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用本法治療,須注意以下幾點。①麻醉劑用量,可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適當減小用量;②在麻醉下推拿,要審慎小心,由輕到重,剛柔結合;③拔伸兩下肢時,宜握踝關節上方,不能牽拉足背,以免過度蹠屈,而損傷踝關節及神經;④助手固定患者腋部時,雙手要靠腋部內側,以防止損傷臂叢神經及肩關節;⑤注意避開推拿手法的禁忌證。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二步十法”和“三步八法”雖都治療同樣疾病,但在具體的應用上,卻又各不相同。二步十法手法輕,不需麻醉,僅術者一人(或用一助手協助),多次手法完成治療,可應用於各類腰椎間盤突出症,若能按手法要求,分步驟、依次循序進行,其療效多能滿意。而三步八法,手法重,在麻醉下,需助手多人協同操作,一次手法完成治療。對病勢急、病情重者,尤為適宜。但對病史長,經久治不愈,證明神經根已粘連者,療效亦佳。不過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絕對禁忌用手法治療。
三步八法的整個操作,與二步十法的後5個手法的作用基本相仿,不過其手法較重,著力較強,對分離粘連和受壓的神經根作用較大,同時第二步之腰部推扳法使上下兩椎體互相旋轉扭錯,使突出物帶回原位或變小,可一次完成。而第三步之雙側腰髖引伸法、單側腰髖引伸法與第二步之患側腰髖引伸法意義相同,不過患者的臥位不同,使椎間隙拉寬的程度及方向也不同,總的目的是使椎間隙前寬後窄,將還納的椎間盤進一步移向前方,加強其回縮效果。所以施用以上推拿手法後,患者大部分能伸腿平臥,腿痛或下肢感覺障礙解除或恢複正常。即或病程較長的病例,多數也能取得上述效果。臨證可隨機選用。
三、張某,男,36歲,營業員。
主訴:腰腿痛一月餘。
病史:1個月前因搬取重物扭傷腰部,當時腰痛不甚,並未在意。經過1周左右腰痛加重,兩腿痛右腿為著,小腿外側麻痛,逐漸加重。曾在某醫院治療,服腰痛寧等藥不見效。
查體:脊柱側彎,平腰,活動受限,L4~5棘旁(雙)壓痛(+),兩臀上壓痛(+);直腿抬高左60°、右45°,右趾背伸力弱,右跟腱反射減弱。兩小腿後外側和足背外側皮膚感覺遲鈍(右側為著)。脈沉弦,舌苔薄白。
CT掃描提示:L4~5、L5~S1間盤突出(偏中央型)。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偏中央型)。
辨證: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此病例係腰傷後致脈絡瘀滯,經絡受阻(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而現之腎虛血瘀證。
治療:偏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不宜施行較重手法治療,且該患者素體不健,故擬服中藥“腰痛杜仲湯”治之。
方藥:腰痛杜仲湯(自擬)。
杜仲(炒)25g,金毛狗脊20g,熟地黃20g,仙靈脾20g,骨碎補20g,雞血藤20g,鹿角霜20g,丹參15g,川牛膝15g,伸筋草15g,桂枝15g,獨活15g,延胡索15g,廣陳皮15g。日1劑,囑服1周。
複診:腰腿疼痛減輕,惟腿腳麻木仍然。治以前方加黃芪30g用以增強補氣之力。蓋氣足則血旺,而運行有力。以之與桂枝、獨活同用“治血痹、肌膚麻木”有良效。囑服2周。後繼服壯骨伸筋膠囊調理3周痊愈。
(按語)腰痛杜仲湯以補腰腎、益精髓、活血通經為組方原則。方中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是補肝益腎治腰痛之要藥。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合金毛狗脊、仙靈脾、鹿角霜以增強補腎強筋之力。熟地黃、骨碎補、雞血藤不僅能補骨續筋,而且有和血養血之功。配丹參、牛膝、伸筋草以活血通經,桂枝、獨活之溫經散寒宣痹,加入延胡索以鎮痛,陳皮之調中和胃。共奏補肝腎,化瘀滯,通經絡,健脾胃,止疼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