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城鎮化進程加速促使更多農民黨員加入流動大軍(2 / 3)

案例與啟示

對流動黨員加強管理和使用的思考

在推動中國基層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時期,對流動黨員加強培養、管理和使用,是中國共產黨基層黨建的戰略問題。流動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和日益發展起來的流動的人力資源、流動的人才資源,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這兩大資源,追逐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社會經驗閱曆豐富,生產技術新潮,政治視野開闊,思想敏銳開放,開拓進取心強,生存適應能力強,彰顯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新時期,以加強對流動黨員培養、管理和使用為核心,進一步激活和放大這兩大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基層科學組織力量,推進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廣饒縣依據實際,在全縣212個有3名以上黨員的非公有製企業中,全部建立了黨組織,並派駐了黨建指導員,對非公企業內的流動黨員加強教育、管理和使用,從而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兩大資源,在生產第一線技術骨幹隊伍和企業中層管理者隊伍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使企業有一個整體健康發展的蓬勃氣勢。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廣饒先後在山東華泰集團日照市分公司、山東華泰集團東營經濟開發區分公司、山東科達集團東營經濟開發區分公司設立2個流動黨總支和11個流動黨支部。流動黨員、流動黨組織與非流動黨員、非流動黨組織同時並存,客觀上就要求必須理順縣域內黨員管理體製。針對部分黨員在縣城和企業經商務工的半固定半流動、半城裏半農村、經商務工不離家的特殊性,在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在廣泛征求鄉鎮黨委、村黨組織、企業黨組織、社區黨組織、部分農村黨員等各方麵意見的基礎上,探索實行黨員身份確認函製度。由所屬村黨組織按黨員組織關係轉移程序,向流入地黨組織出具《黨員身份確認函》,實行黨員“雙重管理”,包括交納黨費、參加組織生產生活實踐等,都在流入地黨組織進行。同時,建立縣域內流動黨員信息通報反饋製度,流入地黨組織每季度向黨員所在村黨組織書麵通報黨員和積極分子的工作、學習、交納黨費、參加黨組織活動等表現情況,村黨組織每個季度向流入地黨組織反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村裏的表現。通過對全縣1156名流動黨員和上萬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技術與管理骨幹隊伍的整合,為進一步激活和放大全縣兩大流動資源奠定了基礎。

縣委應依據大學生進農村,外出優秀人才返鄉的新實際,綜合考慮製定資金、場地、技術、人才、服務等方麵的係統扶持支持政策,科學部署農村的新一輪改革發展。對政治素質高、組織能力強、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農村外出流動黨員和新來的大學生,應及時納入村級組織選人用人視野,早日進入村級班子工作。如廣饒從2007年以來,全縣共有80多名在外流動黨員返鄉創業,其中有26人辦起了自己的企業,有32人擔任了農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也在實踐中茁壯成長。一些人回鄉進入本地企業,充實企業發展力量。一些人致富不忘家鄉,投資故鄉基礎設施建設。一些人積極為家鄉建言獻策。這些積極措施,正在構建著農村發展的新生力量。二要積極鼓勵外來工作者積極創業和引導外來優秀人才留下創業。如廣饒外來共產黨員孟祥彬在西劉橋鄉黨委的支持和幫助下,創辦了信德化工有限公司,現已擁有固定資產4500萬元,員工160多人,年銷售收入8600萬元。孟祥彬本人也被西劉橋鄉政府聘為鄉長助理。如廣饒縣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對外來此地的流動黨員,黨組織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最大限度地提供土地、工商、稅收等方麵的優惠政策,協調有關部門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麵的服務,幫助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兩年來,已為流動黨員協調解決創業資金300餘萬元。三要深入實施黨員素質提升工程。縣委應整合組織、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基地等各類培訓資源,對農村黨員和新型農民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對意向外出的黨員和群眾進行專門培訓。農村的發展需要新視野新科技,外出就業也需要新本領新技能,縣委必須根據新的發展需要,整合返鄉優秀人才,本地致富能手和業務骨幹、大學生村官等農村基本的人力資源,以黨員素質提升工程為基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發展施教,分批分門分類抓好素質工程建設,為改革開放提供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