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腰椎管狹窄症(3 / 3)

2.瘀血型

(症狀)平素慢性下腰痛、腿痛及間歇性跛行,因腰部扭閃及勞累而症狀突然加劇,腰部劇痛,痛連下肢,轉側不利,屈伸受限,尤以後伸受限為甚,步履艱難。舌質紫暗,脈沉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秦艽15g,川芎15g,沒藥15g,桃仁15g,紅花15g,獨活15g,香附15g,元胡20g,牛膝15g,當歸20g,雞血藤30g,地龍10g,赤芍15g,麻黃6g,桂枝6g。水煎服,日1劑。

3.腎陽虛型

(症狀)間歇性跛行,腰腿酸軟,綿綿作痛,喜按揉,身體疲倦,腰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漸輕,麵色白,精神萎靡,氣短,手足不溫,小便清利。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活血通絡。

(方藥)右歸丸化裁。

熟地30g,骨碎補30g,山茱萸15g,菟絲子20g,杜仲20g,鹿角霜20g,當歸15g,熟附子10g,狗脊15g,五加皮15g,沒藥10g,澤蘭10g。水煎服,日1劑。

4.腎陰虛型

(症狀)腰腿酸痛,間歇性跛行,心煩失眠,口燥咽幹,麵色潮紅,五心煩熱,耳鳴耳聾。舌質紅,脈象細數。

(治法)滋補腎陰,活血通絡。

(方藥)左歸丸化裁。

熟地30g,山藥30g,骨碎補20g,枸杞子20g,山茱萸15g,鹿角膠15g,牛膝20g,當歸20g,麥冬20g,知母10g,黃柏10g,丹皮10g,薟草20g,雞血藤20g。水煎服,日1劑。

(二)中成藥

以上各型均可配合服用“通督活絡丸”1丸,日3次。

二、推拿療法

推拿能緩解腰肌痙攣,鬆解軟組織粘連,使腰骶角變小,恢複脊柱正常姿態。推拿還能調整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瘀血、水腫等病理狀態,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並相對擴大椎管,減輕壓迫,消除疼痛。本病手法操作宜輕柔,切忌粗暴。

施術時,令患者俯臥於床上,術者立於一側,於腰骶及患側下肢後側施用按、揉、(圖6-3~6-5)或一指禪法,並彈撥腰背部腧穴。患者仰臥,屈髖屈膝,術者雙手扶患者雙膝,稍用力下按幾次,再左右旋轉搖晃雙膝關節以帶動腰部活動。然後再令患者俯臥位,腹部加薄軟枕,術者雙手彈壓患者骶部(以糾正腰骶角過大),並平推腰腿,以灼熱為佳。最後點按腧穴,拿捏叩擊腰腿,結束手法。

晃腰法腰骶角過大者,手法結束後可用腰圍固定,平時注意加強腰背肌及腹肌的功能鍛煉。

三、其他療法

(一)針灸療法

參考第五章“腰椎間盤突出症”。

(二)穴位注射療法

常用穴位有環跳、承扶、腎俞、委中、承山、陽陵泉、殷門等。常用藥液有VitB1、VitB12、當歸注射液。每次選3~4個穴。

第五節 劉氏臨證醫案

劉某,男,62歲,退休工人。

主訴:腰腿痛近1年。

病史:無明顯誘因腰痛,繼之兩腿痛,左腿為著,走路時兩小腿症狀加重,挺胸直腰時,小腿疼痛尤甚,間歇性跛行,尿急,畏冷,自汗。經過某醫院推拿、理療,口服骨刺消痛液、壯骨關節丸等不效。

查體:患者麵色白,精神不振,輕度駝背,腰活動背伸受限,且牽涉小腿疼痛;下腰廣泛壓痛,腰骶部為著,直腿抬高試驗(-)。兩小腿腓腸肌壓痛(+)。足趾背伸無力。脈沉細無力,舌淡微白苔。

CT掃描提示:腰骶椎間盤變性,椎管狹窄。

診斷:腰椎管狹窄症(腎陽虛衰,血瘀阻絡)。

辨證:麵色白,精神不振,氣短,手足不溫,腰痛綿綿,間歇跛行,證屬腎陽虛衰,久則血瘀、絡阻,腎督不暢,一派腎虛血瘀之象。

治療:溫補腎陽,散瘀通絡。

方藥:補腎通督壯腰湯(自擬)。

熟地黃30g,鹿角霜20g,肉蓯蓉15g,仙靈脾15g,熟附片7.5g,山茱萸15g,雞血藤15g,川杜仲15g,紫丹參15g,醋元胡15g,枸杞果15g,肉桂粉(分3次衝)5g,煨幹薑7.5g。水煎服,日1劑,囑服1周。

複診:患者自述症狀減輕,尿急、畏冷好轉,惟仍全身乏力。治按前方減肉桂、幹薑,加人參15g,白術20g,黃芪20g,囑服2周。

患者自述腰已不痛,腿痛明顯減輕,汗少、力疲亦輕。囑按前方繼服月餘,諸症悉退。

(按語)本病例係一退休工人,素體不壯,積勞成疾(慢性勞損),所以腰痛綿綿,腿痛不已。且自汗、身疲、溲頻,脈細弱無力,手足不溫,一派腎陽虛衰,經脈滯而不暢之象。故其治以補腎通督為法,用自擬“補腎通督壯腰湯”。方用熟地黃為君藥,以其甘溫滋腎以填精,此本陰陽互根,於陰中求陽之意;鹿角霜、仙靈脾、肉蓯蓉、熟附子、紫肉桂溫補腎陽、強腰壯督而祛寒;山茱萸、枸杞子之養肝血,助君藥滋腎養肝;雞血藤、紫丹參通經活絡而住痛,杜仲、骨碎補補肝腎壯筋骨,淮山藥、廣陳皮補中益脾,以輔佐君藥,發揮其補腎肝、益脾胃、通經活絡之力。在治療過程中,益以參術之補元氣、強脾胃,於是先天之腎氣得補,後天之脾氣將複,自汗身疲無不瘥矣,此用方之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