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四四年,在幹支紀年中為甲申年,中國發生了天崩地裂之劇變,神州動蕩,江山易主,史稱『甲申之變』。然而,一手滅亡明朝的李自成並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這位大順皇帝在武英殿匆匆舉行登基儀式後僅一天,便被多爾袞與明舊臣吳三桂聯手趕出了北京。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順軍逐漸逼近北京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麵臨沒頂之災。彷徨無計之下,崇禎皇帝朱由檢決意放棄關外,飛檄遼東總兵吳三桂入衛京師,封其為平西伯,並起用吳父吳襄提督京營。
吳三桂奉旨後即領軍南下,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於三月十六日抵達山海關。然此時北京已為大順軍團團包圍。
三月十七日,新稱帝不久的闖王李自成親自指揮大順軍攻城,炮聲隆隆,箭矢如雨。三月十八日,大順軍將士架飛梯越牆而入,奮力攻城。明軍鬥誌全無,或逃或降,幾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傍晚時分,守城太監曹化淳眼見大勢已去,主動獻廣寧門投降。大順軍由此進入北京南郊。
消息傳入紫禁城時已是晚上,崇禎皇帝正獨自一人在宮中喝悶酒,一派淒涼景象。聽到死對頭李自成已然破城入京後,他當即擲杯,長歎道:“苦我民爾!”
這位以猜忌著名的皇帝在大難臨頭時還念念不忘受苦的子民,看起來是個好皇帝。實際上,正是崇禎本人即位後不斷增兵加餉,今日考成,明日搜括,刻意盤剝百姓,遼餉、剿餉、練餉等名目繁多的賦稅都被直接加在人民頭上,社會矛盾加劇,海內騷然,直接引發了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而皇宮內庫中,存有白銀三千七百萬錠,黃金一千萬錠,每錠皆有五百兩,隻需拿出一小半,便足以抵充數年之內的各種加餉。
皇帝好麵子,尚要假惺惺地裝腔作勢,手下人則必須要為性命、前程考慮了。太監張殷大著膽子上前,勸說崇禎向李自成投降,被勃然大怒的皇帝當場一劍刺死。旁人噤若寒蟬,不敢再開口提半個字。然而崇禎自己也知道已是窮途末路的境遇,開始著手安排後事——命人分送三個兒子連夜出逃,送太子朱慈烺到周皇後生父周奎家,送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到田貴妃之父田弘遇家,好為大明朱氏皇族保存骨血。
隨後,崇禎趕來坤寧宮,手中提著長劍,殺氣騰騰。周皇後非但沒有就寢,還穿戴得整整齊齊,仿佛正在等候皇帝丈夫的到來。最讓人奇怪的是,她所穿的朝服,袖口、衣角及周身開口的地方都已經用線密密縫住,她本人看起來就好像被裝在一個華麗的衣袋中。
崇禎來不及多問周皇後為何是這身打扮,隻是肅色道:“國破即在眼前。皇後身為國母,理當殉國。”
他就那麼冷冷地看著對方,仿佛那根本不是他的結發妻子,甚至不是一個有生命的人,而是一件隨手可以丟棄的物事。
周皇後卻是相當沉穩。她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語氣平靜地道:
“妾身跟隨陛下已有十八年。十八年中,陛下從未聽過妾身一句忠言,所以才會有今日。”略帶鄙夷地望了崇禎一眼,便取出早已準備的白綾,從容上吊而死。
崇禎怔了一怔。自成親以來,他從來沒有將這位性子耿直的皇後放在眼中——事實上,除了女兒長平公主,他沒有真正在意過任何女人。
當年周皇後的父親嘉定伯周奎為了幫女兒對付崇禎寵愛的貴妃田秀英,特地花費重金從蘇州買來了絕色美女陳圓圓,送入宮中。陳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有“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之稱。崇禎第一眼看到陳圓圓的時候,也詫異驚歎她傾國傾城的美貌。可惜皇帝正被各種軍國大事攪得頭昏腦脹,根本沒有心思,況且貪戀美色,與他自負的“明君”形象不符,遂刻意將陳圓圓出為宮婢。而貴妃田秀英亦擔心有朝一日花明雪豔的陳氏會惑君分寵,幹脆釜底抽薪,設法將陳圓圓送出宮去,留在其父田弘遇家中。最終,陳圓圓被到田府做客的吳三桂看中,一見傾心,索為侍妾——如今周皇後臨死前一番話的語氣和那蔑視的一眼,卻深深震撼了崇禎。他心中一時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是驚,是悔?是歎,還是惜?
可惜形勢極為緊急,已不容崇禎多想。在坤寧宮待了片刻,等見到周皇後徹底斷氣後,他又來到壽寧宮找最寵愛的女兒長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