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佛苯之爭(2 / 2)

達瑪之所以滅佛除了赤祖德讚以“七戶養僧”的新製使僧人數量增多,民間苦於重稅而影響生計,怨恨不平而對佛法起反感之外,他所創導的佛法乃印度晚期之佛學即大乘之精粹,絕非一般民眾所能接受也是個因素。何況在翻譯經典之際,禁止密乘典籍的翻譯,也與吐蕃本土的宗教信仰苯教——格格不入。朗達瑪是一位虔誠的苯教信奉者,

朗達瑪讚普被刺殺後,吐蕃王室內分離成兩派,各自支持兩位年幼王子來繼承讚普位。於是發生內戰,且一發不可收拾,隨之爆發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結果不但沒能重新建立新的王朝,而且以前統一的吐蕃王朝分裂成若幹個小邦,從此吐蕃地區進入地方封建勢力割據的時代。此間,藏傳佛教雖然進入所謂的百年黑暗時期,但是並沒有因朗達瑪的禁廢而壽終正寢,反而因為吐蕃王室的覆滅及社會上的大動蕩獲得了日後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隨之出現了藏傳佛教史上的“後弘期”。

從九世紀中葉朗達瑪滅佛開始,吐蕃佛教由極盛走向衰落。寺院被封閉或拆毀了,寺院設施被破壞了,經典的翻譯及學經活動停止了,佛經多遭焚毀,僧團解體。朗達瑪滅佛時,佛教僧人或被殺、或遭流放、棄佛歸本、或還俗,或充當獵人和屠夫、或逃避鄰國他鄉。公元八四二年朗達瑪遇刺身亡後,他的親信因王被喇嘛刺殺,更加遷怒於僧,極盡捕殺之能事。衛藏等地僧人除少數逃亡者外,無一幸存。總之,朗達瑪的毀佛使佛教在吐蕃的發展受到嚴重破壞,再想在吐蕃本部存在下去己不複可能。

朗達瑪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永丹和歐鬆之間連年征戰,爭立讚普,王室因而分裂。公元八六九年,一場奴隸平民大起義爆發,衝擊了王室永丹、歐鬆及其子孫;他們東逃西散,吐蕃王朝就在這樣紛亂的局勢下崩潰了。地方貴族勢力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群雄割據,彼此殺伐,整個衛藏地區一片混亂,陷入黑暗時代約百餘年之久。其間縱然有人試謀佛教的複興,亦因內亂受阻,故在此一階段,西藏民間幾乎已將佛教遺忘。

也就是從這裏我們看出,朗達瑪滅佛事件,實際上就是苯教和藏傳佛教在宗教信仰上的主導之爭。朗達瑪滅佛是最為激烈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雍仲苯教和藏傳佛教之爭了,也正是因為朗達瑪滅佛之後,本來有一定聯係的苯教和藏傳佛教完全成了勢成水火的敵人。後世藏傳佛教發展過程中,嚴禁雍仲苯教在藏地出現,一旦出現按照最嚴格的懲罰處理。

藏傳佛教將雍仲苯教當做與佛作對的惡魔對待,不僅僅是實際上,就連象征的東西一律封殺。另外雍仲苯教繼承了原始苯教的許多奇異的祭祀,這些祭祀同樣引起世人的誤會,所以藏傳佛教就有了理由去打壓雍仲苯教了。

這個時候作為我們向導的紮西頓珠對我們說:“你們看到的那個符號就是雍仲恰幸,是雍仲苯教的標記,是被佛爺鎮壓的!”

果然十分符合薑教授等人的描述,在過去的時候,雍仲苯教受到了藏傳佛教的嚴厲鎮壓,甚至連刻有雍仲苯教的石頭都當做惡魔來進行鎮壓。我在進入到瑪尼經堆觀察的時候,發現在那塊刻有金色左旋卍字的銀色石頭上麵堆放著刻滿佛教經文的經石,大多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我對這些藏傳佛教的習俗並不是很了解,隻是知道藏傳佛教對於那些妖魔鬼怪,是能吸收作為護法神的就做護法神,不能納為己用的就鎮壓。這一點從傳說中文成公主獻羅刹女圖,並且建寺廟鎮壓就可以看出。

我一邊走一邊拿出我標記的地圖看,我一邊研究一邊用紅色鉛筆在上麵不經意的畫著。突然,我有了一個震驚的發現,我將我們發現雍仲恰幸的瑪尼經堆用線連起來,竟然是一個左旋的卍字,一個雍仲苯教的雍仲恰幸。