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社會轉型引起的深刻變化是黨員流動的重要誘因(3 / 3)

五是社會轉型期個人成就需求、創業願望上升。每個黨員都有對成就的渴求、對權力的期望,以及對情誼的需要。社會轉型強化了黨員對成就的渴求。由於經濟結構變化,第三產業所占比例的增加,創業機會的增多,員工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等,都成為他們實施職業流動的利器。他們由追求終身就業轉向追求終身就業的能力,由忠於自己所在的企業轉向忠於所從事的事業。他們從事業中獲得的滿足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使得薪酬等激勵因素的作用在引導他們實現企業目標時顯得相對較弱。他們更多地期望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滿足和激勵。當他們感到已無法通過工作滿足自己的成就需求,工作滿意度下降,就易造成職業流動。此外,部分黨員選擇流動出於一種追求精神滿足、實現夢想的心理,但原單位僅注意到薪水問題,沒有照顧到對員工價值和成就的肯定,隻給工資、獎金、股權、期權、分紅、實物分配以及福利待遇是不夠的,還應使員工對企業的目標和事業保持積極的、熱情的態度,保持對企業的忠誠度。

數據資料

人才規劃綱要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價值不可估量

2010年6月,國家出台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它為何選擇這個時機頒布?怎麼評價這個《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在今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彭劍鋒認為,這次《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是我們國家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綱要。這主要基於四個方麵的背景:

第一,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的人才強國戰略思想的舉措。這個戰略思想具體要落地,就要有一個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應該說這次的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是落實十七大人才發展強國戰略思想的綱要。

第二,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正進入到質變時期。這個質變時期經濟發展的內在推動力是什麼?應該說下一輪的經濟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靠高素質的人才。我們過去在全球競爭過程當中,主要還是要靠低勞動力的成本優勢。未來這種靠低勞動力成本優勢,靠資源大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支撐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要使得我們整個經濟發展轉變的話,人才是核心。

第三,是全球化人才競爭的要求。應該說,現在世界各國都已經把人才真正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國家推出這個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也是為了讓我們在全球人才競爭當中掌握主動權。

第四,現在我們整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麵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尤其中國經過30年經濟的發展,應該說我們有了量的積累,現在正進入質的變化的時候。質的變化涉及到一些結構性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都涉及到人的問題,這次人才發展規劃,對我們國家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所麵臨的一些深層次的有關人的問題,為還是做出了一個係統的回答。比如說創新型人才不足的問題、高層次人才匱乏的問題、人才結構的矛盾問題、人力資本投入不足的問題、人才備用不夠用、不適用的人才。這個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理論的導向,針對目前機製問題、投入問題都做出了係統的回答,應該說它具有現實問題的導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