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上各型合並骨質增生者,在服用湯藥的同時,服骨質增生丸2丸,日2次。
(二)中藥外敷
(處方)威靈仙、防風、川烏、草烏、續斷、透骨草各100g,三棱、紅花、幹薑、花椒各50g。
(用法)將上藥粉碎成細末,每次取100g用醋調成稀麵糊狀,放入紗布袋中。將布袋放於腰部疼痛明顯處,將熱水袋放於藥袋上(勿燙傷皮膚),每次約1小時,日1~2次。
(適應證)用於各型骨質疏鬆症。
二、其他療法
(一)運動療法
如太極拳等。有人認為每日累計2~3小時的站立和步行,可防止骨脫鈣引起的尿鈣流失增加。腹、背和四肢肌肉適當負重的等張或等長收縮,對抑製骨質疏鬆有良好作用。有人報道50~70歲婦女做負重鍛煉,每次1小時,每周2次,8個月後腰椎無機鹽含量增加3.5%,而不運動的對照組則減少2.7%。
(二)飲食療法
可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磷質的食物。平時多曬太陽。
日本笠井實人(1993)認為從年輕時就開始多做運動、多攝取鈣質、多曬太陽等,是防止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方法。
(三)西藥療法
(1)雌激素,特別適用於絕經的婦女。
(2)氟化鈉每日0.15mg/kg,與鈣劑和維生素D同服,可減少骨痛和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險。但注意不可過量。
第五節 劉氏臨證醫案
李某,女,58歲,退休職員。
主訴:腰背痛2年餘。
病史:腰背酸痛,時輕時重。晨僵現象明顯,四肢沉重乏力。50歲絕經,服過大量“蓋中蓋”等,無明顯效果。
查體:輕度駝背,腰活動輕度受限,脊柱廣泛壓痛,直腿抬高試驗(-)。脈沉弦,舌質淡,苔薄白。
X線檢查:脊柱(胸腰段)後凸變形,各椎體呈魚尾狀改變,骨質疏鬆。
診斷:骨質疏鬆症。
辨證:骨痿(腎虛髓減,脾弱精衰,故骨失充養而致骨鬆)。
治則:補腎、益脾、壯骨。
方藥:補腎壯骨湯。
淫羊藿25g,肉蓯蓉20g,鹿角霜20g,熟地黃20g,鹿銜草15g,骨碎補15g,全當歸15g,生黃芪20g,生牡蠣(先煎)50g,川杜仲15g,雞血藤15g,陳皮15g,製黃精15g,炒白術15g,淮山藥15g。水煎服,日1劑,囑服2周。
複診:患者自述,服藥2周,症狀有些減輕,惟睡眠欠佳,多夢。遂於前方加夜交藤30g,生龍齒(先煎)20g,囑再服2周。
三診:患者自述晨僵、腰背酸痛明顯減輕,步履較前輕鬆、有力,睡眠好轉。仍按前方繼續治療月餘,後服健骨寶膠囊兩月餘而收功。
(按語)本病的真正原因,是腎虛內在因素為根本,風寒濕邪以及小外傷的侵襲、積累為外因。然本病雖屬先天之腎氣虛,本在先天,日久勢必影響後天之脾胃,運化失職,營養補給不充,出現氣血虛衰的見症。故其標在脾胃,遵循“標本兼治”的原則,在補腎益精的同時,必須兼理脾胃,以求全功,是治法之大要也。
本病例係一絕經後之婦女,其病因乃屬本虛標亦虛之候。故治以自擬方“補腎益脾壯骨湯”,藥用淫羊藿入肝、腎經,補命門,興腎陽,益精氣,以“堅筋骨”也,主腰膝酸軟無力,肢麻、痹痛,為君藥。合臣藥肉蓯蓉、鹿角霜之入腎充髓,補精、養血、益陽,與君藥相配伍,其強筋健骨之力益著。配熟地黃之滋腎陰健骨,骨碎補、鹿銜草入腎補骨鎮痛,當歸之補血、和血,黃芪、牡蠣、杜仲益氣斂精,蓋有形之血賴無形之氣而生,故久病或年老體衰,氣血不足,精少、力疲、骨痿筋弱者,於此將會獲得很大裨益。加入雞血藤之活血、補血、通經活絡、止痛,以取“通則不痛”之功。黃精、白術、陳皮,以益氣補精,健脾和胃,且可拮抗本方滋補藥膩膈之弊,皆為佐使藥。以上諸藥相伍,有補命門、壯腎陽、滋陰血、填精髓、通經絡、健脾胃、堅筋骨之功效。
本方藥臨床應用三十多年,療效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但仍須在辨證、審因、論治的基礎上,加減變通。
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該複方能明顯減輕腎虛模型動物性器官和腎上腺重量減輕程度,並有增加動物的自主活動,抑製體重下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