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詞人簡譜(3)(2 / 3)

汪莘(1155—1227),字叔耕,號柳塘。徽州休寧(今屬安徽)人。南宋詩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其詞風格清麗,有《方壺詞》。

戴複古(1167—?),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曾師事陸遊,詞中亦有抒寫愛國情思之作,豪壯雄放。有《石屏詞》。

盧炳(生卒年不詳),字叔陽,號醜齋。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知融州(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多與同官唱和。其他事跡不可考。有《哄堂詞》。

史達祖(1163—約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今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後為權相韓侂胄親信堂吏。韓敗後受牽連,被處黥刑,死於貧困中。詞以詠物見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今傳有《梅溪詞》。存詞一百一十二首。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南宋著名詩人、詞人、詩論家,南宋後期號稱一代文宗,江湖詩派的領袖。曾任縣令,因涉“江湖詩案”而受免官處分。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等,前後四次在朝廷上為官。為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粗獷肆放。學辛詞而有自己的特點,在詞的散文化、議論化和打破格律束縛等方麵有所發展。詞集名《後村長短句》(又名《後村別調》)。

黃機(生卒年不詳),字幾仲(一作幾叔),號竹齋。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嚐仕宦州郡,與嶽珂唱酬。詞風沉鬱蒼涼,亦近辛派。有《竹齋詩餘》等。

吳潛(1196—1262),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安徽寧國西南)人。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狀元及第,屢官至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密使、左丞相等職。後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薑夔、吳文英等人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尤深。詞集有《履齋詩餘》。

李好古(生卒年不詳),自署鄉貢免解進士。南宋中後期詞人。少有大誌,但報國無門,中年以後便到處流浪。其詞以蘇軾、辛棄疾為法,縱意抒寫,風格雄豪,或感愴時事,或呼籲收複中原,言詞激切,情緒昂揚,屬於南宋愛國詞中的佳篇。有詞集《碎錦詞》。

淮上女,姓名及生平事跡不詳。字麵意思是指淮水邊良家女子。據《續夷堅誌》卷四《泗州題壁》載:南宋宋寧宗嘉定末(1220),金遣四都尉南犯,作者與大批淮上良家女被擄北去,題此詞於泗州(治所在臨淮,今江蘇省泗洪東南,盱眙對岸)客舍間。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一生未第,遊幕終身,交遊甚廣。遊蹤所至,每有題詠。其作詞較多,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風格雅致,號“詞中李商隱”。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進士,曆任福建安撫司幕、江東轉運司幕、中書省架閣等職。因不滿於權相賈似道的專權誤國,堅決不肯擔任官職。宋亡後,埋頭著書。其詞在南宋遺民中反映的愛國思想比較強烈。有《須溪先生四景詩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