著感恩的心給顧客介紹最好的產品,但顧客不一定喜歡,所以在銷售時一定要站在顧客的立場想問題,隻有這樣,你的感恩之心才不會白費。
想要成為一個金牌導購,以上五個心態缺一不可。如果你的心態能夠成功轉變,任何難事都會迎刃而解。
成功提示:
好心態決定好業績,想要成為金牌導購,就要做好心態方麵的修煉。
思考:
想要快樂成交,需要具備哪五種心態?
“不要臉”
成交的第二個必備條件叫做“不要臉”。“不要臉”不是讓你什麼都不顧了,而是讓你學會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緊盯自己的目標,最後達成交易。
“太要臉”了肯定不能成交。
怎樣才能做到“不要臉”呢?你的語言要形象,你的聲音要很響亮:“先生,我們現在做七折促銷,現在買是最劃算的時候。”你要表現得很興奮,並且要把這種“興奮”表演得很到位。在與顧客講話時要盡量聲情並茂,還要有重音,要想方設法去感染你的顧客。請大家記住以下三句話:
第一句話:“您說得真對。”
第二句話:“您真有品位。”
第三句話:“您真有眼光。”
顧客是上帝,你要去讚美他,盡量認同他,要學會“不要臉”。當然,“不要臉”並不是讓你放下尊嚴,而是讓你在適當的時候低下頭,目的是為了抬得更高。
案例
《明朝那些事兒》裏麵有個朱重八,小時候很窮,父母下葬時連塊兒像樣的地都找不到,沒錢吃飯就去當和尚,後來當和尚也沒飯吃,他又去要飯。
朱重八運氣不是很好,他要飯的那個地方很窮,敲開哪家的門等待他的都是白眼。但是朱重八與別人不一樣,他在要飯的三年中,完成了別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他了解了這一帶的地形,知道了別人不知道的事,也結識了一批當時的誌士仁人,為他以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雖然他淪為乞丐,但是在他低下頭的時候,心裏卻隻有“贏”這個字。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不要臉”就是要學會低頭,低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審時度勢地低頭,你隻有先學會低下你的頭,才有可能抬起頭。隻有先學會“不要臉”,才能真正地“有臉”。
案例
美國第九任總統叫威廉·哈裏遜,小的時候家境貧寒,鎮上有個有錢人耍他:“威廉,過來過來,五毛、一塊,你撿哪個?”“撿個五毛的。”過兩天,這個有錢人又問他五毛、一塊撿哪個,威廉·哈裏遜還是撿了五毛的。一條街的人都以為他腦子進水,於是隔三岔五地也都戲弄著問他五毛、一塊撿哪個。後來,他父親知道後斥責他:“威廉,怎麼回事?”他對父親說:“我才不傻呢,如果我撿那個一塊的,以後誰還給我丟錢花啊?”
真正的智者,他不管別人是怎麼看的,而是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失敗了沒關係,可以再站起來;被人嘲笑了也沒關係,燕雀豈知鴻鵠之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不過平平凡凡過一生,而被人嘲笑的威廉卻當了總統,這就是抬頭與低頭、“要臉”與“不要臉”的區別。
做導購就要大智若愚,就要“不要臉”,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而是要抬別人的樁讓別人開心。隻有讓顧客贏了,才有第二次合作的機會。李嘉誠說過一句話:“要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會做人,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隻有懂得審時度勢“不要臉”,才能成為金牌導購。
成功提示:
大智若愚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人。
思考:
“不要臉”的真正寓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