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詞人簡譜(3)(1 / 3)

楊萬裏(1127—1206),字廷秀,學者稱誠齋先生。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曆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職。因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裏。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力主抗金禦敵,反對屈膝議和。平生著述甚豐,作詩二萬餘首,現存四千餘首。今存《誠齋集》。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唐詩人張籍之後。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廷試第一。入仕不久,即為嶽飛辯冤,為秦檜所忌,其父被誣下獄。秦檜死,曆任秘書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建康留守等職,頗有政績。後因讚張浚北伐,事敗被革職,回鄉退隱。才思敏捷,詞作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著有《於湖居士文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

嚴蕊(生卒年不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落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詞中之龍”。一生堅決抗金。青年時期組織了兩千多人馬的一支抗金隊伍,參加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後受命奉表南征,曾多次上書,陳述抗金複國方略,都未被采納。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撫使。淳熙八年(1181)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上饒、鉛山近二十年。其間,曾兩度被啟用,但很快又被罷免。終以報國無路,憂憤而死。其詞表現積極主張抗金和由南宋收複中原的愛國熱忱。詞作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善於用典,也善於白描,拓展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成為南宋詞壇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人稱其詞作“色笑如花,肝腸如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存世,存詞六百二十首。

程垓(生卒年不詳),字正伯,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淳熙十三年(1186)遊臨安,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工詩文。詞多寫男女戀情,詞風淒婉柔麗。有《書舟詞》一卷。

石孝友(生卒年不詳),字次仲,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有《金穀遺音》。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自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誌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能畫,通音律,工詩,尤以詞稱。其詞多幽怨感傷,筆觸輕柔,語言婉麗。有《斷腸詩集》《斷腸詞》,存詞二十餘首。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與辛棄疾友善,積極主張抗金,並為此五次上書,卻始終不得重用。晚年中進士第一,未到官職而死。所作政論氣勢縱橫,以論入詞,詞作豪放慷慨,屬辛派詞人。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七十四首。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南宋文學家。少懷誌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為陸遊、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嶽珂友善。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複大計。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存詞七十餘首。

薑夔(約1155—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早有文名,與詩人詞家楊萬裏、範成大、辛棄疾等交遊。工詩詞,精音樂,善書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今存詞八十多首,多為記遊、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之作。其詞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筆觸瘦硬清剛,風格清幽冷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