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附錄一(2)(3 / 3)

和青春一起保留下來了。

花一樣的姑娘,重新站了起來,

站起的是明天的美好和夢想。

這是新版的《老人與海》,

海是五月汶川那一片壯麗的迷彩!

這是雕刻在抗震救災前線的一幅肖像。

這是佩戴在大海胸膛上的一枚勳章。

在這首長詩中,諸如此類的動人故事還很多,它們組合在一起,彙集成愛的川流,彙集成力量的海洋,拚合出驚天動地的不懼一切困難的中國聲音。

這首詩另一個較為成功的藝術特征是以夢寫實的抒情線索。謝有順曾指出:“好的詩歌,正是一種靈魂的敘事,是飽滿的情感獲得了一種語言形式之後的自然流露,它需要有真切的體驗,也要有和這種體驗相契合的語言方式。”梁平“以夢寫實”抒情線索的安排,可以說正是他所尋找到的“與體驗相契合的語言方式”的直觀體現。“序詩”一開始,詩人就寫道:“岷的江把她最美的一段舞蹈,/還原成少女的夢,然後感染所有的水,/所有與水有關的記憶和生長。/魚回到水裏,在水裏飛翔、水裏繁衍,/水草上掛滿的魚子,/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悄悄破裂,/億萬顆黑色的星星在水裏搖曳,/搖曳成新的生命。”這裏已經出現了“夢”這個關鍵詞,並描繪出一個有如夢境的生動畫麵,為下文以夢寫實、以夢的變遷暗示現實的變化這樣的抒情線索埋下了伏筆。緊接著,詩人以“夢斷五月”、“夢醒四川”、“夢想成真”、“或夢的飛翔”等為標題,來構成第一、二、三章和尾聲的抒情線索,演繹出汶川地震前後的如同夢幻般的生命旋律。遭遇重大地震對於汶川而言,無疑是一場“噩夢”,在《夢斷五月》這一章裏,詩人從各個層麵,在展現了這場噩夢的恐怖和猙獰。而曆經大難之後的汶川,在國人的幫助和自我的奮起下,抗擊災難,重建家園,將噩夢的陰影悄悄抹去,將新的夢想重現點亮,這是令人讚佩和欣喜的。在“夢醒四川”、“夢想成真”、“或夢的飛翔”這幾章裏,詩人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災區人民如何從噩夢之中驚醒過來,抗震救災,戰天鬥地,將一個新的美麗家園重新建設起來的曆史畫卷。當我們看到如此的景觀:

兩年後的廢墟上已經滿目錦繡,

岷的江把一個個藏家、一個個羌寨,

一個個川西壩子,梳洗得格外的漂亮。

一切都那麼美好,

一切美好都觸手可及。

……

遭遇劫難的四川絕處逢生,

生成奇跡,生成世界的仰望。

跨越廢墟,岷的江與山重新梳妝,

江的溫婉與嫵媚以一脈修長,

揚起兩岸秀色,稻香魚肥,燕舞鶯歌;

山的挺拔與巍峨以一勢雄踞,

感染連綿的峰巒,已經頂天立地。

這裏是四川,在祖國腹地大西南的方向,

——江山如此多嬌。

我們的心也一下子變得欣然和恬適,我們為災區終於在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一個個新的現代化城市再度矗立於川西平原而心生喜意。

從“噩夢”攪擾,到美夢重回,災區人民隻用了短短三年就實現了,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汶川速度”,而這高效率的“汶川速度”裏,凝聚的無疑是異常強大,令全世界驚歎的中國力量。這就是這部堪稱史詩性巨作的長篇抒情詩《汶川故事》所呈現出的意義非凡的文學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