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產業結構調整使失業工人黨員成為流動黨員(1 / 3)

產業結構也叫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部門內部的構成以及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產業結構作為經濟增長的結果和繼續增長的起點,對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能根據新的情況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就會受到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束縛,產業結構就會阻礙經濟增長。如果根據新的情況,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就會釋放經濟增長的潛能,通過改善資源配置消除不利因素,促進經濟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鞏固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舉措。尤其是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原有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孕育著新的突破,國際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這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既形成巨大壓力和倒逼機製,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麵,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必須順應國內需求結構升級的新形勢,敏銳捕捉國際市場變化的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瞄準國際科技和產業前沿,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

在體製轉軌階段,由於全國統一市場尚不發達,再分配機製的地方利益分配關係安排不夠合理,國家產業政策應有的約束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導致重複建設和地方產業布局同構化現象嚴重。這樣,不但生產要素得不到優化配置,資源大量浪費;而且企業生產經營效率低,市場競爭能力差,產品結構單一,生產能力嚴重過剩。這從根本上阻礙了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的高度化。

資料鏈接產業布局同構化

產業布局同構化是指在不同地區產業結構變動過程中,不斷出現和增強的區域間產業結構的高度相似趨勢,這種產業結構相似性的過分增強將降低生產資源配置效率,嚴重影響著經濟發展。例如長三角地區浙江、江蘇、上海製造業中產值最大的12個行業完全相同,“往一條道上走”,產業同構將導致大批企業生產能力放空、出口競相壓價、招商引資“政策傾銷”、城市基礎設備重複建設等問題。各地區競相建設工業區、開發區也是產業布局同構化的典型例子。

在市場供求形勢總體上已經由過去的短缺經濟、賣方市場初步進入買方市場階段時,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必然。而產業結構調整,實際上就是壓縮一些產業部門的投資和就業的同時,增加一些產業部門的投資和就業。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是壓縮淘汰過剩的落後生產力,努力實現產業振興。其中,壓縮淘汰過剩的落後生產力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而實現產業振興,發展高新技術及第三產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的約束下,尚未全麵啟動,相對滯後,形成了中國目前的產業空洞。其結果便是大批企業職工紛紛下崗。在這些下崗職工中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同時受傳統的觀念的影響較深,沒能力或者不願意走到新的崗位,造成大量結構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者的技能類型與現有的就業崗位不一致,失業與崗位空缺並存的現象。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時,勞動力由於自身的素質及就業觀念適應不了這種變化,就出現了結構性失業,在這部分失業人群中,就有一部分黨員。

資料鏈接結構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Unemployment),經濟產業的每次變動都要求勞動力供應能迅速適應變動,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特征卻與社會對勞動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導致的失業被稱為“結構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的,而且通常起源於勞動力的需求方。我國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曾經出現的大規模的下崗潮,就是結構性失業的典型代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日益迅速,產業結構變化節奏將更快,結構性失業的出現也將更頻繁。應對結構性失業最根本的方法是勞動者要增強自身素質,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技能,適應變化的產業結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