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劉氏治療脊柱(3 / 3)

(3)用於腰腿痛,可與杜仲、狗脊、桑寄生、牛膝、木瓜配伍應用。

(現代研究)澤蘭全草製劑有強心作用;澤蘭水煎劑15~20g給大鼠灌胃,能夠對抗血小板聚集,對抗血栓形成;澤蘭水提物每千克體重2g腹腔注射能擴張微血管管徑,加快微血流速度。

五、自然銅

(處方用名)自然銅、煆自然銅。

(性味歸經)辛、平,歸肝經。

(藥物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療傷。

(臨床應用)本品為傷科要藥。常用量:內服煎湯10~15g,入散劑每次0.3g。

(1)用於跌仆骨折,瘀血腫痛,可與當歸、澤蘭、赤芍、土鱉蟲等藥配伍。

(2)用於扭挫筋傷,瘀腫疼痛,與桃仁、紅花、乳香、沒藥配伍同用。

(3)本品宜醋煆用。可廣泛用於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血腫痛、心氣刺痛等症。

(現代研究)本品有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實驗證明:含自然銅的接骨散對家兔橈骨骨折愈合有促進作用,加強其骨折愈合強度,表現為橫牽力和旋轉牽引力加大,並促進骨痂生長,骨痂量多且較成熟。

第四節 平肝息風類

一、天麻

(處方用名)天麻、明天麻、煨天麻。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藥物功效)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活絡,通痹止痛。

(臨床應用)本品甘平質潤,主入肝經,凡頭暈目眩、痙攣抽搐、肢體麻木、手足不遂等一切風證,皆可應用,故有“定風草”之美稱。古方中多用治風寒濕痹等證;現各種眩暈均多用之。常用量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1)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配半夏、陳皮、茯苓、鉤藤、丹參、石菖蒲等。

(2)用於風寒濕痹、四肢拘攣,配秦艽、桑枝、羌活、川芎、蜈蚣。

(3)用於坐骨神經痛,配薟草、淮牛膝、蜈蚣、防風、烏梢蛇。

(4)用於腰椎管狹窄症,如通督壯腰湯。

(5)用於落枕,配當歸、川芎、羌活、烏藥、葛根、白芍、甘草。

(現代研究)天麻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有鎮痛作用;天麻水煎劑和注射液能增加心腦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及舒張外周血管;有促進膽汁分泌作用。

二、牡蠣

(處方用名)牡蠣、生牡蠣、煆牡蠣。

(性味歸經)鹹、澀、微寒,歸肝、膽、腎經。

(藥物功效)補陰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鎮驚安神。

(臨床應用)本品性寒質重,能清熱鎮驚;味鹹澀,有軟堅散結收斂之功。用於骨折和創麵遲緩愈合及各種創傷後期,身體軟弱無力、多汗、盜汗者。筆者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常用量為15~30g,先煎,收澀宜煆用,其他均生用。

(1)用於跌打損傷疼痛,如牡蠣散。

(2)用於骨質疏鬆症之腰背疼痛,配熟地、骨碎補、續斷、雞血藤、鹿銜草、補骨脂、三七。

(3)用於損傷後心悸不安、膽怯驚恐、煩躁失眠等屬於肝陰不足者,配夜交藤、龍骨、遠誌、炒棗仁、白芍、當歸等。

(現代研究)牡蠣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鎂、鋁、矽、氧化鐵及有機成分蚧殼精等。所含碳酸鈣具有收斂、製酸、止痛等作用。牡蠣有調節整個大腦皮質的作用。

三、蜈蚣

(處方用名)蜈蚣。

(性味歸經)辛、鹹、溫,有毒,歸肝經。

(藥物功效)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

(臨床應用)本品性善走竄,為息風止痙要藥。筆者多用於脊柱疾病諸痛證,以增強止痛之效。常用量為1~3g,研末吞服0.6~1g。外用適量,研末或油浸塗敷患處。本品用量不宜過多,用時不宜過長。血虛發痙及孕婦忌用。

(1)用於腰椎管狹窄症,如通督壯腰湯。

(2)用於致密性骶髂關節炎,配當歸、川芎、茯苓、蘇木、天麻、沒藥、忍冬藤、海風藤、薟草。

(3)用於強直性脊柱炎,配忍冬藤、雞血藤、絡石藤、青風藤、海風藤、薟草、伸筋草、杜仲、狗脊等。

(4)用於頑固性風濕痹痛,配全蠍、穿山甲、當歸、雞血藤、蜈蚣。

(現代研究)蜈蚣有鎮靜、抗驚厥及降低血壓的作用;能抑製結核杆菌和皮膚真菌,對肝癌細胞有抑製作用。

第五節 補益類

一、熟地黃

(處方用名)熟地黃、大熟地、熟地、熟地炭。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心、肝、腎經。

(藥物功效)養血滋陰,補精益髓。

(臨床應用)本品甘溫味厚,質地柔潤,既補精血,又益肝腎,為骨傷科常用的補益肝腎之藥,補陰諸方中均以本品為主藥。常用量為10~30g。宜與健脾胃藥如砂仁、陳皮等同用。

(1)用於骨質疏鬆症,配骨碎補、續斷、雞血藤、牡蠣、陳皮等。

(2)用於坐骨神經痛,配桂枝、沒藥、牛膝、白術、鬱金、地骨皮、生薑、甘草、生茶葉、茄子花、公雞1隻。將上藥用紗布包好和公雞一起入沙鍋中,加水淹沒為度,用火煮熟,食肉喝湯。

(3)用於損傷後氣虛血滯證,配黨參、香附。

(4)用於骨質增生,配肉蓯蓉、骨碎補、鹿銜草、雞血藤、淫羊藿、萊菔子(骨質增生丸,筆者經驗方)。

(現代研究)熟地含地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有強心、利尿、降低血糖、抗過敏及抗炎作用。

二、狗脊

(處方用名)狗脊、金毛狗脊、生狗脊、製狗脊。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肝、腎經。

(藥物功效)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利關節,鎮疼痛。

(臨床應用)本品苦能燥濕,甘能養血,溫能益氣,有溫而不燥,補而能走,走而不泄的特點。對肝腎不足兼風寒濕邪之腰脊強痛、不能俯仰、足膝軟弱最為適宜,為治療脊柱疾病常用藥物。本品補腎之功不及續斷,祛風濕作用則較續斷為優。近代臨床多以本品與補肝腎、祛風濕、通血脈藥同用,治療脊椎骨關節炎、脊髓病、壓縮性骨折後遺症等。常用量為10~15g。

(1)用於腰椎損傷後遺症,腰不能伸,配骨碎補、龍骨、續斷、牛膝、沒藥、乳香、白術。

(2)用於坐骨神經痛,配牛膝、木瓜、杜仲、薏苡仁、炙川烏,泡酒內服。

(3)用於腰膝軟弱脹痛、時輕時重,配秦艽、海桐皮、川芎、木瓜、萆、五加皮,泡酒服。

(4)用於強直性脊柱炎腰背僵硬、屈伸不利,配續斷、杜仲、牛膝、海風藤、桑枝、木瓜、秦艽、熟地、桂枝、當歸。

(現代研究)狗脊含綿馬酸及澱粉約30%,甲醇提取物水解產生山柰醇。有強筋骨、抗風濕作用。

三、續斷

(處方用名)續斷、川續斷。

(性味歸經)苦、甘、辛、微溫,歸肝、腎經。

(藥物功效)補肝腎,行血脈,續筋骨,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本品具有補而不宣、行而不泄的特點,為骨傷科常用藥物。用治腰腿腳弱,有補而不滯、行中有止之效;用治軟組織損傷的早、晚期關節疼痛,軟弱無力,有通利關節、接骨續筋之效,又可通行血瘀。常用量為10~20g。

(1)用於一切筋骨關節酸軟疼痛,配丹參、千年健、伸筋草、海桐皮、五加皮等。

(2)用於腰膝酸痛無力,配牛膝、補骨脂、杜仲、木瓜、萆,為蜜丸(《扶春精方》)。

(3)用於肥大性脊柱炎,配熟地、鹿銜草、骨碎補、威靈仙、雞血藤等。

(現代研究)續斷含續斷堿、揮發油、維生素E等,對癰瘍有排膿、止血、鎮痛、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

四、杜仲

(處方用名)杜仲、厚杜仲、綿杜仲、炒杜仲、焦杜仲。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藥物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固胎元。

(臨床應用)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脊柱乃筋骨聚集之處,筋骨病變繁多,因而本品乃治療各種脊柱病變的要藥。《神農本草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誌。”另外,凡腰腿部創傷、骨折後期筋骨無力及損傷後遺症均可用之。炒用治療損傷性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常用量為10~15g。

(1)用於頸椎病之頭目眩暈等症,配白芍、石決明、天麻、鉤藤、半夏、茯苓等。

(2)用於外傷勞損腰腿痛及跌打損傷、瘀阻作痛,配當歸、赤芍、烏藥、元胡、丹皮、桃仁、續斷、紅花,水煎服(《傷科補要》)。

(3)用於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如通督壯腰湯中用杜仲。

(4)用於關節韌帶軟弱無力,配兒茶、五加皮、續斷、鬆節、海桐皮、萆等外敷。

(現代研究)杜仲有降低血壓,擴張血管,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其煎劑對家兔離體心髒有明顯加強作用;有鎮靜、鎮痛及抗炎作用;有利尿作用;能提高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作用;能使收縮狀態的子宮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