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脊柱結核(3 / 3)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脊柱穩定性增加。可根據受累部位及穩定程度,在適當的支架保護下,離床活動。睡眠時可去掉支架。

3.牽引

適用於頸椎或頸胸段結核患者。目的在於防止病理性脫位,並可整複脫位,矯正畸形。

(二)飲食調養

此為改善全身情況的重要措施。應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使抗病能力增強,更有利於康複。如乳類、蛋類、肝類、精肉、魚類、新鮮水果等。

(三)支持療法

貧血者給予鐵劑、葉酸、VitB12等;嚴重貧血的可間斷少量輸血,並給予貧血飲食。

三、西藥的應用

常用藥物有異煙肼、鏈黴素、對氨柳酸、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為了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以2~3種抗結核藥同時使用較好。用藥時間不宜過短,一般2年左右。

一般患者可先用異煙肼和鏈黴素。成人:異煙肼,0.1g,日3次口服;鏈黴素,0.5g,日2次肌注。3~6個月後,可改用對氨柳酸和異煙肼同服。成人口服對氨柳酸:每日8~10g,分4~5次。

四、膿腫穿刺術

寒性膿腫較大,患者一般情況較差,並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者,不宜行病灶清除術,可穿刺抽膿,同時注入抗結核藥物,加壓包紮。若膿液黏稠不易抽吸時,可注入生理鹽水稀釋後再抽。淺表膿腫穿刺較易;部位較深者,其周圍多有重要髒器、血管和神經,因此穿刺時應細心操作。

五、病灶清除術

因脊柱結核早期即可出現膿腫和骨壞死,且不斷擴散,破壞脊柱的穩定性,雖經長期非手術治療,其主要病變如膿腫、幹酪性物質、死骨、脫落的椎間盤等,均較難吸收。有些病變雖可靜止,但能達到治愈和椎體間骨性融合者約為10%左右,不僅複發率較高,且可因上述結核病變或陳舊性病變、骨脊和瘢痕組織等壓迫脊髓而發生截癱,因而施行病灶清除術並融合術(同期或延期),不僅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而且也是預防截癱的重要舉措之一。對已出現截癱的患者,在全身情況許可下行病灶清除術和徹底減壓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手術的目的

(1)清除膿腫、幹酪樣物質及死骨的同時,可除去隱藏在其中的結核杆菌。

(2)改善和增加原病灶區的血液供應。

(3)增強局部組織的修複能力。

(4)提高原病灶區的抗結核藥物濃度。

(5)防止病灶內毒素的吸收。

(6)縮短療程,提高治愈率。

(二)手術指征

(1)有較大的寒性膿腫。

(2)有經久不愈的竇道。

(3)有明顯死骨或骨空洞。

(4)有脊髓受壓現象。

具上述一項者即可行病灶清除術。

(三)手術時間的選擇

(1)待病情穩定後。

(2)死骨分離出來後。

(3)在結核菌產生耐藥性之前。

(4)在膿腫破潰之前。

有關手術的具體操作、注意事項等請參考有關專著。

第五節 劉氏臨證醫案

董某,女,48歲,工人。

主訴:腰痛3年多,時輕時重。

病史:腰痛3年多,曾按風濕治療,不見明顯效果,近兩個月症狀加重,腰酸痛無力,夜間尤甚,腰及兩腿怕冷,小便頻數。

查體:體質瘦弱,麵色蒼白,腰活動受限,拾物試驗(+),胸腰段輕度角凸,棘上、棘旁(右)壓痛(+);直腿抬高試驗(-)。脈象沉細無力,舌質淡、苔薄白。

X線檢查:L1、2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不整,椎旁可見膿腫陰影。胸透:兩肺門增大,肺紋理增粗。

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正常,紅細胞沉降率84mm/h。

診斷:腰椎結核。

辨證:命門火衰,痰凝脊梁,腐骨蝕筋。

治則:補腎壯陽,溫通經脈,化痰健骨。

方藥:補腎抗癆湯(自擬)。

熟地黃30g,鹿角霜20g,熟附片15g,肉桂15g,炮薑15g,補骨脂15g,仙靈脾15g,白芥子15g,當歸15g,川芎15g,山茱萸15g,蜈蚣2條,守宮3條。日1劑,囑服15劑。

複診:服藥2周,症狀有好轉,畏寒乏力、尿頻症狀消失,食欲略增,下肢行走較前有力,腰痛減輕,腰部腫塊漸小。囑按前方加炮山甲15g,山慈菇15g,再服1個月。

三診:患者精神狀態良好,麵有華色。脈象沉緩,舌苔薄白。腰活動輕度受限,局部壓痛輕度,腰部(右)腫塊基本消散,觸痛(-)。X線檢查:第1~2腰椎椎體邊緣骨質有修複,輪廓清晰,骨密度略增濃。椎旁膿腫陰影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紅細胞沉降率25mm/h。囑按原方(複診方)繼服1個月。後服骨結核散以鞏固療效。

(按語)本病的演變較為複雜,為陰寒入骨之證。其病在腎,其治在骨,其證屬寒。

在整個病程中,其始為寒,久則化熱,熱壅成膿,但潰瘍甚慢,一旦潰破,膿水淋漓,不易收斂。若治療不當,纏綿日久,穿筋蝕骨,極易致殘。

本病例乃屬陰寒之證,其病邪在陰分,非用陽和通腠之法,不能解其寒凝,陽和一轉,則陰分凝結之毒便能化解,故其治以補腎壯陽之法為主。方中以桂、附為主藥,肉桂下行益火之源,附子乃命門之要藥,溫補腎陽,壯命門之火,命火旺則寒凝之氣得溫而散,配炮薑以助溫經之力。張景嶽雲:“善治陽者,必於陰中求之,以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故熟地黃、山茱萸補腎陰而收斂,扶陽亦養陰也。用鹿角霜、仙靈脾、補骨脂壯腎填精益髓;歸、芎調和營衛,使氣血流暢;白芥子、守宮、蜈蚣、炮山甲、山慈菇抗癆散結,化痰祛瘀,溫通經脈,促使膿腫吸收。是以寒凝一解,陰陽氣血雙補,化精有源,精足髓充,癆祛骨健,諸症無不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