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醞釀、產生、向前發展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進一步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這一主題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黨的問題,從而豐富並發展了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理論,是麵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鬥的根本指針。
四、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為新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是什麼?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是毛澤東所闡述的“實事求是”。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情有獨鍾”。據統計,在《鄧小平文選》中,鄧小平使用“實事求是”的命題共計百餘次。①鄧小平認為,毛澤東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實事求是”。②當外國友人問鄧小平是什麼派時,鄧小平說他是實事求是派。③冷靜的分析鄧小平“三落三起”的傳奇經曆,我們可以發現鄧小平一生貫穿始終、清晰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能夠時時事事自覺地堅持實事求是。在理論上,鄧小平深刻地闡明了實事求是的內涵及其價值。他說:“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④所謂理論的基礎,指的是支撐該理論的一些基本的命題或觀點;所謂理論的出發點,指的是一個理論的邏輯起點;所謂理論的根本點,指的是一個理論的根本觀點;所謂理論的精髓,指的是貫穿整個理論並且在理論中體現出來的精神實質。鄧小平的這些論述,既堅持、弘揚了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也發展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
鄧小平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突出之處,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科學命題。理論界、學術界對這一命題的內涵的研究已取得了豐碩成果,此不贅述。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看,這一命題具有以下幾點特殊貢獻。
首先,鄧小平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概括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理論,有利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①”。馬克思把實踐的觀點看作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標誌。其中涵有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的意蘊。列寧指出:“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②”。上述表明,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的論述,都側重於從客體的角度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髓觀則是從主體和客體的辯證關係角度,這就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理論。
鄧小平的這一發展,有利於人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有利於破除人們對馬列主義作教條式的解讀和套用,即有利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其次,鄧小平從“體係論”到“精髓論”,進一步有效地解決了反對教條主義的問題,早在1977年4月,鄧小平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就指出要完整準確的理解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係,要從體係的角度理解毛澤東思想,而不能從毛澤東的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之後,鄧小平又提出怎樣才是完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體係的問題,指出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體係,關鍵是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並運用它去解決現在的問題。正是在反思毛澤東思想精髓的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的科學論斷。
曆史證明,從體係論的角度反對教條主義,往往不容易徹底,還有可能陷入新的教條主義。隻有從馬克思主義精髓的角度才能徹底的反對教條主義,並且進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因此,作者認為,鄧小平關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認識到怎樣才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鄧小平之所以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上做出重大貢獻,主要是因為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具有巨大的理論勇氣和理論創新精神。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應當學習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的理論勇氣和理論創新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