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齡
年齡因素與脊柱疾病關係較為密切。如脊柱退行性骨關節病及骨質疏鬆症等多見於中老年人,強直性脊柱炎則多發生於青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症多發生於成年及壯年人,因為此時期髓核吸水性強,膨脹性大,纖維環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壓力大而突出;而老年人,髓核脫水,張力較低,即便纖維環破裂,髓核也多不突出。
(二)體質
體質強壯,氣血旺盛,肝腎充實,則筋骨強勁,承受外界暴力和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就強,故不易發病。反之,則較易發生筋骨病變。如素體虛弱的中老年人,易感風寒之邪侵襲而引發頸椎病,出現項背強硬、疼痛、轉動不利,肩臂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體質與先天稟賦、飲食調養及身體鍛煉有關。
(三)解剖結構
人體所有筋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形態並非完全相同,因此有些筋骨在特殊的解剖結構及生理條件下極易發生損傷。如S1的隱性脊柱裂,由於棘上及棘間韌帶失去了依附點——棘突,使腰骶關節的穩定性降低,故該部位易發生勞損。下頸椎活動度大於上頸椎,故頸椎病以下頸椎多見。胸椎附有肋骨,活動度小,故較少發生椎間盤突出症。
(四)情誌因素
正常情況下,七情屬於生理活動,並不會引起損傷,但是刺激過於強烈而持久,同時又不能正確對待時,就會導致劇烈的情誌變化,使內髒氣機發生紊亂而致病。暴怒傷肝,使肝氣鬱結,影響肝主筋的生理功能,使筋僵不利,即使遭受輕微外力也易造成筋傷病變。憂思傷脾,脾氣不足,運化無力,氣血生化無源,使筋骨失於充養,也易發生筋骨病變。驚恐傷腎,腎主骨生髓,腎傷則不能生髓養骨,腎府易傷。臨床上發現腎虛者腰腿扭閃損傷發生率較高。情誌內傷,最易影響氣機,進而累及氣血津液代謝,使機體產生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阻滯頸項腰背部經絡,不通則痛,故脊柱疾病多有疼痛等證。總之,情誌刺激是脊柱外科臨床上不容忽視的致病因素之一。
第二節 基本病機
脊柱疾病的發生、發展與髒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有利於臨床診斷和治療。
一、髒腑病機
脊柱為人體重要支撐結構,椎管內含有脊髓,支配四肢及內髒的神經均起自或途經脊柱。髒腑的功能正常,才能使脊柱皮肉筋骨得以濡養潤澤,發揮皮肉衛外強健的作用。髒腑功能失調,則皮肉筋骨失於剛勁強健,從而易患損傷疾患。由於肝主筋、腎主骨,因此,肝、腎與脊柱疾患的關係尤為密切。
(一)肝
肝主疏泄,不僅能調節全身氣機,還能調暢情誌。肝又主藏血,有貯藏血液和調節氣血的功能。肝與筋關係密切,故有“肝主筋”之說。肝的功能正常,則氣機條達,血脈和暢,筋絡強勁,並能有力地束骨屬節而利關節。青壯年肝氣充實,故筋骨強健,脊柱活動靈活,很少發生骨質增生、小關節紊亂等筋骨病變。“丈夫……七八肝氣衰”,無以淫筋,導致筋縱弛軟無力,而“筋不能動”。於是,由筋所連屬約束的骨節就變得軟弱無力,即使輕微的損傷,也能導致各種肌筋扭傷及關節錯動等病變,出現動則作痛,難以支重。《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病多風,肝之陰血不足可生內風,外風過亢也能傷肝。肝血不足或肝風內動,可影響筋的活動能力,出現痿軟無力或抽搐攣急等現象。肝藏血,“女子以肝為先天”,肝陰虛則婦人月經不調,經期較長可失血過多而致血虛,血不榮筋,遂產生腰痛。故《證治要訣》說:“婦人失血過多及患者血虛致腰痛者,當益其血。”《素問·痿論篇》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幹。筋膜幹則拘急而攣,發為筋痿。”中年以後精血不足,陰虧虛火旺盛,以致肝腎氣熱,出現項背腰臀疼痛拘急、活動不利,並伴口苦咽幹、小便黃赤等症狀。此外,凡一切行動坐臥的支持能力,都與筋的充盛與否有關,故而“疾走傷筋”、“肝厥好臥”,說明肢體的運動,完全取決於筋的功能是否正常,而筋的功能是通過肝脈來營養的。因此,治療脊柱疾患特別強調柔肝以養筋,活血以舒筋,補血養血以續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