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脊柱的應用解剖(四)(1 / 3)

第三節 椎管及其內容物

一、椎管

椎管由各遊離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連成,上接枕骨大孔與顱腔相通,下達骶管裂孔而終。

(一)椎管壁的構成

椎管為一骨纖維性管道,前壁由椎體、椎間盤及後縱韌帶構成;後壁由椎板、小關節及黃韌帶構成;兩側壁為椎弓根和椎間孔。構成管壁的任何結構發生病變如椎體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及黃韌帶肥厚等因素均可使管腔變形或狹窄,壓迫其內容物而出現一係列症狀。

(二)椎管的形態

椎管橫斷麵上,近枕骨大孔處近似圓形,胸段呈圓形,頸腰段呈三角形,骶段寬而扁。

椎管的正中矢狀徑:頸段為1.25~1.36cm,正常範圍下限1.17cm;腰段,L1~3逐漸減小,平均為1.68~1.49cm,L3~5又漸增大,平均為1.49~1.68cm,正常範圍的下限為1.3cm,1.0~1.2cm為相對狹窄,小於1.0cm為絕對狹窄。腰椎橫徑自第1至第5漸增大,平均為2.25~2.4cm。

(三)側隱窩

指椎管外側靠近椎弓根的空間,其前方為椎體後外側緣,後方為關節突,外側為椎弓根,內側開放。側隱窩內有神經根和靜脈叢通過,過於狹窄時,可壓迫神經根。側隱窩在腰椎的臨床意義較大。

(四)神經根管

是神經根自離開硬膜囊後,至穿出椎間孔一段的周圍毗鄰結構。由於神經根在椎管內自上而下,行程愈來愈長,在腰段最明顯,相應的神經根管的長度也逐漸增長。

二、椎管的內容物

主要包括脊髓、脊神經根、被膜、血管及少量結締組織等。

(一)脊髓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處連延髓,下端終於第1腰椎體下緣,小兒平第3腰椎體。脊髓共發出31對脊神經,即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和尾神經1對。發出至四肢的神經節段處脊髓變粗,分稱為頸膨大、腰膨大。頸膨大位於頸髓第5節段到胸髓第1節段之間,腰膨大位於腰髓第2節段至骶髓第3節段之間。

脊髓節段與椎骨棘突的對應關係如下:脊髓全部頸節段較同序數椎骨棘突尖低1個椎骨,上胸部脊髓節段較同序數胸椎棘突尖低兩個胸椎,自第5到第11胸椎處,脊髓節段比同序數椎骨低4個椎骨,第11胸椎棘突尖平對脊髓第3腰節段,第4、5腰節段和全部骶、尾節段平對第12胸椎棘突和第1腰椎棘突。

(二)被膜

脊髓被覆3層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脊膜、蛛網膜和軟脊膜。各層的腔隙依次為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網膜下腔。

1.硬膜外腔

是指位於椎管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腔隙,內有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靜脈叢、淋巴管,並有脊神經根及其伴行血管通過,呈負壓。此腔不通顱內。

2.蛛網膜下腔

是位於脊髓蛛網膜與軟脊膜之間的腔隙,較大,充滿腦脊液,向上與顱內腦部蛛網膜下腔相通,向下達第2骶椎高度,在脊髓末端與第2骶椎水平之間的腔隙,稱為終池,池內有腰骶神經根構成的馬尾和軟脊膜向下延伸的終絲。

第四節 脊柱的外在穩定結構

脊柱的外在穩定結構主要包括位於脊柱周圍的筋膜、肌肉等軟組織。

一、筋膜

脊柱周圍的筋膜主要有椎前筋膜、項筋膜和胸腰筋膜。其中腰背筋膜較厚,是腰背、腰骶部的主要穩定結構。

胸腰筋膜也稱腰背筋膜,分淺、深兩層。淺層位於背伸肌的背麵,向上行於項筋膜,向下附著於髂脊和骶外側脊,內側附著於胸腰椎棘突、棘上韌帶和骶中脊,外側在胸背部附於肋角。淺層於腰部最強厚。深層位於腰方肌和骶棘肌之間,向上附於第12肋下緣,向下附於髂脊,內側附於棘突和腰椎橫突,外層與淺層會合,成為腹橫肌和腹內斜肌起始腱膜。腰動脈的後支及腰神經的後支位於此層筋膜內,於骶棘肌外緣淺深兩層筋膜會合處穿出至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