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於熱者,腰部灼熱而痛,痛處伴有腫脹,小便短赤,脈弦數,舌絳苔黃膩。此係熱傷腰部脈絡,濕熱蘊蓄不散,故腰部灼痛,或伴有腫脹。
(二)內傷腰痛
腎陽虛者,腰痛綿綿酸軟無力,兼有頭暈耳鳴,神疲氣短,舌質淡白,脈微弱無力。腰為腎府,腎主骨生髓,髓充於腦,腎精虧損,則髓海空虛,故腰酸痛,頭暈耳鳴也。
腎陰虛者,腰痛綿綿酸軟無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小便淡黃,舌尖紅,脈細數。此乃陰精虧損,腎府空虛,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故而腰痛,五心煩熱。
(三)外感內傷相兼腰痛
症見腰膝冷痛,活動不利,甚至筋骨攣痛,或麻木不仁,兼有氣短乏力,心悸舌淡,脈細弱。蓋因風寒濕邪三者相合,日久綿綿,牽及髒腑,氣血俱虛。故既有風寒濕邪留連不去,又有氣血不足的機體虧虛,虛實相兼而致腰痛。
(四)外傷腰痛
氣滯腰痛,腰痛突然,不敢俯仰轉側,甚則深呼吸、咳嗽時亦牽掣作痛。此因閃腰岔氣所致。氣機閉塞,經絡受阻,故腰痛突然,不敢轉側。
血瘀腰痛,腰痛如針刺,日輕夜重,痛有定處,大便多秘結。外傷閃挫,經脈血瘀不通故痛。
二、腰痛的治療
對腰痛患者,當查明其病因後,往往需采取綜合治療,諸如臥床(硬板床)休息、按摩、針灸、理療、功能鍛煉,以舒筋活血、驅風散寒、溫經通絡、補腎固精、補氣補血藥物治療等,方可獲得滿意療效。
(一)腰痛因於風者
以驅風止痛為原則,方用加味攢風散(桑寄生、羌活、白芍、防風、麻黃、桂枝、杏仁、萆、炙川烏、甘草)。
(二)腰痛因於寒者
以散寒溫經止痛為治,方用加味五積散(當歸、川芎、茯苓、陳皮、半夏、枳殼、蒼術、厚樸、杜仲、白芍、桃仁、吳茱萸、桔梗、麻黃、桂枝、幹薑、白芷、甘草)。
(三)腰痛因於濕者
治宜滲濕止痛。方用加味腎著湯(茯苓、白術、白芍、附子、幹薑、甘草),或寬腰湯(薏苡仁、茯苓、澤瀉、白術、防己、車前子、通草)。
(四)腰痛因於熱者
治宜清熱利濕止痛。方用加味二妙湯(黃柏、蒼術、牛膝、大腹皮、澤瀉、木瓜、當歸、黑豆、生石膏、知母、忍冬藤)。
(五)腎陽虛腰痛
以溫補腎陽為原則。方用腎氣湯合青娥丸(山藥、山茱萸、澤瀉、熟地、茯苓、丹皮、杜仲、補骨脂、胡桃仁、熟附片、肉桂)。
(六)腎陰虛腰痛
宜滋補腎陰為治。方用加味地黃湯(山藥、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熟地、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杜仲、桑寄生、骨碎補、雞血藤、千年健、海桐皮)。
(七)外感內傷相兼腰痛
其治宜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方用加味獨活寄生湯(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川芎、熟地、白芍、牛膝、杜仲、茯苓、黨參、桂枝、木瓜、伸筋草、海風藤、甘草)。
(八)氣滯腰痛
治宜理氣和血。方用通氣散(陳皮、木香、炮山甲、延胡索、小茴香、烏藥、甘草)。
(九)血瘀腰痛
以活血化瘀為治。方用身痛逐瘀湯(牛膝、地龍、羌活、秦艽、香附、甘草、當歸、川芎、五靈脂、桃仁、紅花)。
(十)治療有關疾病
對腰痛患者來說治療相關疾病非常重要。如婦科的盆腔炎、泌尿係統疾病、腹腔疾病等。如果這些疾病得到治療,對消除腰痛也能收到一定效果。反對單純“對症治療”,使患者長期服用去痛片,盲目濫用激素類藥物。應從整體出發,進行辨證施治。
三、腰痛的預防
腰痛是可以預防的,應大力宣傳加強勞動保護,強調安全作業,用機械化、半機械化代替重體力勞動,對腰痛已愈的患者,要避免複發,平時要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從動的觀點出發治療慢性腰痛,能收到藥物達不到的效果。長期臥床休息,長期用腰圍或脊柱支架的方法(脊柱穩定性不良者除外),對腰痛的治療是不適宜的,弊多利少,應當引起重視。
總之,對腰痛的治療與預防必須結合起來,對降低腰痛的發病率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