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難民一路飽受饑寒風霜之苦,第一次得到這樣照顧。主持人嶽和又極熱心,並沒有把對方當作受惠的苦人看待,使得人們仿佛見了親人一樣,一個個喜笑顏開坐在那裏,比起方才莊前圍困、呼號咒罵、磚石橫飛、咬牙切齒、視若仇人的情景,大不相同。
嶽和對王明說:“這些苦朋友都餓了好些天,先不敢叫他們吃硬的。這大小五十多口鍋,才煮了兩石多糧食的稠粥。本來打算一鍋吃完,跟著就煮,以防接應不上,現在估計人數,足夠吃的,已準備頭頓吃完,騰出火來,就蒸饃烤餅了。”
王明聽了心想:“平日隨便請官府吃兩次酒席,比這千多人吃頓飽飯的錢要多好幾倍(彼時請官府吃酒席,連陪客和隨從人等,動輒數十桌)。方才準備命人衝出莊去請官兵來驅逐難民,還要殺幾個來示眾的主意,非但造孽,也太不上算,單是犒賞官軍的錢要花多少?”正誇嶽和父子能幹,見湯永澄、張濤老少四人和王貴同出查看,正走過來。越想越不好意思,忙搶過去,說道:“二位老大哥真是善人。其實,小弟本就想開倉放糧的,隻為他們來勢太凶,恐怕驚擾莊中婦孺,沒敢造次。剛將莊門關閉,他們就咒罵起來。劉老師上牆開導他們,又差一點被打傷。不是二位老大哥有此義舉,兄弟向來服軟不服硬,更不受人挾製,時候一久,也許鬧出事來,這樣再好沒有。二位老大哥當了龍頭,小弟當個龍尾巴,底下的都歸小弟承當吧。”
湯永澄麵色微沉,剛要開口。張濤知道永澄最不喜人口是心非,王明卻最喜當人麵前逞能賣好,博取善名,因此平日總談不到一起。方才聞報還有好幾起難民要向湯陰一帶逃來,他既然親自吐口,樂得順水推舟,讓他包攬全局,多花幾個。恐永澄給他揭穿,好些不便,忙接口道:“我和永澄兄雖然也有田業,比老兄卻差多了。方才我弟兄已命人分頭去請本地紳富來此商議,當然是推你老兄為首,到的人也各承擔一些。有老兄總其成,這場善舉就好辦多了。”
永澄會意,也隨便敷衍了幾句。王明因張、湯二人俱是當地有名望紳士,本身又有功名,一向看重。一聽二人恭維,越發得意,滿口承當,賑糧先認一半,餘下如不敷用,都是他的。賓主三人,言笑甚歡。
湯、張二老見眾難民業已開始喝粥,吃得十分香甜,一個個都向主人致敬,有的還流了淚,越發感動。
永澄笑道:“今天我才知道,好事真還該做。我們平日種點花木,添點陳設,隨便請上幾回客,過個年節生日,要花費多少銀子?到時至多看上幾眼,說上一半天閑話,一點用處都沒有。如果拿來救災,要救活多少人呢!”
王明忙接口笑道:“兄弟平日最喜行善,從來不肯做守財奴。天下事明裏去,暗裏來,就多花幾個錢,為兒孫積福,求得神佛默佑,保個全家安寧,多點收成,並不吃虧。好些有錢人偏想不開,真是奇怪。”
嶽飛聞言,先在後麵暗笑,後一想,人若不好名,隻要他做的事好,不管他的存心如何,也應該本著“與人為善”之意,對他加以鼓勵,而不該深刻追求,心存歧視。假使張、湯二老給王明一個難堪,說上些諷刺話,這事情就許弄僵,或是不肯再以全力相助,豈不要多費事麼?可見無論何事,真要四麵八方仔細想上一想,萬萬偏激不得。
心正尋思,嶽和忽然來報,說:“後麵那幾批難民,離此隻有二十裏,人數不算很多,何妨派人迎上前去,先把他們的心安住,免得有的走往別的村莊,求食不得,激出變故。反正是本鄉本土的事,那些紳富少時都要前來,事情一樣。這樣做,可使難民們有了指望,少受點罪,少跑些冤枉路。他們事前得信,來時也可照著我們的意思,分別就食,不致混亂。諸位莊主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