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重萬字山(2 / 2)

薑教授對我們說說:“一定要找仔細了,不要落下一個。”

隨著考察的進行,我們發現了一些遺址遺跡上有一些東西似乎在很隱晦的訴說的一件事情或者是說是訴說著一個地方。這項發現讓我們欣喜不已,因為它很可能是一次震驚世界的大發現,足以成為本世紀內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翻看石頭,認真尋找著每一塊石頭上一個記號。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是藏傳佛教中神山聖湖,所以在轉山和轉胡的路上有著眾多的經幡也就是瑪尼堆。“瑪尼”來自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因在石頭上刻有“瑪尼”而稱“瑪尼堆”。

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

另外藏族人以前沒有文字,更不可能有計量路途旅程的路碑。勤勞聰明的藏族人就沒隔一段路就會用石頭堆起一個石堆,除了用來標記路程外,更是作為路標使用。這就使得在藏地隨處見到瑪尼經堆,在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和河流邊上,瑪尼經堆尤其大。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變之心為“如同石上刻的圖紋”。藏族認為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保存久遠,如格薩爾的足印、栓馬石印、馬蹄印以及某曆史名人的腳印等。

人們刀筆不停,艱苦勞作,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刻寫上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色彩,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了瑪尼石。虔誠的藏族信徒相信,隻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紋刻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

虔誠的佛教信徒和前來河源的遊人你往我來係上五顏六色的彩綢,寄托自己的祈禱、祝福和希望。彩綢的色彩分別象征不同地意義:藍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雲、紅色象征火焰、黃色象征大地、綠色象征水。

在藏傳佛教地區,尤其是在西藏,瑪尼經堆的石塊是不允許隨便亂動的。路過的人可以沿著邊緣往上放一些石塊,然後順時針轉三圈。但是絕對不能從瑪尼經堆上拿下來石塊,尤其是刻寫了經文對策石塊。

但是由於任務特殊,我們經過當地主管宗教的部門的同意和一些大活佛的允許,可以移動一些瑪尼經堆。在這一過程中,會有一些喇嘛大師在旁邊監督著,等考察完成之後,我們都要將經石一塊塊複位的。

當然了,我們不可能每一個瑪尼經堆都要搬開來看。經過我們探查發現,我們要尋找的是一些時間比較古老,規模比較大的一些。這一類的瑪尼經堆主要集中在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之間的路邊,分布的有一定的規律。

在藏傳佛教中,瑪尼經堆也扮演著佛塔的角色,同樣也是為了對佛陀的尊敬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在這些瑪尼經堆中心,都有一個僅僅可以容納一個人進入轉身的空間。這個小小的空間就是用刻滿經文的大經石壘砌而成。我們要尋找的刻寫著那個符號的石頭一般都是作為基石放在了瑪尼經堆的最下麵,並且明顯的和別的經石不同。

這就給我們尋找減輕了不少的負擔增加了很大的便利,我們隻要鑽進這些瑪尼經堆的空膛中,仔細尋找裏麵的經石就可以。

但是在這裏瑪尼經堆尤其是多,上麵有文字符號的也是數不勝數。我們要在眾多文字符號的石頭中尋找一個特殊的符號,藏文被稱為“雍仲恰幸”,簡稱“雍仲”。

有這樣符號的經石和別的經石完全不同,一般的經石隻是在上麵雕刻出經文,然後紅顏料將刻寫的經文塗滿就可以;並且塗寫的顏料顏色也不同,一般都是紅色和白色,少量的黑色和藍色。但是有著雍仲恰幸符號的經石是用銀色漆刷過,然後上麵的雍仲符號是用金色的汁液塗寫的。這就像是在一大塊銀子上,鑲嵌了一個用黃金打造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