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討論與啟示(2 / 2)

與中國的情境相反,美國的信息化部門領導麵臨著更多的邊界和製約。正如Henton,Melville和Walesh (1997)所言,如果說共享的權力加強了民主,他也會給領導者帶來更多的困難。但這一體製也有對信息共享有利的方麵,它允許地方層麵有更多的自主權,並鼓勵更多自願的信息共享,有利於基層的創新。

研究結果對於中美兩國之間的跨國合作也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研究表明,美國體製是分散的,權力是相互製衡的,一些美國領導者的權力沒有中方想象的那麼大,中方在與美方合作時不能隻保持對美方高層領導的關注,也要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包括其他平級和下屬機構的作用。美國領導者在與中國開展跨國合作時,應積極與中國領導者建立良好關係和個人友誼,避免直接衝突和批評,以保住對方的“麵子”;應取得中國高層領導者的關注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尋求他們的親自介入;應理解和支持中層領導為取得高層領導滿意和首肯而采取的措施;在與中方交流中,應學會理解話外之音,因為中方更喜歡采用間接和隱含的溝通方式。同理,中國領導者應在溝通方式上盡量采用直接清晰的方式,不要輕易被美國領導者坦率和直接的溝通方式所激怒。

本研究對美國的領導者也有一定的實踐意義,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正在同時經曆社會、經濟、法律、政治、機構、行政管理體製等多方麵的變革,許多問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得以解決。這表明中國領導者麵臨一個非常複雜和不確定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中美兩國間的一些問題,例如出口產品質量問題,也是中國國內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或者是很難在短期內解決。中國的一位管理者提到:“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與信息化有關,與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環境都有關係。這是一個尚沒有理想解決方法的現實問題。”

因此,考慮到其麵臨的環境的複雜性,簡單地向中國領導者施加壓力或者對他們進行批評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被認為是惡意攻擊,會使雙方的合作前景更不樂觀。相反,美國的領導者可以采取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中國的許多環境因素仍處於轉型期,這就意味著美國有很多機會去影響中國領導者,使他們將這種轉型引向有利於兩國跨國合作的方向。從長遠來看,與中國對應部門加強交流,支持中國領導者加強跨邊界信息共享的能力有利於兩國之間開展跨國合作。此外,美國的一些成功經驗或許會對中國有所幫助和啟發,比如在建立有利於信息共享的政府體製,建立政府CIO體係,建立跨部門CIO協調機製等方麵都可在兩國間開展交流。

研究表明,中國文化正在迅速變化。這些變化的方向顯示,從長遠來看,兩國的文化價值可能會越來越接近。兩國之間對話和互動也有利於加強相互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