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遠方,夢的家鄉(1 / 2)

人都有兩個故鄉,一個是生你養你的家鄉,一個是你靈魂棲息的地方。

我們總是說大學裏麵要做兩件事情,一要有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二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這兩件事情都要靠緣分,大學裏麵雖然沒有來得及為愛奮不顧身,但不經意間我已經去了很多地方,兩次騎行的經曆讓我愈加認識到外麵世界的精彩。每一次想起來都應算作說走就走的範疇。

“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北島如是說。還有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些話不能夠用是非來當做衡量標準,每一句話都有其受用的價值。

不可否認,去了很多地方之後的眼界開闊了不少。我一直覺得那是我世界的一部分。生性便是如此,當小朋友在家讀書、看電視的時候,我喜歡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以至到了後來,我童年時期的動畫片回憶片段缺失斷層,一些好玩的漫畫書自己都沒聽過,隻怪自己淺薄。從小以來自己的心中便有浪跡天涯的夢想,一直藏於心,中學壓抑的時代過去,最初的個性才漸漸顯露,時過境遷,不禁保持著自己的初衷。

每個人價值觀念的不同引導著不同的消費觀念。身邊一些朋友喜歡在遊戲上花費大把的錢用來買裝備亦或是攢錢買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怪自己在這些方麵沒有大的誌趣,如果能夠節省一部分生活費,我會先留著,以滿足那顆說走就走的心。我的世界別人不懂,也許就和你對玩遊戲的朋友那般覺得不可理喻,事實上也是這樣,大家對你的生活嗤之以鼻,毫無向往。以前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如今覺得能夠各自開心,不互相吐槽責難便已至生活的最佳境界。這算是一種在生活誌趣方麵的求同存異。

接觸單車,開始對遠方有了概念。

劉學說,“知道咱們學校萬達的那條馬路嗎?”我點點頭。“朝著那個方向騎下去便到了拉薩”我驚奇地看著他。他說得沒錯,後麵我才知道學校萬達前麵的那條路是318國道,起點在SH,終點在中尼邊境的樟木橋。拉薩是318國道上麵一個重要的城市。我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輩子會沿著這條國道騎車去拉薩。

遠方,一個虛無飄渺的概念。並未具體指出某一個地點的名字亦或是坐標。隻是一個詞彙“遠方”,它應該和“夢想”這一詞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個人試圖到達的遠方不同,因人而異;每個人試圖到達遠方的時間不同,因人而異;每個人試圖到達遠方的心態不同,因人而異;每個人試圖到達遠方的故事不同,同樣因人而異。

去了這麼多的地方之後,總有些地方讓你無法那樣輕鬆的忘記,或許是因為那裏迷人的風景,或許是因為在那裏發生的醉人的故事,那個地方在你的心裏打上了特殊的印記讓你難忘。

在我的心裏,遠方是自己夢裏的故鄉,也是自己靈魂得以棲息的地方。生你養你的家鄉和父母你無從選擇,隻能選擇愛和深愛。但遠方卻值得你後天付出全部的渴望,每個人心目中都應該裝著一個遠方。

“你連世界都沒有看過,哪來的世界觀”電影《平凡之路》裏麵的一句台詞。看到這一句話頓時讓人語塞到無法及時反駁,心裏暗想,是啊,我連世界都沒看過呢,怎麼可能有世界觀呢?我應該去旅行,我應該在路上去找尋自己的世界觀,一批批受到假意和悖論的人上路了,渴望在未來的路上賜予他們世界觀的真諦,因為尋找而上路……選擇上路沒錯,但這似乎是一個失敗的動機。機械的形而上不免讓人更加不能夠自我控製。

還未決定騎車去拉薩之前,我在網上有接觸中國國家地理舉辦的校園行知客挑戰賽。它是麵向全國大學生的大型公益賽事,鼓勵大學生追尋旅行夢想,去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將“知”與“行”融為一體,在行走中感知中國,發現自我。

2014年HIKE“校園行知客”挑戰賽的主題是“我的回歸線”。關於賽事的宣傳中有這樣一段話:“不要說你的夢想無處安頓,你隻是還未找到讓夢落腳的那一座小小城池。而我們把它落腳於“縣”----縣,不僅是中國最基本的行政區域,更是曆史及其悠久的行政單位,在王朝更迭、版圖易位的漫漫曆史中,維持著奇跡般的穩定性。這其中的秘密,也許能夠為你照亮歸途。它可以是一座回歸縣,選擇一個“縣”,去尋找你的根;它可能是一條回歸線,串聯起一段充滿故事的“線路”,去一路重溫你夢想的起點。”

找一個能夠安頓你夢想的遠方,願它能夠支撐起你對生活的所有希冀!

在行知客的網站上發表了自己的旅行計劃《始於東海之濱,止於高山之巔》,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切的感受到旅行不單單是一次次簡單的出走,不僅僅是走眼觀花式的參觀拍照,而是對自己的一次次認識的衝動爆發和對青春的一次次呼喊尖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擺明一種作為九零後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參加挑戰賽的高手很多,閱曆豐富者,文采飛揚者大有人在,雖然失敗,但收到一份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寄出的關於“我的回歸線”活動的宣傳海報,也算聊表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