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相信就能看見(3 / 3)

自己做主給別人買

這類人的購買特征是:有購買能力、選擇能力,但購買意向模糊,因為自己不是使用者,且無法得到使用者明確的商品需求信息。購買方雖然能夠決定購買,但隻能決定一半,還有一半需要根據產品使用者的喜好。比如,有位顧客給別人買生日禮物,自然要考慮買的東西會不會被對方接受。這時,產品的購買決策權就被這樣分配了:買單者50%,使用者喜好25%左右,導購25%甚至更多。因為顧客的需求信息不全麵,他就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擔當顧問的人來為他指點迷津,選出購買的產品。對於這類人群,導購需要通過谘詢以了解使用者的消費及生活習慣,進行引導成交。

代替別人購買

這類人的購買特征是:購買目的明確,商談彈性較小。這類購買模式真正的決策者其實是產品的使用者。麵對這種情況,導購需要通過詢問以獲得更多的產品需求信息,推測出產品使用者的底牌,從而獲得成交。

再來看看多人購物模式的幾種常見情況:

家庭式購物

一般來說,家庭式購物的決定權(包括男女情侶之間的消費決定權)一般都在女方手上。一方麵,女性的自由時間比男性多:另一方麵,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更會精打細算,且購物經驗豐富,並善於討價還價,能決定購買產品的檔次。當然,如果是購買大件商品或較貴重商品,就需要觀察誰能更加合理地提出購買方案,不能太早斷定決策者就是女性。導購需要詢問以便判斷究竟誰能夠做主,比如,當使用者已經看好了一款產品時,試著問他一些選擇性問題:

“先生,您不需要跟您的太太商量一下麼?”

“這位女士,您確定您要購買這個麼?”

“……”

如果問話對象能給予你肯定的答複,那麼恭喜你,這就是你需要找的決策者;如果問話對象回答得比較猶豫,或者幹脆緘口不言,那就需要再下工夫,來對顧客進行進一步分析了。

陪同式購物

陪同式購物的特征:一般是朋友、同事之間相約購物。比如,某某需要買個東西,由於不會討價還價或不會判斷產品的好壞等,希望能憑借同事、朋友的經驗或對產品的認知度等來幫其挑選合適的產品。這類使用者由於不夠自信,因此,決策者大部分產生於陪同人員之中。

那麼,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導購應如何判定決策者呢?

專業度

夫妻購物,如果女方詢問較多,並且一直負責家庭的購買規劃,一般是女方做主;如果男方對於商品的專業認知度較高,那麼拍板的很可能就是男方了。

依賴度

情侶買東西,如果女方比較依賴男方,那麼女方主導的觀念便不適用了。為了遷就男方,女方會把決策權交給男方行使,盡管這件東西女方也許並不是很喜歡。這時決策者就是男方。反之,亦是如此。

地位

從地位判斷決策者,這在中國的社會關係中尤為明顯。如果在同行人中有領導或者是德高望重之人,那麼他們的建議也能成為左右成交的關鍵。

總之,在尋找決策者時,不可以生搬硬套,需要綜合多方麵的因素,通過詢問和觀察了解顧客的真正目的、購買團體之間的成員關係等,從而推斷出誰才是真正的決策者、真正左右成交的人。

成功提示:

求對人是敢於要求的先決條件,也是快樂成交的必要前提。

求得具體,強調成交對顧客有好處

如果交易能具體到細節,並且能說出這次交易對顧客有好處,那麼導購十有八九能成功。

交易本質上是利益的交換,我獲得傭金,你獲得服務、產品和享受。

當導購要求對方成交的時候,必須要讓對方知道成交後能給他帶來的好處。

我們要讓顧客轉換觀念,讓他能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自己成交的產品物超所值。

案例

有一次阿依蓮新店開張搞活動,滿168元可以減50元,滿289元可以減100元。姍姍想進店看個究竟。

“喜歡可以試穿一下,您這麼瘦適合穿S號,我幫您拿一件試試。”

不一會兒,導購就遞給姍姍一件衣服。

“現在衣服搞特價,買衣服是最實惠的時候,以前我們都很少有這麼優惠的活動,您多試幾件。”於是導購又給姍姍拿了一件衣服,姍姍一試覺得還行,最重要的是這件衣服滿足了滿168元減50元的條件。

“漂亮嗎?”

“漂亮,原先的那件更漂亮。”

姍姍又把原先的那件拿來試了一下,可這件衣服不夠減錢。導購很聰明,馬上又給她拿了一條褲子,三件加起來就既滿足滿289元減100元的條件,又滿足滿168元減50元的條件。

買單的時候,姍姍總共花了500多元,本來她隻是想進去看看,無意中卻被導購牽引著一下就買了三樣東西,導購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視。

案例中,導購能很明確地目測出顧客的尺寸,找出款式,這就找到了切入口,然後利用有效的溝通技巧,讓顧客明確自己的需求,並且利用“滿就減”的活動,讓顧客買了三樣東西。所以要求得具體,強調成交對顧客有好處,往往能實現快樂成交。

成功提示:

強調成交對顧客有好處,可以大大提高成交的幾率,而且能使成交變得輕鬆快樂。

求得堅定,不斷地要求

案例

一位著名的銷售大師在某城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會場座無虛席,人們都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這位大師做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時,人們發現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

銷售大師上場後並沒有馬上開始演講,而是讓主持人請一些身強體壯的觀眾上來敲打鐵球。可無論觀眾怎麼敲打,鐵球都安然不動。這時,隻見銷售大師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鐵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這個巨大的鐵球敲打起來。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鐵球還是沒動,銷售大師卻仍然持續不斷地敲打著,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陸續離去,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過了40分鍾,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刹那間會場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鐵球在老人一錘一錘地敲打中越蕩越高,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時,銷售大師開口講話了,但他隻講了一句:“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如果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成功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在小事上的堅持。這位銷售大師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就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就要不斷地去重複、重複、重複……

導購想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去要求顧客成交。

“先生,您是刷卡還是現金?”

“這件衣服特別適合您,我幫您開票吧?”

……

這些都是要求顧客成交的專用語,一次不行問兩次。隻要你堅信成交能帶給顧客好處,成交能給顧客帶來愉悅的心情,成交能讓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快樂成交就離你越來越近。

成功提示: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你需要堅定信念,不斷地要求成交。

思考:

在要求顧客成交時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