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鄧小平逝世,老革命家薄一波驚悉後曾含淚寫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聯,表達了對這位20世紀中國偉人的崇高敬意和評價。偉人仙逝,思想永存。鄧小平同誌關於“兩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將永遠引導和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麵建設小康的道路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要永遠高舉;鄧小平“兩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理論,要永遠學習。一代偉人——鄧小平的音容笑貌將永遠活在中華兒女的心裏!
(作者單位:吳江市委黨史辦)
略論建國後鄧小平的民主集中製建設思想及其特點
王學華民主集中製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製度。建國後,鄧小平高度重視民主集中製問題,對民主集中製原則從理論上進行了一係列闡述,並且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原則同中國共產黨實踐相結合,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原則,從而形成了他關於民主集中製建設的思想。本文試就建國後鄧小平民主集中製建設思想及其特點作一探討,以求教於各位同行。
(一)
鄧小平高度重視民主集中製問題。建國後,在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上,在黨和國家處於關鍵的曆史時刻,他總是向全黨同誌提出民主集中製這個問題,並且對民主集中製的內容、原則及其在黨的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作了係統的闡述,從而逐步形成了他關於黨的民主集中製建設思想。這些思想大致上有五個方麵。
第一,在民主與集中的關係上,必須堅持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關係。提出了民主與集中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相輔相成的思想。
第二,在黨的領導製度上,必須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提出了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是黨的民主集中製重要原則的思想。
第三,在黨的生活上,必須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建立各種正常關係。提出了既要按民主集中製原則處理黨內各種關係,又要在解決黨內各種關係中結合黨內生活的特點豐富和完善民主集中製原則的思想。
第四,在黨的集中統一上,必須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增強黨的紀律性。提出了“中央要有權威”是黨的民主集中製重要原則的思想。
第五,在黨的製度建設上,必須加強製度建設,以健全的製度機製保障民主集中製的貫徹執行。提出了加強黨的民主集中製要著重從製度上解決問題的思想。
同時,也不難看出建國以來鄧小平在民主集中製貫徹的重要性和意義上,提出了一係列具有創造性的見解。例如:(1)民主集中製是黨和國家的最根本的製度,也是我們傳統的製度。堅持這個傳統製度,並且使它更加完善起來,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事情。(2)民主集中製執行得不好,黨是可以變質的,國家也是可以變質的,社會主義也是可以變質的,幹部也是可以變質的,個人也是可以變質的。(3)民主集中製是社會主義製度的一個不可分的組成部分。(4)隻有聯係群眾的集體領導,才符合於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才便於盡量減少犯錯誤的機會。這些見解,既深刻又具有指導作用;既遵循了馬列主義的組織原則,又結合了中國黨的生活實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二)
建國以來,鄧小平在運用和發展民主集中製的過程中,顯示出他關於民主集中製建設思想的一些基本特點。
第一,黨的民主集中製建設要緊緊圍繞黨的生活實際,是鄧小平民主集中製建設思想的一個基本特點。
建國以來,鄧小平緊緊圍繞中國黨的生活實際,加強民主集中製建設,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原則。從他運用民主集中製原則解決黨的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整個過程來看,有一個基本特點,即:密切結合黨的生活實際。從1956年黨的八大上《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開始,到1962年《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再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等曆次重要講話。他都緊密聯係黨的生活實際來談黨的民主集中製問題,並針對當時黨的生活實際狀況論述民主集中製中的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係。當黨內離開民主講集中,民主太少時,他提醒全黨“沒有了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從而也就不可能有認識的統一,行動的統一,”“為了加強集中統一,反對分散主義,就更要堅持民主集中製的民主這一方麵。”當黨內出現本位主義和分散主義傾向時,他強調“該集中的必須認真集中”,當黨內出現兼職過多,權力過分集中現象時,他指出“權力不宜過分集中”,權力過分集中,就會“妨礙社會主義民主製度和黨的民主集中製的實行”,就容易造成個人專斷,破壞“集體領導”原則;當黨的組織出現渙散軟弱現象、各行其是時,他明確指出:“中央要有權威”。他根據馬列主義組織原則,分析中國黨的生活中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的狀況,多次強調發揚民主不能離開集中,而集中也不能脫離民主。他說:“我們實行的是民主集中製,這就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段論述後來被十四大黨章作為我們黨關於民主集中製基本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鄭重肯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