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脊柱骨折脫位(1 / 3)

脊柱骨折脫位是臨床常見的損傷疾患,約占全身骨折脫位的2.91%。單純脊柱骨折脫位,經積極治療,大多數預後較好。若合並脊髓、馬尾神經損傷,完全恢複正常者較少,多數殘留輕重不同的後遺症,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第一節 脊柱骨折脫位的病因病機

脊柱骨折脫位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間接暴力

脊柱的骨折脫位多由間接暴力所致。根據其發病機製可分屈曲型及伸直型兩大類型。屈曲型最多見,約占全部脊柱骨折脫位的90%以上,其中70%以上發生在胸腰段。例如由高處墜下,足或臀部先著地;或塌方及頭肩背部受重物打擊;或因翻車、跳水等事故。以上暴力使脊柱驟然過度屈曲,外力集中到椎體的前部,同時又受到上下椎體的擠壓,故椎體多被壓縮成前窄後寬的楔形狀。若受傷時,體位向左或右傾斜以及暴力重心偏左或偏右,椎體亦可被壓縮成左右楔狀。強大的重直壓縮暴力,椎體可被壓成碎塊並向各方向移位,稱為爆炸骨折。暴力繼續作用,則可發生上部脊椎向前或側向移位,提示有椎弓骨折或關節突骨折,多伴有脊髓或馬尾神經損傷。還可合並椎間盤、韌帶的損傷。

伸直型骨折脫位臨床極少見。可見於患者從高處仰麵墜下,背部或腰部衝擊在地麵的木梁或其他堅硬物體上,此杠杆作用力使脊柱驟然過伸,作用於椎體前部的分力使椎體前部發生分離骨折,多合並前縱韌帶斷裂或椎板、關節突、棘突骨折。此類損傷病情多較重,尤其是頸椎部,可伴有頸脊髓損傷而危及生命。

此外,突然旋轉、強力屈伸可發生椎弓峽部骨折,肌肉突然猛烈收縮可引起棘突骨折。此類損傷臨床較少見,病情多較輕。

二、直接暴力

直接打擊、挫撞、擠壓等,可導致棘突、橫突、椎板等骨折,臨床上較少見,預後較好。

第二節 脊柱骨折的分類

一、根據骨折的部位分

(一)頸椎骨折

常見的有寰椎骨折(Jeffersons骨折)、齒狀突骨折、樞椎絞刑骨折(Hangmans骨折)、C3~7壓縮骨折或爆炸骨折、頸椎骨折伴脫位。

(二)胸腰椎骨折

胸椎和腰椎結構大致相同,隻是關節突的關節麵方向不同。T1~10兩側有肋骨支撐,活動度較小,故受傷機會也較少。T11~L2位於胸曲與腰曲的移行處,且活動範圍大,最易發生壓縮骨折。文獻報道,胸腰椎交界段骨折占脊柱骨折脫位的82%。

(三)骶尾椎骨折

骶椎融合為一體且有骨盆保護,故較少發生骨折。平地滑倒,臀部坐地,可發生尾骨骨折,臨床多見,但病情輕,預後好。

二、根據暴力作用方式分

(一)屈曲型骨折

間接暴力使脊柱突然屈曲,椎體前部受力最大,椎體呈楔形變。此型多見。

(二)伸直型骨折

間接暴力使脊柱突然過度伸直,椎體發生分離骨折,多伴有附件損傷。此型臨床罕見。

(三)其他型

主要有兩種。

1.椎體爆炸骨折

椎體受到一個縱向的垂直壓縮外力,導致椎體粉碎,椎間盤突入椎體,骨碎塊向各方移位,後緣骨塊可突入椎管壓迫脊髓。一般後方結構仍完整。

2.椎體分離骨折

又稱Chance骨折、安全帶骨折。高速行駛的車輛相撞,或突然減速,上身因慣性極度前衝屈曲,骨盆卻被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安全帶作為一個支軸作用在腰椎上造成棘突、椎板、椎弓、橫突和椎體骨折,可伴脊髓或內髒損傷。

三、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分

(一)穩定性骨折

包括單純椎體壓縮骨折(椎體壓縮不超過1/2,不合並附件骨折或韌帶損傷),單純附件(橫突、棘突、椎板)骨折。

(二)不穩定性骨折

包括椎體嚴重的爆炸骨折,椎體壓縮超過1/2的骨折,椎弓根骨折並椎體脫位,屈曲旋轉及平移剪力所致的骨折脫位。此類骨折多數伴有脊髓損傷,或受傷時無脊髓症狀,但搬動翻轉時易發生移位而損傷脊髓。

第三節 脊柱骨折脫位的診斷要點

脊柱骨折脫位的診斷要點如下。

(1)有明顯的脊柱損傷史。

(2)脊柱局限性腫痛、壓痛,縱軸叩擊痛。

(3)脊柱運動障礙,畸形(胸腰段可見後凸、頸段可見頭頸傾斜),兩側肌肉緊張。

(4)合並脊髓損傷時,肢體的運動、感覺、反射及二便功能發生改變。

(5)X線正側位片可顯示骨折脫位的類型和移位情況,懷疑椎弓骨折可拍斜位片。必要時做CT檢查,以精確判定脊髓受壓的部位、範圍、程度,有利於指導治療。

第四節 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十餘年來脊柱外科的建立和發展,脊柱骨折脫位的診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中西醫結合諸方法的運用,提高了治愈率,縮短了療程,降低了並發症,促進了肢體功能的恢複,減少了後遺症。

一、急救

急救措施正確及時與否,對患者的預後有重要影響。如搬運不當則可能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對疑有脊柱骨折脫位的患者,勿隨意搬動。檢查時要有針對性,可給予止痛劑以緩解患者痛苦。有休克者立即行抗休克治療。頸椎損傷伴截癱、呼吸困難者,需行氣管切開術。簡單處理後應及時送往就近的條件較好的醫院進一步診治。合並顱腦、內髒損傷者,應先搶救生命,然後處理骨折脫位。注意在搬運過程中,應使脊柱保持伸直位,避免屈曲和扭轉。用帆布擔架搬運時,患者宜俯臥位,頸椎損傷時,應有一人固定頭部,並略加牽引,勿旋轉。

二、整複方法

單純的棘突、橫突、椎板及輕度椎體壓縮骨折無需整複。

(一)頸椎骨折脫位

(1)對於輕度移位、無關節交鎖的頸椎骨折,一般采用頜枕帶牽引。頭頸略後伸,牽引重量2~3kg,持續牽引4~6周。

(2)頸椎骨折伴有關節突交鎖者,用顱骨牽引複位。先沿頸椎畸形方向牽引(頭頸略前屈),開始重量為6.5kg,每2小時增加2.0kg,每30~60分鍾床頭攝X線片檢查,一旦證實複位成功則用2~3kg重量,繼續牽引4~6周,注意牽引方向應改為後伸位。一般采用6~10kg即可將交鎖解開複位。

(二)胸腰段骨折脫位

首先應明確其穩定性,有無脊髓馬尾損傷及其損傷程度,然後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