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2 / 3)

水心是個半路出家儒禪兼修的和尚,知道王五心中的煩惱,便經常用一些禪理來點破他,有時也推薦一點性理之書給他看看,讓他自己去領悟。

今天,水心就給了他一本本朝學者唐甄撰寫的《潛書》,要他仔細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

王五坐在禪床上,聽那禪堂中木魚聲聲,覺得心中無聊,便拿起那本《潛書》來翻看。首先翻出一頁,上麵寫道:

泰山之高,非金玉丹青也,皆土也。江海之大,非甘露醴泉也,皆水也。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是以堯舜之為君,茅茨不翦,飯以土簋,飲以土杯,雖貴為天子,而甘菲食,暖粗衣,就好辟惡,無異於野處也,無不與民同情也。……

他感到看不懂,又翻了幾頁,那書上寫道:

“……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妻笑曰:“何以謂之賊也?”曰:“今有負數匹布或擔數鬥粟而行於途者,或殺之而有其布粟,是賊乎?非賊乎?”曰:“是賊矣!”唐子曰:“殺一人而取其匹布鬥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

他念完了這一段,想了一想,還是似懂非懂,便又翻過一頁,繼續再看:

若上帝使我治殺人之獄,我則有以處之矣。匹夫無故而殺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無故而殺人,雖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殺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無故而殺之,其罪豈不重於匹夫!

對這段話,他稍微看出了一點意思,正想繼續念下去,忽然聽得外麵有個熟悉的聲音在說話。他側耳一聽,便知道是張六兒來了,連忙拋下書本,迎了出去。

王五將張六兒拉入禪房,問道:“你不是回關東老家去了嗎,今日是什麼風,把你又吹到這兒來了?”

張六兒把大腿一拍,說道:“我的老哥,甭提啦!這次八國聯軍鬧中華,俄國大毛子在關東搞得更慘,血洗三十六屯,殺的人頭都堆成了小山,大姑娘、老婆子都被淩辱遍了。大好的關東,簡直被他們糟踏成了人間地獄。咱這樣的人怎麼還能在那兒安身?隻好又跑到這邊來了。要不是上次聽您說過有這麼個地方,誰知道到這麼個野山溝兒裏來找您。這下可好了,你老丈也可算找到一塊修身拜佛成正果的好地方了。”

王五笑道:“咱這樣的人永遠成不了正果,西天如來佛也不會收咱這樣的人。你還是對咱說說,又聽到了一些什麼新聞吧。”

張六兒道:“新聞倒是有一件,我也正是為這件事來的。不過,五丈既然身子不舒服,在這兒養病,也就不必驚動你了。”

王五把長長的白胡須一掀,說道:“沒啥,有什麼事兒,你就直接講好啦,咱王五也還沒有老到那步田地。”

張六兒見他精神抖擻,未減當年,便掏出一個小紙摺兒,遞給王五道:“您先看看這個。”

王五接過一看,隻見那摺兒上寫著一份清單,原文如下:

永樂大典三百零七冊,長白龍興記四冊,曆聖圖像四軸,曆聖翰墨三十一冊,穆宗實錄七十四冊,今上起居注四十五冊,今上禦容一楨,丙夜乙覽一百三十五冊,滿洲碑帖六冊,曆朝帝王後妃圖像一百一十二軸,寧壽大鑒十八冊,皇華一覽四冊,宋版前漢書一部,六如居士大全集一部,後唐列傳一部,神宗正史一部,邊事叢載一部,唐百家詩選一部,元名臣小史二十冊,明太祖手書禦製詩四百一十篇,明莊烈帝欽定逆案全稿一部,龍潛紀事一部,古隱書一部,邊防圖覽五十冊,十七朝聖藻集一百卷,蹶張心法十八卷。

王五看了,莫名其妙,忙問張六兒:“這是怎麼回事兒?”

張六兒說:“五丈不知,這麼個小小的清單,那上麵的東西,可都是無價之寶,挺貴重的哩。這些古籍珍藏,都是皇宮中收藏的秘本,不料這次八國聯軍進京後,竟被內務府中幾個貪財的旗人,勾結洋兵,盜了出來,準備賣給外國人,運到外國去賺大錢。這事兒被咱個朋友知道了,見我又來到了北京,便跑來找我,教我無論如何要約幾名江湖義士,把這批古籍截下來,不能放走了國寶,便宜了那些外國洋人。不知五丈還有這份興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