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六十二 漢中王(2 / 2)

“妙哉妙哉!”曹操大喜,隨即選派滿寵為使者,星夜趕往東吳。滿寵數次來往於魏吳之間,也曾多次擔任外交使者。

卻說東吳孫權冷眼旁觀魏蜀之爭,心裏明白,東吳今日的安泰隻是暫時的,明日可就沒這份安泰了。

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入報說曹操使者滿寵到。

孫權先征求老臣張昭的意見。

張昭說:“想必曹操有講和之意,請求兩國修好,主公不妨以禮待之。”

孫權依其言,命人引滿寵進來相見。分主賓坐定,禮畢,便詢問來意。

滿寵道:“魏與東吳原本無仇,之前無非是誤聽諸葛孔明的挑唆,中其詭計,才致使兩國連年征戰不止,生靈塗炭,結果到頭來得利的既非東吳也非魏,而是眼下盤踞蜀漢兩川的劉玄德呀!如今魏王曹操遣在下為使前來,也是出於反省,欲與東吳結成唇齒之誼,共討劉玄德。”說著,呈上曹操的親筆書信。

孫權讀了曹操的信,心下甚為高興,以賓禮設宴款待滿寵。

滿寵從孫權的臉上看出來了,暗自思忖:“今番的交涉算是成功了!”不覺陶醉於美酒中。

然而他回到驛館安歇後,吳侯的宮殿內直到深更半夜依舊是一副緊張忙碌的景象。所有重臣全都彙集一堂,圍在孫權周圍,圍繞“如何回複魏王的書信”而展開評議商討。

“魏王的雄心自然仍是一統天下,故此今番來使顯見是曹操的計謀。雖然如此,若是回絕魏的要求,東吳便將直接承受魏的重壓,他日兩國再起兵端,豈不是讓令蜀漁翁得利,情勢有所好轉呀?”謀士顧雍首先表態。這也代表了多數人的意見。

畢竟東吳頗具國際眼光及憂患意識,目下最為理想的自然是不和不戰,盡量避免與魏正麵衝突,而誘使其兵鋒轉向別處,東吳則趁隙專注於自我發展,進一步充實國力,等待雄起的時機。

諸葛瑾則提出一策:“不妨先送來使滿寵返回許昌,改日東吳專遣使者前往如何?此期間另差使者往荊州。眼下駐守荊州的是關羽,可攜主公書信去向關羽陳說天下大勢,使其與東吳協力。關羽若是肯與我東吳協力共破曹操,便可斷然拒絕曹操,與其決一死戰,東吳也絕不會失敗的。”

張昭打斷他的話問:“倘使關羽不肯呢?”

“倘若那樣,則可立即答應魏的請求,助曹操攻取荊州!”

“太妙了!通達權變,太好了!不過諸葛兄,隻恐結果不出後者呀。以深得劉玄德信任、忠誠無比的關羽來說,一封書信便能夠輕易其立場,與我東吳同心協力麼?我看難哪!”

“不錯,單憑外交手段著實難令其改變立場。不過關羽是個在感情上非常脆弱的粗獷豪傑,臣的計策便是聯姻:臣聽說關羽育有一男一女,其女兒年幼尚未許配,若告訴他主公世子願迎娶其女,兩家結好,想必關羽會高高興興答應的吧!”

孫權點頭表示讚許。事不宜遲,便決定派諸葛瑾為使者前往荊州;與此同時,曹操那廂則先遣使者前往,先摸清雙方的外交底牌再決定東吳的對策不遲。——商議既定,次日便準備妥了書信及許多禮物,送滿寵先回許昌。

使者的船剛剛起帆,諸葛瑾所乘之船便跟著出發了。

船到荊州。關羽自然知道是軍師孔明的兄長,但聞聽是東吳的使者,並不出迎,而是悠然地等候諸葛瑾登堂。一見麵,便問道:“此來有何貴幹呀?”一副武人的粗莽之態。

諸葛瑾卻並沒有不悅,反而覺得關羽這副樣子憨直淳樸,於是答道:“特來求結兩家之好:聽說將軍有一女,適值妙齡,我家主公孫權恰好有一子,東吳之人皆以為絕好世子,不知將軍可有意將愛女嫁與吳侯世子?”

關羽一聽,濃眉虎髯當即倒豎起來,盯著諸葛瑾的嘴角,冷冷地一口回絕道:“沒有!”

諸葛瑾還執拗地追問:“為什麼?”

關羽終於按捺不住,勃然發怒道:“什麼為什麼?!我關某的虎女安能嫁給犬子!”

諸葛瑾慌忙縮一縮身子。他覺得,似乎自己若再多說一個字,關羽那柄劍立即便要脫鞘而出,朝自己脖頸飛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